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反駁「君子遠庖廚」這句話?

時間 2021-06-02 02:30:24

1樓:指著星空啃燒餅

1、首先是語境。孔孟的很多言論,是在特定歷史環境、特定情景下,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對特定的人發表的。隨便拿他們的言論當聖旨,是迂腐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當然也有聰明人,是故意拿這些東西當工具來忽悠你)。

2、關於君子和小人之說。擴大到整個道德層面,道德本身,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工具。君子也好,小人也罷,真正做事的人,不會在乎別人稱呼自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對於乙個合格的領導者,他也不會在乎手下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手下是好用的人就行了。(需要說明,我不否認道德的合理性及其價值,我也不是鼓吹讓你不守道德。我是乙個守道德的人哈哈)

2樓:騎毛驢的糟老頭

特定語境,說的特定的話。君子遠庖廚,已經成了典故。用這句話,等於用典。

典有典型,也有非典型。凡事總會有例外,典故也有例外。舊瓶可以裝新酒,典故為什麼不能賦予新的涵義呢?

特定語境說的特定的話,也可以應用於別的特定語境。特定的東西,都有其侷限性。

3樓:永遇樂破陣子

做飯從來都是一件花時間的事,更何況是古代官宦宮廷的廚師。

君子是屬於統治階級,政治生物。搞政治嘛,再差的政治人物也必須多走動,和上下四方多多熟絡。更不用說其他政治活動。

因此,在乙個人有限的時間裡,他必須專心做好他社會關係網中的這個位置的事情。如果你是乙個「君子」,就離那些不是你的工作的事情遠一點,把你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政治活動上。

4樓:流流流

自詡為君子,君子的良善良心難道要借助不聞不聽不看這種虛偽的方法來維持麼?

直面因自己的口舌之欲而造成的殺戮,難道能讓乙個真正的君子失去對人命的敬畏之心麼?

身為一國君主,君令一出,多少人的生計甚至生死都要相隨易變,難道要憑藉遠離這種無聊無趣的手法而失去對底下人的把握麼?

5樓:阿莫東林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君子小人在先秦時代是沒有道德上的含義的,完全是階級論述。

這於現代人來講十分難理解,這個是由於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之後,君子不能很好的履行他應盡的責任,不能很好完成其行為規範,反而像顏淵這種單食瓢飲不改其志,中國的君子小人就慢慢逐漸淪為乙個道德的評價了

其中的歷史的本質應該是宗法社會的崩潰,中國這個貴族社會被瓦解了,變成了扁平化的社會結構

所以有人說君子遠包廚這種話,要麼是傻,要麼是懶

6樓:佛系青年

首先,這是職業歧視。

噢,你可以不碰那些「下賤」的工作,然後成立「君子」。我條件沒你好,只能去做這些工作,所以注定就是「小人」了唄。

其次,這是「眼不見為淨」的裝傻。

「君子」自己看不見就當無事發生,可不就像鴕鳥把頭埋沙子裡假裝安全了?如此鼠目寸光還能叫「君子」?自己不幹這些,吃的還倍兒香,看起來也不像品德高尚的人。

7樓:救救孩子

君子做道菜,還需要親自肢解一頭牛嗎?庖丁失業了嗎?

我們本來就不需要親自宰殺牲畜魚禽,即使是鮮魚,我們也可以正當要求魚販剝了再買回家。

親手宰殺牲畜畢竟是很多人在心理上無法承受的事情,如果您享受這種快感,你不妨去那樣做,本來就不犯法,也不違背道德。沒有人在觸犯您,您大可不必來做槓精。

8樓:張琦

回到君子遠庖廚的原來語境中會發現庖廚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惻隱之心。古時候庖廚之事必不可少的就是殺生,在一次有一次的宰殺中,乙個人對生命那種純然的敬畏和憐憫會慢慢變得麻木。而乙個心理健康的個人應該明白,我們雖然吃食物但是生命並不應該被隨意虐殺。

所以做到珍惜食物,只取所需不濫殺動物,同時敬畏生命,就已經算是學到了這句話的精髓了。

庖廚不過是個案例,超市裡的各種雞鴨魚肉不是死於你手,料理食物的同時不必有負罪感。而從事屠宰相關行業者,他們是在為所有人服務。我們應該明白職業和本人並不是一體的,乙個每天宰殺許多動物的人,也許下班後也會憐憫路邊的野貓野狗。

