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 托育 焦慮怎麼解?

時間 2021-05-10 15:15:16

1樓:肉肉的小肚腩

今天早上,我把剛剛滿兩歲的早早送進了幼兒園。

去年因為疫情,把家裡的保姆辭掉了,我爸媽過來幫我帶孩子。我發現,雖然多了乙個人帶孩子,可是比我自己帶還要累。

早早正處在嚴重的分離焦慮期,每天的口頭禪就是媽媽抱抱,我在的時候根本不讓姥姥姥爺帶,甚至為了躲避姥姥姥爺反而更粘我。於是我就像掛了個小拖油瓶,甩也甩不掉。

而姥姥姥爺對隔輩孩子的愛比對我的愛多多了。我小時候犯個錯肯定要挨批評的。輪到早早犯錯,挨批評的還是我,孩子那麼小懂什麼,你這當媽的就這麼看著孩子哭?

孩子生病了受傷了,那肯定是媽媽沒照顧好,沒帶好不說,還不放在心上,發燒了衣服還穿這麼少,吃的那個藥有沒有毒啊,也不去醫院看看。

自從姥姥姥爺帶娃後,作息規律明顯變了。以前我給保姆規定好了時間吃飯,到了時間必須開飯。現在吃飯的時間一直往後推,然後睡覺的時間也一直向後推。

以前自主入睡,現在要拍拍,要有人陪睡。

我白天的時間完全沒有了,每天乙個小時的讀書時間也壓縮到了半個小時再到十幾分鐘。每天夜裡都要三四點鐘才能把事情做完。一年的時間沒有在兩點鐘前睡過覺。

很久很久沒有睡過超過五個小時的整覺了。

我熬不住了,決定把早早送去幼兒園。

考察了很多托育中心,最後還是選擇了離家裡最近的幼兒園。雖然師資配備不如托育中心比例更高,但是勝在口碑很好,理念很好,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每天8點開園,5點關閉。一日三餐兩點,選單日日不同,更營養更全面,早早之前去試吃了一次點心,還挺喜歡吃。

空間大,玩具多,還有小朋友,報名後帶早早去玩過很多次,他玩的都很開心。

幼兒園https://www /video/1349680396087468032

作息更規律,12點半睡午覺,早上7點半起床送過去吃早點,每個班都配有小小衛生間。

小小班的課程設計基本按照早教的課程設計來的,比在家更豐富更安全。

越小的小朋友適應的越好,因為注意力都放在了環境上,相信全園最小的早早也能很快適應這個新環境。

我媽說,多大送幼兒園都得有個適應過程啊!怕啥,早就該送去了,人家幼兒園比我們管的好。難得我們意見一致啊!

我媽又補了一句,再有孩子,就應該斷奶就送去。

我:……

說好的老人都不捨得呢?

報名後,確實焦慮過,難過過,不安過,甚至懷疑過自己不是乙個好媽媽。

可是我還是選擇了和自己和解。早早只是步入了人生的乙個新階段,這是我和他早晚都會面臨的新挑戰。

他終歸要離開我的懷抱,終歸會有自己的成長路徑。

我們短暫的分離,會為我帶來更多的能量,更多的耐心。更集中精力的高質量陪伴。而幼兒園則替代了我做好了日常的照顧工作,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我選擇相信我的孩子,他會適應的很好,他會很開心。他會知道,分離不是不愛他,而是因為我們都有各自的人生。

媽媽還是會用每乙個在一起的時間告訴你,我愛你呀!

2樓:貝珠媽媽

看到這兩個問題的第一眼的感覺是「同一種問題」——孩子出生後,該何去何從?幼兒園之前,孩子沒地方去,必須有人看著。終於,孩子要上幼兒園了,但上下學的接送又成了問題。

家裡老人能照顧的年輕人壓力還相對小一些,但是那些必須自己時刻上陣的,不焦慮才怪!

這也成為很多人不願意生孩子的一大主要因素。沒生孩子之前上班、加班,本來壓力就大。而有了孩子之後,每天除了上班,還要增加帶娃的壓力。

雖說有托育機構,但是當了父母之後,總覺得自己或親人帶才更放心。

每個人的想法,考慮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當你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任何選擇,都沒有錯。

3樓:小淘氣的故事

作為乙個兩歲的媽媽已經有[托育]的焦慮了。

年代不一樣了,所考慮到問題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乙個全職媽媽擔憂孩子不適應,不能好好和小朋友相處,也擔心孩子各種生活事宜。

因為從她出生到現在幾乎沒有離開過我超兩個小時,我自己馬上也要出去上班,這種分離的焦慮,這種焦慮也在讓我不得不面對。而我自己目前做的就是去面對焦慮,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不管是作為父母還是孩子都會有,就像現在給孩子讀的繪本一樣,孩子可以試著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做很多其它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不迴避隨著時間的轉移,很多我們認為的焦慮也不在是事情。

