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 「克己復禮為仁」,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時間 2021-06-01 01:16:11

1樓:博淵散人

克制自己內心深處骯髒的慾望(就是刑法上認為的慾望),學習待人處事禮儀,那我們就是乙個真正的合格好公民。(仁的本義也指人,人格完整的人)

2樓:Gru

孔子所處春秋時代天下禮崩樂壞孔子內心殷切期盼天下從君主到百姓重新復歸周禮,放下私己的爾虞我詐重懷一顆仁人之心讓人心重歸安定讓社會復歸禮制

固有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仁者愛人讓人人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就此社會重歸於中道正道光明大道聖人的使命就是至這個時代的中庸正其不正和其不和復歸於中現代人的理解:法律是底線努力做到八榮八恥一切憑良心吾輩當自強!

3樓:路人

守規矩而已,就這也算仁?

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聽的不聽,不該做的不做,這僅僅是做人的基本規矩而已,結果在孔子那卻昇華到了仁的層次。

只能這麼說,孔子所在的那個年代都沒有多少人能做到守規矩,結果僅僅守規矩這一點居然變成了美德。

4樓:莊蘇谷

「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但孔子口中的「仁」並沒有乙個標準解釋。《論語》中提到「仁」一百多次,意義各有不同。

就「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語出《論語·顏淵》。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慾,修正自己的習性,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儀,這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己復禮,你的世界裡便是「仁」。

後面這句我認為更關鍵:為仁是靠改變自己,而不是去改變別人。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其實並不死板,循規蹈矩的他其實亦多有善解人意的表現。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論語·述而》

在有喪事在身的人旁邊吃飯,孔子從來都不會吃飽——這種共情多少現代人也是難得!

至少在我這個吃貨看來,克制自己大快朵頤的慾望,去照顧別人的心情,這不就是仁嗎?

春秋以降兩千年,禮的形式早已變更,但其精神可以傳承。在這個提倡自由與個性的年代,通過克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來理解體諒別人更顯得難能可貴,這大概就是「克己復禮為仁」的現代意義吧!

5樓:樂活

按照原文理解就好了呀

不過麻煩看看先看看完整版,不要斷章取義好不好原文是:「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請注意後面的那句經常被人所忽視的話,「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也就是說「克己復禮」是人自己的選擇,而不應該是別人要求做的。

只有自己主動去克己復禮才能達到仁的境界,世界也才會變好。

一般人望文生義的以為「克己復禮」就是要求死硬的克制自己,來達到禮的標準,其內涵是要消滅人的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跟孔子的本意也是南轅北轍的

相似的例子還有以德報怨,孔子明明還說了「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種曲解都沒法說了,實在太多了,解釋起來也是心累

6樓:靈源

道德仁義禮,道德經講: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人們」心」達不到要求,只有不斷通過下一級來約束。

老子這句話直接作用於普通人,讓人們和國家品性得以提公升的方法。

7樓:筱睡一宿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途徑是什麼。」孔子說:

「違反禮的事不看,違反禮的事不聽,違反禮的事不說,違反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在外,對所見所有人都當是尊貴的客人一樣,保持熱情和尊敬。

要役使百姓做事,就像要舉辦重大的祭祀一樣,十分恭敬。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在他人身上;無論是在邦國中,還是在家族中,都能無所怨。」仲弓說:

「我雖然不聰敏,但肯定會照著老師的話去做。」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仁人,他的言語顯得謹慎。」司馬牛說:「言語謹慎,這就可以稱作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

司馬牛問怎樣做乙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

」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

「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不感覺有些人斷章取義很可笑嗎?

8樓:銅鑼燒

說一下個人理解:

仁是內在,禮是表現。

如果「克己」是最高標準,為何又說孔子「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

「隨心所欲」,和「克己復禮」,咋一看應該是截然相反吧。

但是,不妨換個角度,把它們結合在一起看:隨心所欲,但又完全是處於本心地克己復禮,或者說是符合他人眼中的克己復禮。

只是「出不出與本心」只有你自己知道。

既然要定行為準則,那只能告訴別人「怎麼做」,這就是「禮」。而不能同時要求別人「你要這麼想」,畢竟達不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怎麼強制要求也控制不了他人的思想。

「禮」是行為準則,而「仁」是內在思想。

通過外在的「禮」,達到內心的「仁」,這才是本質的目的。

9樓:

在前面加一句:法律為底線,道德律己不律人。然後:克己復禮為仁。

你怎麼理解基本上問題都不大。

其實在之前批孔批儒時,批」克己復禮為仁「實則」你要克己復禮,你當在所成仁而不惜「。

我去,道德律己,你卻以禮殺人。自由侵犯了人權,結果就成了奴役之理。

看看知乎裡那種,因為對方虐貓,於是義士出來虐人。這和"以理殺人「有什麼區別?

