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閱讀《尚書》《國語》《左傳》《詩經》關於春秋的部分會很投入很感動?

時間 2021-06-01 08:52:27

1樓:羚翹解毒丸

因為讀的比較透,所以有些情節感同身受。我經常會讀到某些殺戮情節感覺毛骨悚然,寥寥數語,一條命甚至數條人命就注定消失了。雖然只有寥寥數語,某些人物的冷酷纖毫畢現,不寒而慄。

2樓:

這裡面有一本書根本就不是先秦的,所以這個跟是不是先秦的沒關係

廣義來講,有的人看電視劇集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呢

你跟他們差不多,只不過你看的是古裝片罷了....

3樓:伯光君

你太入戲。。。想太多。。這是你個人的問題,就好比別人看電影西楚霸王會落淚,你讀史記就哭了。。只能說你淚點太低。想象力太豐富。

——當然,我讀左傳的時候也會被感動,但是覺得好笑的事情也有。。讀書本來就如此。你怎麼知道,別人就是冷冰冰地在讀呢?

——讀左傳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①。

惠王問諸內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

「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

虞、夏、商、週皆有之。」王曰:「若之何?

」對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

」王從之。內史過往,聞虢請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聽於神。

」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享焉②。神賜之土田。史嚚曰:

「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虢多涼德③,其何土之能得?」[1]

無論是相信當時真的有神。

還是有人裝神弄鬼,都是很有趣的事情。。這一件事有許多記載。很有趣味。

——另一句則是

「殺慶鄭而後入」 這一段,寫了慶鄭幾次進諫而不被接納,最後的不救國君,終於被國君復仇的故事。。心中很是淒涼。。。

——此外還有吳起事。

我覺得你所謂,讀左傳的人一般沒什麼感情。。只是你個人的一種錯覺。不要因為讀書,而把自己和別人分割開來。

為什麼我在閱讀的時候非要在心中念出來才能讀的進去?

默讀 新的內容需要大腦識別,不可能一看到就心領神會,如果閱讀內容是我們平常的口語表達,就無法第一時間調動大腦注意力,記憶區會直接將經常看到的文字與你所理解的內容聯絡起來,就省去了這一過程,所以這是正常現象。閱讀過程必然是無時不刻伴隨著思考和聯想的,不用擔心自己不夠專心,作品和自身在作品外的共鳴也是十...

為什麼我覺得閱讀改變不了你?

曬太陽的人 你先做好自己,再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你說的那些人可能更多的是為了閒聊有談資,能不冷場,那你聽著就好了,不必糾結於心。而且你讀了有什麼感悟完全可以跟他們分享,就聊聊,這不也潛移默化 改變 麼 漫路求索 乙個成熟的人是不會看那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看書的出發點是因為興趣和渴望獲取知識,如果...

為什麼外國電影在大陸譯名出色,而國語配音的譯製片卻讓人聽了彆扭?

我認為有文化差異的原因。外語翻譯成中文從感覺上就不對,中中國人的表達方式當然與其他國家不一樣,中文翻譯成外語也會彆扭。乙個國家的故事,只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才最好。你想想乙個中中國人用美式風格說話做事會覺得奇怪,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你絕對受不了,有些語氣詞在英語裡正常,到漢語壞了 錢鍾書先生的 圍城 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