托育分離可能和斷奶很相似吧,我給寶寶斷奶是提前半年就跟她說"寶寶已經大了,再到幾個月就不能喝內內了"10月份斷奶,她一次都沒有哭,而且晚上是我自己帶睡,全程都很順利,正式這種分離,不要躲起來或者悄悄的離開,明確的告訴寶寶,白天你上學,爸爸媽媽上班,晚上就來接你,他們已經懂了,這樣寶寶不會哭天喊地,而是快樂接受,這樣寶寶和父母在看見的情況下都不會特別焦慮。

然後我們也要正視托育的一些好處,比如作息規律,還有老師做的各種小遊戲,等等等……這些是在家裡沒有的,各種利弊都有,只能說為了寶寶,選擇相對最好的。

4樓:粗魯且傲慢

題目給的文章裡說的很詳細了,現狀就是確實有焦慮,但是解決方案已經在籌畫早期了,目前步子邁的也不大,比較謹慎,前景比較光明。

我再說幾點自己的考慮吧:

1.暫時解決不了焦慮的源頭,可以先解決焦慮本身

宣傳太多幼兒時期的重要性,把人弄焦慮了,那就不要宣傳了,宣傳「你爸媽把你養得這麼好,也能養好你孩子」、「老人對孩子的影響很小,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帶孩子麻煩多(順口一提)快樂也多(重點)」的觀點,就跟做廣告一樣反覆對全社會植入概念(娛樂節目、公益廣告、學術研究齊上陣,同時影響不同文化層次的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人的觀念,也影響老人的觀念。這樣越來越多年輕人就會放心讓老人帶孩子,或將此作為排名靠前的選項,老人受影響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忍一忍幫忙看孩子。文化宣傳得起點作用啊,感覺零幾年那宣傳力度是真的給力,那公益廣告水平,現在也這麼來,應該有用。

2.托育市場不要盲目鋪開,先規範,搞成普惠性服務之後再鋪開

建議治理和規範參考物業服務市場的經驗,不要再像物業服務市場那樣亂了再治,直接從頭開始規範發展,從題目給的文章裡看來是在這麼做的,希望保持下去。如果最後還是沒有落實,就可以說明要麼不是真心實意為年輕人解憂,就是迷信市場,再就是水平太低盲目求快完成任務。

3.年輕人已經很苦逼了,動作要小心,執行要謹慎。

特別警惕突破難點重點之後的冒進和貿然鋪開,特別是市場方面。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要盡量少出錯。

5樓: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孩子的成長關乎祖國的未來,子女的養育問題當然不能忽視。3歲以前的養育對於孩子性格兒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母親無疑對於寶Bora說是不可或缺的。

我相信每個母親都想陪伴孩子健康長大,但是當今社會的快節奏,職場壓力,生活負擔,都讓初為人母的女性揹負著巨大的外界壓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將養育責任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親戚,保姆,可是這種託付是最好的選擇嗎?隔代教育問題是有目共睹的,這不得不讓人焦慮。

我們的社會能不能用實際行動多給母親們點兒時間?比如延長產假至1年,提高生育津貼,讓母親能夠更多的陪伴孩子成長;用人單位方面,對於孩子尚在齡前兒童女性,適當的減少工作任務,工作時間,比如將上班時間由8小時壓縮到6小時;學校方面,幼兒園進一步完善小托班的管理,做好服務,提高幼師素質,讓家長無後顧之憂。

6樓:大亭喵喵

像我們這種托育加養老的,焦慮得停不下來,怎麼辦,日子還不得過。所以說沒錢沒時間,誰願意生孩子,生了孩子能幹嘛,更別提二胎。人的一生庸庸碌碌,到底圖了啥,無解哦。

出去托育問題,媽媽們還得面臨著職場問題。這簡直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7樓:梅姨求索記

托育這個問題是每天真實困擾每個媽媽的問題……

寄希望於一方全職?意味著照顧孩子就沒辦法賺錢養家,選擇工作就沒辦法照顧孩子……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這種無奈和糾結就困擾著每乙個媽媽;

寄希望於社會?是有一些托育機構,但至少也要等孩子1周歲才能接受,而且托育的費用是不是負擔得起也是乙個問題;

寄希望於老人?養育乙個孩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幾年十幾年的事情,三代人同處乙個屋簷下,且不論各種矛盾,即便沒有矛盾,也是互相都沒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於阿姨?現在乙個育兒嫂的費用已經今非昔比,在上海這種大城市少則五六千,多著七八千上萬的也有,如此大的開支,還是數年的開支,並不是每個家庭負擔的起的。

其實,這眾多解決方案,還是因為錢不夠多~如果錢多到不影響全職幾年的生活,不在意托育機構和育兒嫂的費用,有2套房可以和老人分開各自過各自的生活……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8樓:Gotcha

