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該率性而為還是應該克己復禮?

時間 2021-07-13 13:37:48

1樓:腦兒鐵鐵在動

一切的率性得依據現實的普世價值和事實存在才能談。一般論而言,做人是對內也是對外,對內就要學會享受情緒,「率性而為」,對外就要學會「克己復禮」。兩相結合,但是也要注意把握乙個度,這個才是重點

2樓:理學明臣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回答的,

自己的主觀上的動作意識,都需要建立在我們的認知和閱歷上,不能把一種相處方式運用到所有人身上。

率性而為的對待是有區別的,當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的人,和不了解自己的人或者陌生環境下,最好是克己復禮。-這是保護自己。

不管是什麼樣的相處方式,我覺得最起碼掌握乙個底線:不能讓別人感覺到我的相處方式會傷害到周圍的人,或者會造成很大的壓迫感,不尊重感。

有一位國學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己說的每一句惡毒的話,遲早都會是回頭箭。

3樓:老去的憤青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就像小的時候指著電視裡的人物問家長:」這個是好人還是壞人啊?「。

等長大了我們才知道,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這句話本身是不是有點絕對?)。難道除了好人就是壞人?

乙個人什麼情況下是好人?什麼情況下是壞人?而你應該如何去定義好人和壞人呢?

同理,做人,難道除了率性而為就應該是克已復禮?

在這裡我想用一句初中物理老師在課堂上的名言名句來回答這個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4樓:青兒

有一句話人與禽獸的區別在於人可以克制自己的慾望,康德說過,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可以不做違心之事,我覺得率性和克己復禮並不衝突。

5樓:劉蔚

做人很複雜,不可能選了其一,就代表放棄了其二,你判斷一下該做什麼是正確的,就去做,如果無法判斷,就中庸一些,不要極端,然後學習,不要再次不知道如何判斷是正確的

6樓:浮雲蒼狗

人無法真正的率性而為。

我舉個例子,請問有多少人真心喜歡工作?要是真的率性而為,那80%以上的人都不會去工作。

再舉個例子,有多少人想三妻四妾?要是真的率性而為,有多少人會三妻四妾?

所以,我們自以為的率性而為,其實是要打上引號的。只是一定程度的率性而已。

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必須工作,否則無法生存;不能三妻四妾,因為能力不足,或者無法承擔後果。我們都是理智的人。

其實,人都是克己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自身受到的種種限制。

而克己復禮,則是用禮儀的方式克己。更加嚴格。不用禮儀來克制自己,那麼行為隨機性很大,因為規則模糊;用禮儀來克制自己,行為一致性好。

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克己復禮更好。1)禮儀,是高人提出的;2)禮儀,大部分是經過時間考驗的;3)禮儀,是確定的。

7樓:poopuairy

兩者並不衝突,我們認為的「率性而為」不是「任性而為」,大家都想自由自在,而不是說要當熊孩子。簡單說,大家實際想要的是「從心所欲不踰矩」,既自由自在,又不傷害別人。

這樣,思路就清楚了。

如果我們不認為通宵打遊戲是「率性而為」的話;不認為看到乙個漂亮的異性就要打暈拖回家的話。那麼我們所希望的率性而為就是希望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非「慾望」行動。畢竟後者只有猴子水準。

那麼克己復禮主要就是兩點:讓人按照某些方法去鍛鍊自己的意志,去好好生活,並且能夠攢足「對抗」生活中各種不如意的事情,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人。

率性而為,指的是當面對領導或者別人的壓制時,可以瞬間反擊。生活遇到困難可以巧妙化解。自己愛好的事物與生活能夠得到等,而不僅僅是乙個饜足於燈紅酒綠的傀儡。

所以,不克己復禮,哪來的率性而為。

孔子說 「克己復禮為仁」,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博淵散人 克制自己內心深處骯髒的慾望 就是刑法上認為的慾望 學習待人處事禮儀,那我們就是乙個真正的合格好公民。仁的本義也指人,人格完整的人 Gru 孔子所處春秋時代天下禮崩樂壞孔子內心殷切期盼天下從君主到百姓重新復歸周禮,放下私己的爾虞我詐重懷一顆仁人之心讓人心重歸安定讓社會復歸禮制 固有子曰 朝聞...

應該事事爭取,還是盡力而為?

李其榮 在我看來,你說的事事爭取和盡力而為,這兩個詞並不矛盾,而且可以說,你在爭取的過程中,都要盡力而為,不然你何必這麼辛苦的事事去爭取,做個鹹魚不香嗎?所以,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非黑即白 這種東西應該是沒有衝突吧,畢竟事事爭取和盡力而為並不是對立關係。事事爭取是一種態度,盡力而為也是一種態度。...

應該讀下去還是去高復?

復讀是再給自己選擇一次的機會。今後耽誤人生的時候多了去了,也不在乎這一年。等到你25歲 30歲想重新高考的時候,你還會去考嗎?家裡人他們的一些觀念,其實很多也不過是來自道聽途說,不當真也可以。真實的生活建立在自己作出選擇的過程中,祝你有面對困境的勇氣! 黑皮姐姐 直接建議題主復讀或者不復讀的答案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