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和君子遠庖廚觀點矛盾嗎?

時間 2021-07-13 01:43:07

1樓:越光

不矛盾呀,民是被統治者缺衣少食,有吃有喝的是第一要務;君是統治者不缺吃食,和平頭百姓一起幹活那還有什麼神秘感,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要分開來這樣才便於統治。

2樓:涼粉

民以食為天,就是人不能不吃飯!

不管君子還是小人,還是普通人!

君子遠離庖廚,有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裡面,大丈夫就應該修齊治平!

遠離不代表不做,偶爾做做飯也是闊以的!

就好比現在的,

男人賺錢養家,

女人家長里短,

不妨礙男人偶爾下廚,

犒勞一下自己的糟糠之妻!

3樓:蘇淺

「民以食為天」最早出自管仲,後世被劉邦、忽必烈等人提倡。

整句話是「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

管仲的原話是「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目的是告誡君主必須重視民生問題。

而「君子遠庖廚」出自《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我找出來曬在這: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

「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

'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曰: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

「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

「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我相信很多現代人不會有性子去細品古代文言精華的,那只好由我來敘說皮毛。

孟子一向以王道開導君主,具體做法是擴而大之。文中講齊宣王對於牛不願看到牛死,孟子指出這是一種仁愛心理,接著便開導齊宣王,要他對人民也是這樣。最後總結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表現的是對生命的關懷,當然,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文中用詞是「仁術」,這是一種外在表現,堪堪觸控本質而不是本質。

綜合論敘:民以食為天和君子遠庖廚都是從君主角度看待人民問題,都是要有關懷之心。

至於你認為的矛盾大概是在人民不是君子因為他們吃東西,君子不是人民因為他不吃東西。

這就很錯了。吃總是要吃的,不要過分加害生命即可。

4樓:小錦蓮蓮

我也很想問為什麼矛盾呢?

兩個說的物件和事情都不一樣,能放在一起對比嗎?

君子遠庖廚是孟子講的,他的意思不是叫人不吃飯,或者不下廚,只是不忍殺生而已,為什麼要跟民以食為天放在一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