我看無解,至少在我身邊的這些人是沒有找到解決辦法的。很多人都是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帶。在西南或者整個西部地區,要是家庭經濟壓力不大,誰又願意如此,這是經濟方面的因素。

在北上廣深呢,年輕人有著自己的事業,托育只是必然選擇,否則就晚點要孩子或者乾脆不要了。

9樓:

我和我老婆正面臨這個問題

孩子2歲,奶奶身體不好不帶了,看了一圈保姆,住家最低6000座標重慶,兄弟們,重慶工資多低想必大家清楚,6000幾乎相當於乙個普通公司財務經理的水平

我們兩夫妻都是農村出來的,普通職員,買房借錢,裝修都是借貸款,年收入合計20萬,房貸裝修貸乙個月5000多,停車費公司和家裡每個月都是800多,還要養父母,各種花銷下來基本存不住錢

實在是沒錢請保姆,沒辦法只好丟回老家了

沒人帶娃很心酸啊

兄弟們,我結婚前工作5年也有20萬的積蓄,如今一貧如洗,所以說,如果你沒有存夠的錢,還是先別慌生孩子,真的壓力太大了

10樓:簡e

每家心愛的寶寶,眼下是一顆幼苗,20年後就是一棵大樹。縱觀20年,焦慮之解自在其中。

天才教育是第一焦慮。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是每個孩子天生就不同,脾氣秉性不同,高矮不同,體能不同,智商不同。

大手大腳那是將軍料,非要去學彈鋼琴,豈不受罪?有的孩子對人情事理,一點就通,可是對數學卻進不去,這能叫笨嗎?現在的口號是:

不輸在起跑線上。可是有人的起跑線就是另乙個的終點線。還沒有起跑,就已經輸了,哪這個孩子還活不活?

快樂教育是第二焦慮。現在有專家說快樂教育是害人的,並引用西方資料說,凡是各種高管大鱷都是上過高等的私立大學,都是吃苦來的。現在世界是叢林法則,自然淘汰。

因此狼式教育是必須的,挨打班也是對的。寧可讓孩子小時候受苦,也不能長大了被淘汰。

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中甜。這個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何必用得著公知專家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縱觀中國歷史,及建國偉人,哪個沒有吃過苦?他們受的苦比狼性還狼性。但是這個「苦」和教育培訓機構那個「苦」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個是「身」苦,但是「心」不苦,精神上不苦。現在的教育是,家長焦慮,孩子疲憊,身心皆苦,而製造焦慮的人或許在背後偷著樂,等著割韭菜呢。

命運焦慮是第三焦慮。說到命運,好像成了宿命論了,成了迷信了。但命運就是事實啊,同行沒同利,同年同月同日生,命運也不同。

有人的才能,資歷都不如我,但運氣好,坐到風口上了,找誰說理去?承認命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迷信,而是要把心中的怨氣,怒氣,焦慮放下,面對現實,再去踐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人生苦悶是第四焦慮。今天流水線出來的學生,進入大學,自由了,變成放養了,有人突然覺得活著累了,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了,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了。網上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心裡就顫抖發怵,真不知道從何說起啊。

看到學生輕生自殺的,心裡非常難受。

健康,快樂,幸福是人生的永恆追求。20年後,當你孩子遇到磨難挫折的時候,仍然有一股精氣神,不怨天尤人,仍能開心愉快的生活下去,此時還有什麼可焦慮的呢?

個人觀點,不足為憑。

當代年輕人的焦慮該怎麼解決?

其實我也焦慮,而且是持續地焦慮。但我換了種方法對抗這種焦慮情緒。每天給自己做計畫,嚴格按照計畫進行,逼迫自己更加專注於學習本身,探索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焦慮是持續的,但它變成了學習的動力,從而緩解了焦慮帶來的負面影響。乙個人在新環境裡形單影隻,或發現己不如人,或感到自慚形穢,或感到不服氣,這些感...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焦慮?

yoook 一句話先總結 因為現在社會的許多價值觀體現和我們接受的傳統價值觀教育不符。舉個栗子 最近總被提起的外貌焦慮。傳統價值觀提倡個人價值的體現在於奉獻與辛勤勞作,但到今天的社會,外貌可以可以成為絕對優勢,讓個人從群體中脫穎而出,魚躍龍門。這樣的不平等但被大部分人認同的價值觀正在影響自己或者周圍...

為什麼年輕人更容易焦慮?

張生 因為生活被加了槓桿。買房加槓桿,買車加槓桿,投資加槓桿。槓桿放大了社會的慾望,被放大的慾望,帶來得失心就會被放大。得失心被放大,人就會變得敏感,焦慮。怎麼破?生活中降槓桿,降慾望,年輕人把注意力放在提公升能力上,中老年朋友則要把注意力放在財富傳承上。 麥芽瘋 網路發達,現在每天接收的碎片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