當代,一定要把法和德的分野區分開來,自由和人權界定好。

其它,你用君子之禮也好,騎士之禮也罷,都沒有問題。

本質上是一回事。

10樓:彥兵

這句話是顏回問的,孔子說的。所以有人說這是論語的核心價值觀。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現代怎麼看,我的理解是:

克己,自律性,現代有個名詞叫做熵,克己就是做熵減運動。復禮,是古禮麼?是現代法律,以及現代道德。

社會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覺者,另一種是修者,覺者就是天份非常高,什麼東西可以通過現象看透本質,往往這類人自律性非常好。修者就是指有追求,但是需要通過大量學習才能明白的人。所謂,覺者通過明心性做到自律,修者需以自律來明心。

克己在於控制自己的物慾,情緒等等,復禮在於重複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這就是生活的真理。

翻譯一下就是,能做到自律以及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就是生活的真理

11樓:別焰雲

此篇是孔子對鼎卦的解讀。

鼎是鯉躍龍門,是努力(風)而成為萬眾矚目的榜樣(火)。

鼎一變火天大有(風之天)。天是意識意志,代表自已。火是禮儀常識,代表文化。火剋金故曰克己,是乙個修養品德獨善其身的求學起點。

鼎二變炎離(天之火)。中爻主動,轉陰表融入,讓自已成為文化知織的致用驗證者,故曰復禮,是乙個傳承文化廣納百家的踐行歷程。

鼎三變火雷噬嗑(火之雷)。離上轉陰,獨出心裁,突破常識,讓自己成為文化知識,禮儀準則的奠基人——雷為木主仁,故曰為仁(核心),是一心巨集揚傳統為溪天下的濟世使命。

為往聖繼絕學,吾將當仁不讓!

12樓:吳金銘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為仁不是謂之仁,為仁就是本著自己的仁做好。克己,是戰勝自己的慾望。復禮,是承天之道以治人情。

一般人對禮的認識偏差極大,以至於後面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無法理解。有人認為禮是周禮,可看看周禮內容,不過是周朝法律,顏回又不是周朝士大夫,無法遵從周禮規定。即使能夠遵從周禮,為什麼個人遵從周禮了就可以是天下歸仁了?

這就無法解釋了,顯然把禮狹隘的認為是周禮是無知和偏激。那麼我們需要復的禮是什麼呢?

禮記記載,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

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也。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也。

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

故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慾七者,弗學而能。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

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噁存焉。

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

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孔夫子已經在《禮運》中詳細介紹了什麼是禮,我們應該以孔夫子為準,不要想當然,自己胡亂解釋,勿必勿固勿意勿我,這樣才能學會聖賢的智慧型,提高自己的水平。

評價克己復禮的價值?

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克己復禮這裡說的就是絜矩之道。也就是君子當為天下表率,克制自己的慾望,以禮的要求去約束自己規範自己。這叫克己復禮。禮,指的就是秩序。而孔子時代,秩序的基石是周禮,所以孔子推崇周禮。而現代,秩序的基石就是 法律 那這裡的克己復禮用在現代就是遵守法律。所謂 一日克...

做人應該率性而為還是應該克己復禮?

腦兒鐵鐵在動 一切的率性得依據現實的普世價值和事實存在才能談。一般論而言,做人是對內也是對外,對內就要學會享受情緒,率性而為 對外就要學會 克己復禮 兩相結合,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乙個度,這個才是重點 理學明臣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回答的,自己的主觀上的動作意識,都需要建立在我們的認知和閱歷上,不能把...

關於「克己復禮」的解釋,怎樣才是正確的呢?

luzhiyuan 克己復禮,就是,存天理,滅人欲。注意,是滅的 人欲 慾望之符合天理部分,就是天理。必須 存 慾望之不符合天理部分,稱之為 私慾 或者 過頭 的慾望,是需要克除的。天理是什麼,天理是事物之應然,當然,本然,自然。 哲學考研UP君 對孔子而言,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乙個 仁 字而已。孔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