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是否適合與比自己人生經驗豐富許多的來訪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轉介是不是更負責的選擇?

時間 2021-05-06 11:33:41

1樓:遊寧國二級心理諮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同乙個經歷,所呈現的人生經驗緯度實在太多了,所以沒有人可以去比經驗的,這沒有可比性。就好像你拿桃子跟洋娃娃比,比哪個漂亮,只能比出乙個很偏面的結果出來。

另外,能夠讓乙個人幸福快樂的,是人格結構,和社會功能。這兩個東西怎麼來的呢?就是我們不斷獲得一些經驗,變成社會功能。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功能可以發展成乙個人格結構,因為所謂的人格結構通俗的講就是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一旦乙個人是創傷的,那麼這三觀裡面必定有扭曲,所以這個人再有經驗,也只能懸掛在乙個經驗上面,沒有辦法發展出乙個結構來。當然有的時候也能連線上,比如我很會賺錢,我這麼賺錢就是為了讓人們都看得起我。

這就是乙個三觀,也就是人格結構跟人生經驗或者說社會功能的鏈結,但這個鏈結總有一天會破。因為別人沒興趣看得起或者看不起誰,只有別人那裡有沒有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麼這就有乙個問題了,人需要的東西是多維度的。

這個人被看得起,是在哪個緯度呢?是否能夠修復這個人曾經看不起的那個創傷呢?所以這其實是短時間的刻舟求劍,總有一天還是會創傷發作,那麼這個人生經驗就是懸掛的,空心的了。

而我們諮詢師做的工作,主要是就人格結構進行工作。所以人生經驗閱歷什麼的,跟諮詢師能不能幫來訪者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這個間接關係最後考驗的也只是諮詢師的個人成長,也就是她的人生經驗是不是長成了她的人格結構,還是欠缺的,還是和來訪者一樣懸掛起來的。

2樓:阿Q姐

提這個問題真棒!

第二點,諮詢師的共情能力,不是體現在話術上。個人建議諮詢師要提高警惕,不要變成把「 我理解,我明白,我懂你」作為口頭禪,口頭禪說多了,誤以為自己共情能力超凡脫俗了。

第三點,諮詢師除了專業知識以外,真實的經驗、體驗和見識也構成了諮詢能力的一部分。也許後者是靠專業知識,沒法代替的。許多諮詢師是缺個案的,也是來者不拒的。

也會覺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個案,在接受專業督導的情況之下,是很好的幫助自己專業提公升的機會。有時候同行之間也會勸他接,同時提醒他,記得一定要督導跟上哦。但是督導不是萬能的。

當你有強烈的不勝任感,這也是無意識給你的訊號,謹防被「貪婪」和「自戀」帶跑。

第四點:何時轉介?我們雖然是新手諮詢師,但是根據自己的受訓背景和發展方向也要定幾個這個階段接諮詢的大類吧。

在諮詢前得知來訪者這個訊息,就應該有乙個初步的評估和自己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轉介紹出去了。或者是做了一兩次工作之後,嘗試和來訪者進行第一點中的溝通,溝通後再協商轉介。最要命的是猶豫不決,和人家做了5678次以上的諮詢,覺得自己適應力不行,再提出轉介,這就有點坑錢且傷感情了。

從諮詢管理的角度來說,問題中舉的例子在開始諮詢師匹配的時候就扼殺在搖籃裡了。經驗告訴我,大部分年長的來訪者都是想要找和自己年齡經歷相仿的諮詢師。但是他們可能會因為諮詢費的原因選擇新手諮詢師,但也會選擇這個群體中。

年齡和經驗與自己最接近,甚至略長於自己的。

3樓:暮秋

剛開始的話,諮詢師對自己的勝任能力都不是特別有信心,而且經驗不是很多,面對來訪者自然而然就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做,如何做。但是基本上崗之前都會培訓,所以不要擔憂不必擔憂的問題。自己反而給自己最大的壓力。

4樓:Joanne

在我決定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以前,我做了四年多的社工,我的服務物件很多元化,最開始是青少年,然後是長者,接著有社群矯正人員,戒毒人員,精神殘障群體,當然還有他們的家屬,四年裡面,我服務時間最長的是長者。