儒家的重點從來不在玄而又玄的罪孽而在人心。這個世界本來就有殺戮,在你看不見的腸道內每天有無數細菌你殺我我殺你,你走過的路面也許有螻蟻被你踩死。殺戮是不可避免的。

儒家真正害怕的是你失去憐憫的能力,對著噴血的屍體迷失在剝奪生命的快感中。這對個人是不健康的,對社會也是不好的情緒。

9樓:兔子牙

所謂君子遠庖廚

說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罷了。也就是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為他親眼看到了牛即將被殺的樣子而沒有親眼看到羊即將被殺的樣子。「眼不見為淨」,所以君子遠離宰雞殺鴨的廚房。

然後傳承下來就變成了男的遠離做飯,女的去做飯。

10樓:打破鏡子

這個問題很好。我來說下自己的看法。

一、故事由來

「君子遠庖廚」出自《孟子·梁惠王》

孟子,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是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人物。

梁惠王,又名魏惠王,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位君主,曾問政孟子,如何抗衡齊、秦、楚國。

《孟子·梁惠王》是從仁義等方面告誡君主應該施仁政、行王道。

除了孟子和梁惠王以外,還有孟子與其他人的事。

其中一篇是孟子給齊宣王講如何愛撫百姓,仁德天下。

有一次祭祀,齊宣王把祭祀用的牛換成了羊。因此有百姓議論宣王吝嗇,用小羊換大牛。

孟子說這是仁德的表現。

您看到了牛活蹦亂跳,不忍他們死去。

您聽到了牛的哀鳴,不忍吃肉。

所以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孟子在藉機勸諫齊宣王應該遠離殺戮,對百姓施仁政。

這就是「君子遠庖廚」故事的由來。

二、故事心得

1,讚美別人

人都喜歡聽好話,被戴高帽。你給別人提建議,是希望別人能夠變得更好。並不是因為別人採納了你的意見,所以襯托出你的偉大。我們要舍末求本,解決核心問題。

2,格局要大

我看到原文的第一反應是殺羊跟殺牛不是都一樣的嗎?

但是孟子不一樣。孟子想的問題其實是,你為何拿刀?

三、現代解釋

說到這裡,我實在是哭笑不得。

「君子遠庖廚」現在的解釋是:男人不下廚。

我腦中突然閃過了乙個畫面:男人不下廚,女人不洗碗。橫批,今天吃啥。

但是為何如此呢?

因為我們從本心上覺得下廚洗碗是個苦差事,是個受累活。

因為我不想去做。所以你要做。

可是真的如此嗎?真的應該如此嗎?

四、我的故事

我為何拿刀?

我下廚,是為了能夠讓心愛的人親口品嚐到我對她的愛。

我愛人刷碗,也是對我的一種體恤。

不必索取愛,愛就在那裡。

11樓:丫不留biabia

《老子·道德經》: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交歸焉。

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很簡單,要是沒有「烹小鮮」過怎麼能如此比喻呢

12樓:佔公尺k

21世紀了不會自己查這句話的根源麼

這句話是說君子有仁愛之心,遠庖廚是不忍見到殺生,重點是君子要有仁愛之心,屬於儒家修身中的一項

裡面的君子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指統治階級原話這裡只是為了要君王施行仁政而舉的例子

13樓:可樂可

直接反問一句,君子為何遠庖廚。大多數情況的對方就愣住了。

君子遠庖廚出自: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的君子有仁愛之心,不忍心看到牲畜被殺害,聽到他們哀鳴的聲音,吃他們的肉球,所以要遠離廚房。

明白其本意就應該人容易回懟了吧!

