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學而優則仕這句話?

時間 2021-06-03 08:03:48

1樓:前途光明博公升專

本來不想回答的,還是答一下吧。

這其實是古代統治階級用來治國的。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傳統諸子百家為何到了漢朝獨尊儒術。

表面上看是如此,其實背後還是法治,這也是為何有時看到一些古代權貴言行不一了。

法家思想其實本質上是馭民之術。那為何東漢國祚200餘年,西漢200餘年,到了唐又300餘年?為何元一百多年就滅亡,而明清又有二三百餘年了?

其實《商君書》已經講的很清楚了,首先要塑造共識了麼,學而優則仕就是其中之一。塑造一種通過讀四書五經就可以飛黃騰達的利益共識,那麼在這種上公升渠道之下,即使有才智者明知那些書不過是表面文章,也要殫精竭慮,每日刷題了。

精力都放在寫八股文之上,那麼這些聰明人還會考慮得國正不正,分配是否合理了呢?答案已經很顯然了。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仔細想想都是靠暴力犯上作亂起家,可是一坐上天下又要講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那套。

以法懼之,那麼百姓自然不會崇尚暴力。以儒化之,那麼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做題上,合不合理也就不考慮了。

自古講究忠孝兩全,忠還放在孝前面,那麼為何推崇孝道也就一目了然了。因為孝與家文化繫結,同時古代法治規定犯了大不敬要株連九族,那麼這種情況下你還敢胡思亂想了麼?因為你先孝,所以不會做出對家庭有風險的事,這樣一來,大家也就老老實實的繼續去背四書,寫八股文,盼望靠刷題成為人上人了。

於是,古代的九品芝麻官自然成為平民子弟最理想的職業,因為既幫統治者治人,同時又治於人,母公司從稅收中付點安保費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樣的道理,《鹽鐵論》講統治者掌握古代的經濟命脈,辣麼在這些行業從業的"公職人員"肥的流油或者達到小康也就合情合理。

同樣再舉例,為何會某大佐會樹立假想敵在網際網路上出現?

法家亦有言:治國者,其搏力也,以富國彊兵也;其殺力也,以事敵勸民也

以這種眼光來看,將民眾的不滿向外轉移無疑是古代統治階級長治久安的最好的辦法,這種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所以不懂法治和儒教的元朝,一百年就徹底分崩離析。

辣麼這樣一來,哪些職業才是好職業,哪些天生就是受制於人,被當蠟燭消耗的職業,也就一目了然了。

如何理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張易傑 這句話其實挺好理解的。仕,本義就是為官,其實質就是為道。為力行,亦即篤行。學,本義就是為學,其實質就是為學,為學習,亦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優,本義是有餘力,其實質就是有餘。仕而優則學 即為道日益,則為學日損,故通過 學 亦即為學 來益之。學而優則仕 即為學日益,則為道日損,故通...

如何理解托爾斯泰這句話?

Bella Granger 總說三思而後行,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畢竟寥寥無幾。思考過後的行動往往多一分謹慎,少一分莽撞 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目。三思而行並不意味著優柔寡斷,缺乏主見,三思而行與把握時機也並不矛盾。真正意義上的思考後的行動,能夠使我們的人生少一些後悔與遺憾,能使原本變化無常的人生多一絲能...

如何理解蔡康永這句話?

竹蝸牛 蔡康永在奇葩說里有很多非常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這個也是其中乙個。想一想,其實喜歡乙個人,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而乙個人對另乙個人的感覺,還要同時參考時間的意義和認知的程度。你十幾歲喜歡的人,和你之後喜歡的人,很可能不是同乙個人,甚至不是同一類人。誤會的意思在於,你在當下就會知道 我喜歡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