在社會工作領悟,有四個基礎的服務領域,分別是青少年,長者,家庭和殘疾人,公認比較難做好的領域是家庭領域,因為這個領域對社工處理家庭關係的要求比較高,很多人也會認為最好是由本身已經建立了自己家庭的社工去負責這個領域,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和認為諮詢師最好跟人生經歷比他們少的人一起工作是一樣。

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已婚的社工他們的興趣和長項並不在家庭領域,有很多社工可能還會覺得他們自己的家庭關係都沒有處理得很好,讓他們去處理別人的家庭關係他們會有很大的壓力,也不願意去做這個事情。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如果乙個人的能力,興趣,和特長都在某乙個領域,從人職匹配的角度來看,他會是更適合某乙個領域的人選,有時候經歷甚至可能會是他的阻礙。

我負責長者領域的時候,很多我需要處理長者喪偶和親人離去的痛苦,子女離家後的孤獨,退休後的空虛,回首往事時的絕望,老無所依的無助;當然他們也會和我分享他們的快樂,例如抱孫子了,子女給他們買禮物了,孫子考上好學校了等等,他們的痛苦和快樂有很多都是只有二十多歲的我肯定沒有過的經歷,但是我們能建立很好的關係。

有一次在開乙個緬懷小組的時候,說到動情之處,我自己和當時參加那個活動的長者都紅了眼眶,當我們眼神對上的時候,我知道我理解了他們,他們也能感受到我的這種理解,是乙個人對另乙個人的理解,很多時候,這些理解都是無關經歷和生命長短的。那段工作經歷中很多這樣的瞬間讓我漸漸放下人生經歷少就做不好這些工作的執念。

在督導的時候,有社工也會把這種擔憂向督導提問,當時我們有乙個香港督導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在香港做了幾十年社工後退休來內地督導的。她每次聽到有社工這樣問的時候,她會講一些技術和方法,但是最後她都會說,技術和方法都不是最重要的,你的人在那裡,你是真誠的才是最重要的。她也提到,我們很多人都是從乙個家庭裡面成長起來的,我們的生命軌跡就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人,那些都能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不同的服務物件,如果硬要說到人生經歷要匹配,難道要做負責禁毒領域的社工也要去吸毒嗎?

難道要負責司法領域的社工也要犯法嗎?這很明顯是不現實的。

我剛開始接觸戒毒人員的社會工作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惑,乙個新手社工或者是從來沒有做過禁毒工作的社工,真的能做好嗎?後來,我聽到乙個已經吸毒了幾十年,吸到眾叛親離,對自己的後半輩子已經完全不抱希望的戒毒人員說:他還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是因為以前他從戒毒所離開,沒有人會管他,但是他上一次從戒毒所出來的時候,有乙個社工去接他,這個社工讓他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會在乎他的,他不想要讓這個人失望,所以他想要再努力一下。

當時接他的是乙個二十出頭剛畢業沒有多少工作經歷的社工。直到現在這個人也沒有再進過戒毒所。

在心理諮詢裡,很多時候起作用的是關係。如果有的來訪者和諮詢師認為雙方人生經歷的差距過大會影響諮詢關係,那確實是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明確自己的需求。或者也可以去探索一下這個背後有什麼議題。

一般在正式開始諮詢之前都會有個簡單的資訊收集和評估,來訪者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諮詢師的期待,找乙個和自己的期待匹配的諮詢師一起工作。

5樓:徐若航

如果來訪者也覺得這個諮詢師沒經驗,自己得不到什麼,我不明白他們繼續諮詢的動力是什麼,或許如果真的是這樣也不會有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問題在於諮詢師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覺得無力,而且也沒辦法消化這種無力的感覺,這更多是屬於專業能力的問題。如果諮詢師自己都覺得無法勝任,確實轉介才是更好的——強撐著也意識不到問題的時候才更麻煩。

諮詢師很多領域不如來訪者的情況太普遍了,比如有的人的問題是自己很容易吸引到很多人,卻沒辦法和人建立長期關係。換成是諮詢師可能第一步「吸引到很多人」方面遠不如來訪者……除了這種淺層次的能力問題以外,來訪者那些內心深處的體驗更複雜。

