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克己復禮」的解釋,怎樣才是正確的呢?

時間 2021-06-01 06:12:06

1樓:luzhiyuan

克己復禮,就是,存天理,滅人欲。

注意,是滅的「人欲」。

慾望之符合天理部分,就是天理。必須「存」。

慾望之不符合天理部分,稱之為「私慾」,或者「過頭」的慾望,是需要克除的。

天理是什麼,天理是事物之應然,當然,本然,自然。

2樓:哲學考研UP君

對孔子而言,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乙個「仁」字而已。

孔子以「愛人」為仁,也以「克己復禮」為仁。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敢,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克」,是「約」的意思,克己是約束、克制和修養自己,復禮即合於禮,歸於禮。「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以前古代志書就有的說法。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左傳·昭公十二年》

孔子所說的「禮」,源頭就是周禮。西周文明可以說是先秦時期的乙個高光時刻。周幽王被殺,平王東遷,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

諸國紛爭,社會動盪,文明便開始停滯乃至衰退。因此,在孔子眼裡最趨於完美的就是西周文明了。

更廣地說,禮就是一定的社會規矩、標準、制度、秩序,用來節制人們的行為,調和各種衝突,協調人際關係。乙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必定需要一定的禮儀規範從中進行調節,包括一定的禮文儀節和等級秩序,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

不過,要真正做到「復禮」是沒那麼容易的。要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克制住自己想看、想聽、想說、想行動的本能和慾望,越是聰明的人,這方面的本能和慾望也就可能越強。

在春秋紛亂之世,由於周禮的魂已失,從某種程度上看,「克己復禮」其實也是孔子對這一現實的一種概嘆吧。

3樓:普適價值

天地之道,始於數而終於量,「己」為量,而「禮」為數,簡單理解就是:「對自我的認識,是由人的社會關係決定的!」

這就是為啥「馬爸爸」突然變成了「馬老財」的原因!

4樓:知山客

這句話在邏輯方面怎麼解釋都沒有錯,這也是古人和古考闡釋「微言大義」遊戲不輟的原因。

但是,有些概念必須明確,那就是這句話的目標,即所謂「禮」,到底是什麼?

禮可易否?

5樓:別焰雲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本章實是孔子對火風鼎的領悟。

風為本能慾望——本性不懷仁,火為視覺決斷——習禮可立仁。

鼎錯伏水雷屯,聖賢詩書(雷),學而時習(水),非禮勿言。

鼎初變火天大有,幹天屬庚金為主觀能動,火剋金,故子曰克己——非禮勿動。

鼎再變炎離,火主禮而明兩作,故子曰復禮——非禮勿視。

鼎三變火雷噬嗑,洗去鉛華成仁矣。震雷屬甲木主仁:仁者,人也,核心也——以人為本,人道主義。震有響動,裡而不宣——非禮勿聽。

鼎歸魂天風姤,風為人性本私,天為收斂,守禮修身——為仁由己,

鼎遊魂天雷無妄,雷為聖人榜樣,天為自律,君子慎獨——而由人乎!

本篇章直至子張問明皆是對鼎卦的領悟。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子張問什麼是明智。孔子說:「暗中傳播的讒言(雷),切身感受的誹謗(水),在你這兒都行不通,就可以稱得上明智、有遠見了(水雷屯——謹言慎行;火風鼎——遠見卓識)

6樓:修聞

克己是修己,修身,克制自己,五行相剋,金剋木,木才能成器,火剋金,金才成真金。

禮,禮儀,禮物。送禮物表達人與人的感情,禮儀像祭天地表達對天地的敬畏,婚禮表達對伴侶的承諾責任愛意等等。情感不可見,通過禮去傳達給對方。

禮是中正的情感表達方式,不是某人指定的規矩,孔子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制定當時的行為規範。後人也要在正確理解這一內涵之後修訂符合當代的規範,這就合於天道了。

復,符合的意思。

7樓:書生開山

最開始理解克己復禮,是把克己當作「約束自己,克制自己」來理解的,直到我讀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才對克己復禮有了更深的理解。

