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愛情觀是否違背孔子的復禮思想?

時間 2021-06-08 03:38:19

1樓:璠璠

正常愛情觀當然是符合當時禮法的,因為禮法就是來自於當時的愛情觀。

古代在正常大戶人家,找配偶都是孩子自己去找。

找到合適的人,父母會去做調查,然後雙方見面,再沒問題。配八字,三媒六聘。

少數頂級權貴子女

是指婚,可是這些人相互也都是熟悉的,他們圈子很小。

至於那些盲婚啞嫁,古代人就很反感。

哪怕是千里指婚,雙方兒女在定親時候,也得見一面。

2樓:木冉2019

現在的愛情觀,許多人在讚美,但那是情痴呵。它與詩經中的愛情觀一致嗎?人要克制一下自己,莫做情痴。做了情痴怕的是什麼都不顧了。

3樓:

當然不違背。看看《論語》就知道了,孔子對《詩經》讚不絕口。《關雎》屬於《國風·周南》,孔子就直接說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嗆面而立也與!

」如果違揹他的價值觀,他肯定不會這樣。

4樓:太行一棵草

詩經確實歌頌了愛情的自由,但自由不是毫無節制的,要符合禮,否則社會就亂套了,人將退化為禽獸,孔子作為聖人,當然明白這一點。

孔子選的愛情詩,都有乙個特點,那就是發乎情,止乎禮,情是真摯的,思無邪,同時不違背禮,溫柔敦厚,中和有度,而不是野獸一樣的發洩慾望。

不信可以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至於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但結果還是要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淫不傷,和諧合禮。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這是發乎情,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這是止乎禮。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摺我樹杞。牆、樹等,就是禮的象徵,縱使熱戀著對方,也要提醒非禮勿動,難能可貴,人與禽獸之別也。

對於違背禮的例子,詩經也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女主不符合禮制地與人結合了,結果悲劇,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教訓是深刻的!

正面的例子是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花為美,果實為善,葉為真,

愛情像桃花一樣熱烈,只有符合禮節,才能在愛情中收穫真善美。

5樓:東方朔

如: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孔子編訂詩經,子夏作序發乎情,止乎禮。孔子本人也很欣賞關雎的愛情,符合他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追求

克己復禮說的是周禮,不是講文明樹新風

6樓:郭大路

問題本身就是荒謬!正如你爺爺的爺爺留下了家訓,流傳到你這一茬,和你的三觀有了違和,他老人家也不在了。你腳得誰違背了誰!?

7樓:文開石

都不用單獨聊詩經或者聊孔子,只說二者的關係就很清楚了。

現在習慣把詩經稱為最早的詩歌總集,但準確的說他它是被挑選出來的一部總集。

8樓:李喆

「情」與「欲」不同。「情」如高天上的白雲,「欲」如溝渠裡的濁流,雖然都是水做的,但還是有很大區別。

對於某個人的「情」,推而廣之,即可能成為關懷天下之「仁心」;而陷於無厭攫取之「欲」,聽之任之,則終將害人害己。

「無邪」之情宜存,「無厭」之慾宜克。「克己」者,應該是克己之慾。

個人猜測,這是孔子消除人性黑暗,促生人性光輝的教育方法。

9樓:晦明

禮是對慾望的調節——不禁欲,不縱慾

禮的核心是誠意——誠於中,形於外

禮是喜怒哀樂的發而中節

《詩經》中的情感,都是誠摯的,不過分的

10樓:孫山掰掰

夫子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啥意思啊,大兄弟,你質疑我編的詩,不符合我的克己復禮思想,咋的,你比我還懂我嗎,你倒是說說,哪句詩不是雖然發乎情但是止於禮?

周公的棺材板也要壓不住了:

啥意思啊,大兄弟,孔子要復的禮,是我制定的,威儀三百,禮儀三千,你倒是說說,哪句詩超出了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限定範圍?

11樓:頭圓

不違背。

一,《論語》中提到最多的經典就是《詩經》,孔子對《詩經》評價極高。

二,你所談到的有關《詩經》中愛情詩的問題比較複雜,這涉及到「詩經學」。簡單講,現代學者對《詩經》的理解已經不是兩千多年前的樣子了。所以要知道那時候人們是如何認識《詩經》的,就只能從「毛詩」入手,雖然「毛詩」是漢代的,但也是離春秋最近的理解了。

12樓:Zweifel

不矛盾。

孔子認為詩經「思無邪」。

《論語·為政第二》載: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而孔子強調,直,忠,恕,仁

:孔子注重人有真性情,討厭虛偽。

孔子理想中的君子,是以真性情而行禮者即「仁」者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認為達到「克己復禮」的前提真性情。如果不是真性情,那是不可能能達到「仁」的。

巧言令色,鮮矣仁

鄉愿,德之賊也

13樓:一往無前2019

簡鍊地說:有兩點

一是《詩經》是收錄,而非孔子自己的作品。只要不是和自己思想嚴重衝突,都可以收錄。

二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般的老百姓,對禮的要求沒有貴族那麼嚴格。

14樓:上善若水

關於「詩經中的愛情觀是否違背孔子的復禮思想?」這個問題,《毛詩序》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毛詩序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

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莊子的愛情觀?

吾知也有涯,而生也無涯,以無涯隨有涯。我和莊子不太熟,不過,我可以幫他杜撰一把。這是他說過的話略略略改一下。我所看見的世界本是不斷變幻的,所以理應我也不斷變幻。就像你可以說我是蝴蝶或者蝴蝶就是我怎麼來都行,但是你他麼的不能說我是蠅子,這是常識。所以我無聊的時候喜歡杜撰一下莊子的愛情觀,但我不會沒事閒...

談談自己的愛情觀?

Wabi sabo 相處起來一方不會自身優越感 懂得互相理解 兩個人在一起 大概率是因為 我欣賞到了你身上的優點 未來我有把握能一直走下去 不斷學習 完善自己 改變自己以前的壞毛病 當然如果一方 過於嫌棄你身上的壞毛病 可能是不夠愛你 發生矛盾時 找到問題根源 對症下藥 相愛能讓人變得幼稚 不能忍受...

你是怎樣看待《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愛情觀

伊勢弦 這不經意的一瞥成為五十年後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他心裡明白自己並不愛她,同她結婚是因為喜歡她的高傲。見鬼,那您說我們這樣來來回回地折騰多久?船長問。從五十年前始終如一日,弗洛倫蒂諾 阿里薩早已準備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愛情有三要素 激情,親密,承諾。這三者具備其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