在我的理解裡,諮詢不是讓來訪者成長像諮詢師一樣的人,而是成為他們自己。「自己」不是乙個穩定的東西,而是乙個動態的過程。很多人能在諮詢裡有被理解的感受,但其實人和人之間並不能完全感同身受,諮詢師的理解和當事人的感受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很多時候諮詢師更多是能看到裡面的差別和聯絡,並理解它們,而不是硬要求自己去理解別人。

「感受被理解」是當事人的體驗,這通常不是另乙個人能說得出來的。如果諮詢師把自己的理解等同於來訪者的體驗,那才容易出問題。諮詢師更多時候是和自己在諮詢裡的體驗待在一起,協助來訪者接近他們自己的內心。

而不是想辦法讓自己各方面優於別人。不然就像慧能說的「東方人有煩惱要去西方,那西方人要去哪?」(這裡的西方指的是佛祖老家)。

雖然對於諮詢師來說,能保持一種放鬆、空無的狀態和熟悉諮詢框架並且能運用好自己的感受、參與到諮詢裡都很重要。

6樓:燃燈道人-卡比

頂住唄。

首先,幸福和年齡、經歷、財富無關。

幸福是非常簡單的,不分年齡、不經過過程、不靠財富積累而得。不是經歷某些東西得到了,而是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平靜了。

所以,你守住乙個點,就能判斷別人在幹什麼。

越有錢的,越不需要你操心他的生活。你不給公司老闆、有錢人諮詢,難道給窮人諮詢嗎?當然,也是可以的,可以彈性地收費,例如,有些學生沒什麼錢,你就少收一點。

你給出的答案並不會讓乙個人放下思想包袱。他要自己放下了,就是放下了。

對於人生經歷不豐富的,生活具有實際困難的——其實生活也沒什麼實際的困難,三和大神、路邊攤的空巢老人,我們覺得,他們的生活,是遇到了實際的困難。或者,破產的走投無路的人,我們也覺得,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實際的困難。

這些都不是實際的困難。天道不爭,常與善人。

你也搞不清楚這些人到底是自己作死,還是沒有作死。

你和別人一起搞清楚這些問題,就是自己的進步。這不挺好嗎?

你並不負責逆天改命,我想,是這樣,比如,有的人說,他結婚結錯了物件,現在要改變,已經來不及了,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你並不負責改變過去。

你做心理諮詢師,不過是讓這些人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思想包袱,簡單地生活。

——當然,這是我的意見,或許你有更高明的做法。

我不是心理諮詢師。只是覺得這個問題挺有趣的。

我也會遇到許多不信任我的人。也會遇到許多信任我的人。

你頂住了,你就配坐在你的位置上。至少,你沒逃跑,就可以。而且,問題也肯定會得到解決。

別人要換諮詢師,或者,你覺得,你確實和這個人八字不太合,那麼,你轉手給別人,大家都開心,也不是不可以。

對心理諮詢師移情是否必須告訴諮詢師?諮詢師能察覺到嗎?

李文強 心理諮詢師是能察覺到移情的,如果察覺不到,說明諮詢師是不合格的,這差不多是做諮詢師必備的要素之一。至於移情,每個心理學派對移情的看法是不同的,有些認為移情是求助者心理成長必然的階段,但有些學派又認為移情會阻礙求助者的個人探索和成長。我是傾向於後者,把對父 母的情感轉移到諮詢師這裡,那這段諮詢...

懷疑自己是否看對了心理諮詢師?

雞腿張 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中不懷疑也很難的。很無奈但也沒辦法,只能一邊懷疑一邊又繼續。也不知道諮詢師自己都上哪找的諮詢師。怎麼普羅大眾能接觸的諮詢資源如此之差,如此沒保障!也可能他們的諮詢師差整出一批更差的,又來禍害我們這些無辜的來訪。一批一批惡性迴圈。其實真正能改變自己的還是自己吧,對別人不能有太多...

為什麼情感諮詢師比心理諮詢師感覺更有市場?

headache 心理防禦機制是乙個心理學中的概念,意思是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有一些焦慮達到我們無法承受,那我們就會用一些方法把它們排除出意識層面,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通常是在潛意識層面工作的,很常見的小男生有時候欺負女生其實是在表達好感,因為可能在他所處的那個文化中,和女生表達好感或者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