費孝通先生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對中國社會的本質有著很深的見解。我覺得理解《論語》,《道德經》這類古典名著,不能離開中國封建社會的本質來單獨對一句話來進行解讀。

在理解克己復禮之前,先明白幾個概念。

什麼是己?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這些圈子就好像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到的就與之發生聯絡。這些圈子的中心就是己,而社會關係便是每一層圈子與自己的聯絡。

什麼是人倫?費孝通先生的解釋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係的那一群人裡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

推己及人的己,與社會上其他人發生社會關係,對於這己,得加以克服於禮。克己就是修身,克,便是學習,改正,約束。人倫是一圈圈波紋的差序,復禮便是「己」(也就是波紋的中心)順著同心圓的倫常,向外推。

結合起來,克己復禮說的便是,讓「己」沿著社會的條理和秩序來修身。社會的條理和秩序便是人倫,修身便是不斷的學習和改正。

8樓:boboj

第二種正確。

先不說克是當能夠講。孔子教人是因材施教,他是在回答顏淵的問題。顏淵的生活都已經是那個樣子了,他是孔子學生裡最沒有慾望的人了,孔子還讓他克制個啥,克制自己把自己餓死的慾望麼?

9樓:徐曉軼

後一種解釋中復字怎麼解呢?而且第一種解釋中,就是字面的意思,而第二種解釋還得自己衍生出所謂的而非通過外在的規定約束自身,我當時看施佩榮的解說時就很感牽強的。

我一向認為,儒道墨法作為治世的一面是有著共同的出發點:就是春秋亂世就是根源於人的欲壑難平,但各家所提的解決方案是不同的。而儒學的解決方案是:

承認人的合理慾望,但通過教化、反省,使人能認識慾望的危害,自反而縮,一方面從內心深處給慾望加一把鎖,另一方面則從人際情感出發將之昇華為責任與家國情懷。將有限的物質慾望昇華為無限的精神追求,即所謂的孔顏之樂。

所以克己復禮就應當是在內克制自己的慾望,以仁義昇華之;在外以禮樂約束之。而第二種解釋反而要拋棄外在約束,這怎麼可能是儒學的觀點呢?!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才是儒學的態度,對自己時刻保持警惕。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夫子以聖人之資還要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也就是說,夫子都要到七十了,才能把外在的約束化作自身行為的習慣而不會再有違反的可能,那我們怎麼能不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會踰矩呢?!

當然,我也理解現代儒家擔心個性解放的時代,這麼講會讓人對儒學望而生畏。但我個人認為,在當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選擇那家學說宗之,真的要看緣分,沒必要想太多。喜歡儒學的自然會喜歡,類似第二種這般的曲解反而讓喜歡的人沒辦法純化儒學之信念!

評價克己復禮的價值?

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克己復禮這裡說的就是絜矩之道。也就是君子當為天下表率,克制自己的慾望,以禮的要求去約束自己規範自己。這叫克己復禮。禮,指的就是秩序。而孔子時代,秩序的基石是周禮,所以孔子推崇周禮。而現代,秩序的基石就是 法律 那這裡的克己復禮用在現代就是遵守法律。所謂 一日克...

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克己復禮?

長空時月嘯 克己復禮,現代人追求這個,其結果最多是克自己的己,復自己的禮。作為乙個現代人,我很想看到循禮而行的人類世界,但我不得不說,禮已經不復存在了,我甚至會懷疑,禮 是否從來都只是少數人心中乙個完美的願望?仁是人心的總結,禮是道路的總結,做人而有仁,行仁而有道,人的生命也就完滿了。如何做到自己的...

關於駕駛車輛綠燈撞人,怎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

姐夫哥 關於路口是否要減速,感覺只要不超速就不要減速,我們在發達國家的路上都是這麼開的。在中國開車路口勢必要減速的,因為很久以前開機動車的總歸要比走路的錢多,所以法規說汽車無論如何都要賠錢的嘛,所以這也是中國法規搞笑的地方。 HP10 這個三觀很簡單,就是遵紀守法。見義勇為獎勵,違法亂紀懲處,錯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