14樓:差不多先生

單獨取這一句是,我們目前採用的大多不是孟子的思想。

而是後世有不少人曲解了「君子遠庖廚」這句話裡的合理核心。

把那種「不忍」之心,片面輕率地說成了君子應該遠離廚房。

如果說反駁的話,還是先了解一下原文吧。

15樓:子木年華

看一段話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下的語境啊。

先秦時期的君子與小人和後世的君子與小人的詞意不一樣。

先秦時期的君子與小人並沒有被賦予太多的道德意義,更多的是指地位的差別。君子,往往是指地位崇高之人,而且多指君王。而小人則是指平民或沒有貴族身份的人。

後世給兩個詞賦予了道德意義,性質就不一樣了。

詞義的變化,使得現代人對這句話的意義產生了歧義,讓很多人將這句話理解為:「道德高尚的人(男人)要遠離廚房之事」,言下之意還有,壞人、沒出息的人才做飯,屠宰。

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了那句著名的: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裡的小人,如果按後世的理解,就成了奸險的人,那這句話就把女性給侮辱了。

這偏差可就大了。

回到原文。君子遠庖廚,這裡的君子在孟子當時的語境中,指的是君王,原意是讓君王有好生之德,不要殺生,進而仁心待民。

所以怎麼反駁別人?

就一句話:

這裡的君子指的是君王,不是男人。

完事了。

16樓:

君子遠庖廚是一句話,出自戰國時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君子遠庖廚」,是孟子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

「眼不見為淨」,所以君子遠離宰殺的廚房。

君子遠庖廚就是偽善。事情還是那樣發展,做出遠離的樣子,假裝看不見,自欺欺人罷了。並沒有因為「遠」而改變事情的性質,相反,即使是庖廚做的菜君子還是吃,所以也可以叫做「假道學」。

17樓:海昏羽客觀神子

原文闡述不是觀點 :君子要遠離庖廚。

而是乙個現象:君子會遠離庖廚。

因為君子仁善,有忍之心,但又不能不祭祀,不吃飯,所以只好離遠點,眼不見為淨了,

所以像現在很多廚房裡,沒有現宰等血腥場面,君子也不用避而遠之。

而如果你看到現宰等血腥場面,那說明你好沒有君子境界,也不必用遠離廚房來強裝君子,遠離廚房是結果而不是手段,

那樣只是偽君子。

18樓:空氣濾心

真正感悟這句話,也沒什麼可反駁的。儒家講究中庸本性精神審美,講究完備的整體精神真理。就如同「敬鬼神而遠之」,真心敬畏鬼神,又與鬼神保持距離。

以整體天命人性精神為本,而不是單一的一件事情為本,做事要有情有理有義,認知和做事要做到合適就是義理。

君子認同庖廚這件事,但知性上又要與這件事保持距離,不以殺生為樂趣。從事庖廚事情的人也可以做君子,只要內心不要以殺生為樂。真正的獵人不會以殺生和虐待動物為樂,會感恩上天的饋贈,會感恩被獵殺的動物,重點是追隨本性精神真理,還要明白事理。

類似的啟示在《道德經》裡也有,戰爭勝利了不能慶賀,死去的敵人也要按照禮儀埋葬。還有「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如果真正明白道是超越事物孤立片面的形式存在,道是形而上完備的整體真理,就會知道面對高於人性的天道時需要無為,認知上需要知止,格物致知是知道真理的某處邊界,懂得停留在真理之內,而不是去描述真理。唯物認知論比較惱火。

如何理解「君子遠庖廚」這句話?

君子遠庖廚,是因為不忍看,但是遠庖廚也要知道廚房裡發生了些什麼,才能引出之後的人道屠宰,取締祭祀等等措施。不能通過遠離來當作事情沒有發生 事不關己。但現實中,很多人一面標榜自己遠庖廚,一面對後廚裡的事情卻裝作不知或是不願意知道,這是一種 平庸之惡 君子吃不吃肉沒關係,重要得知道並且承認自己知道廚房裡...

如何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君子遠庖廚」這句話?

涵涵 君子之與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總結就是,君子好仁。但是有下文,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推恩之於禽獸,卻未及妻子,何謂仁?總結就是,捨棄大仁,而守小仁,並非君子所為。孟子的話怎麼斷章取義,成為不做家務的藉口呢?我輩讀書人難道是這樣做君子的嗎...

君子遠庖廚 是偽善嗎?

旃蒙曲直 這裡有乙個詞,君子,君子是什麼?君之子,或者說子是美稱。君之子就是君,後代把擁有君子之德的人稱為君子,那是後代的事情,雖然在孔孟時期,君子已經有了道德意,但它首先指君。沒有說卿,大夫,士遠庖廚,因為古代文武不分,連雞都不敢殺,你敢帶兵殺人嘛?但是君一般不帶兵殺人,而是治民。那麼,隸臣妾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