為什麼只有安全型依戀是健康的情感模式?

時間 2021-06-01 06:15:21

1樓:

總結了其它答主的回答發現:不安全依戀的原生家庭通常有很大的缺陷,他們也可以叫做不完全依戀,其中恐懼型依戀由迴避型依戀或焦慮型依戀發展而來。還有,之前好像我答主提到過也有一部分恐懼型依戀是由安全型依戀裡過於功利現實的個體發展而來的。

所以保持完全平衡的安全型依戀其實很少,雖然他們的情感模式健全完整,但是他們過分逐利把自己搞到了殘缺模式也是有的,而迴避和焦慮本來就是殘缺的。

2樓:

矛盾型來答一下,看了回答後發現幾個細節問題:

1題主似乎對依戀理論了解不多,沒搞清楚矛盾和焦慮;

2高讚回答a乙個把焦慮型稱作依戀型;

3高讚回答b把焦慮型稱作矛盾型(不知道答主是不是為了照顧題主)但其實沒有依戀型;矛盾型對應的也正是恐懼型。依戀型別分為:安全、迴避、焦慮、恐懼;或安全、迴避、痴迷、矛盾。

當然總體上瑕不掩瑜,學習了,多謝分享。

3樓:Atoms18432

我更會把安全型稱為全依戀。

安全型也有一堆心裡有問題的。

嬰兒安全的帶來了乙個附加的認知負擔,那就是認同。採取群體所推崇的行為方式。

(其他依戀也有不同的負擔)

這麼一來,依據安全型的父母有沒有在成長過程中強調競爭,強調兒童自身的慾望

安全型的人可能被競爭所束縛,或者被群體價值所淹沒。

嬰兒兒童安全的人,若是沒有正常的家庭干預,就會變成行屍走肉。

從這個角度而言,資源不夠父母又強調競爭的安全型都不會有真正的自信。

嬰兒兒童安全依戀,但是成長過程又鼓吹競爭集體,扭曲價值觀,淹沒個人慾望的方式,會形成宗族社會。

(只有安全型的人會採取認同這一資訊過濾方式)

這麼一來這種後天不良的安全型的愛戀對別人來說純粹就變成麻煩。因為這種人根本就沒個人判斷能力。

順便由於社會經濟地位以及父母水平的問題,大部分安全型在認知上都不是安全的。

認同這機制有個bug,只要安全型的人本身社會經濟地位夠,是被他人認同的,那麼他就不用去認同別人。基本只有這種安全型才不會被認同這一機制所影響。高水平父母畢竟還是太少。

4樓:

健康的依戀關係的目標是真善美,倡導更好的依戀方式只是為了面對美好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坦然接受,讓我們能夠積極面對世界,如果態度和認知都是消極的,將愛人、親人也看成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並不利於我們成長。

所有的行為模式能夠形成,必然都有它避免親密關係中產生焦慮因素的淵源,因此一旦形成可以被長期接受,也許迴避型是讓個體避免了許多情感上的矛盾和傷害,但也在此過程中不斷的丟失幸福、傷害他人,因此並不把它看待為健康的情感模式。

就像嬰兒與母親的依戀關係中的迴避型依戀,母親離場和到來,嬰兒都毫不在乎,你覺得這是正常母子之間應當建立的相處模式嗎,其實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了親密關係沒有形成,如果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依戀模式,人情冷漠、像冰冷機器一樣的世界真的算是美好的嗎。

而且安全型依戀既然被稱為健康的情感模式,它的安全也是有限定的,它是為我們提供了乙個情感模式的正確方向,而不應該用簡單的二分法去判斷,只因安全型強調積極就將它看成盲目的樂觀,它指向的是我們交往過程中對待親密關係信任彼此實現幸福的未來,而迴避型依戀與他相對的是陷入持續的懷疑和警惕甚至自我否定。

當然健康情感模式並不是只有安全型依戀,如果能克服其他依戀的不足形成特別的平衡的行為模式我們也會支援它是健康的。

5樓:弋陽

迴避型依戀一般並不積極,遇到問題喜歡躲,尤其是親密關係的問題方面,只是躲避的方向不同而已,有的是事業,有的是切換新的關係,各有各的不同。你積極的結論是否是事業或者才能上的成功?

安全型也有安全型的問題,只是他所導致的問題較少而已。所謂的安全型和迴避型不過是人為規定某種某種特質而已,沒有絕對的型別,只有複雜的人

有沒有迴避型依戀轉換成安全型依戀的例子?是怎麼做到的?

湮塵 我自己算是從迴避型慢慢正在轉變向安全型的人,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但是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跡象。這一切,都因為他闖進了我的生活。我是一粒星際塵埃,漂浮在冰冷荒蕪的未知空間,習慣了黑暗的保護,便開始懼怕光明。某一天,睜開眼睛的時候,竟有一瞬間短暫的失明,我用了好大的力氣,才在那光芒的中心看到了乙個身影...

作為迴避型依戀者的伴侶是一種什麼體驗?

拒絕卑微的貓 我覺得我終於想清楚迴避伴侶是什麼感受了!今天還是沒來找我,距離上次說忙完見面又乙個周過去了,有點不太開心了。雖然知道自己這周不行,但還是希望他能讓我也拒絕一次。算了,也許下週或下下週能見到?乙個多月沒見了,我都快忘記他長什麼樣子了 但是總體來說,我還好,比以前舒適多了,最多有那麼點不開...

迴避型依戀是「渣」嗎?還是一種「病」?為什麼我們要無條件遷就他們?

樹莓果醬熊 不需要無條件遷就,在一起相處很累很迷茫很不舒服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的話就好好說再見,分開就好了。個人不是很喜歡用乙個消極的形容詞去概括乙個大類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愛上乙個人之後才發現Ta碰巧是迴避型,碰巧有所有迴避型的人共有的毛病,而不是一開始知道Ta是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