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作者」和「編者」這兩個詞的區別?

時間 2021-05-31 04:04:59

1樓:

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史記

非曰作也,亦非述也,論也。論者、述之次也。五經之興,可謂作矣。《太史公書》、劉子政序、班叔皮傳,可謂述矣。桓山君《新論》,鄒伯奇《檢論》,可謂論矣。-論衡

古人的著述體例和今天差別很大,其著作大抵可分為三類,一曰著作,前無所因襲比如春秋。二曰編述,在前人的基礎上錘煉創作比如史記。三曰鈔纂,把材料重新編排便於使用,比如後世的類書。

古人把著作稱為作,把編述稱為述。像史記這麼偉大的創作,太史公都不敢自承為作,孔子整理古代文化,刪詩書,也只說是述而不作,王充寫論衡更是自謙,連述都不敢自居,可見古人對作與述區分之嚴。

按照古代標準《世說新語》當然不能說是作,說述都勉強。如果按今人標準其實可以。

找一堆人編書,最早大概是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之後又有劉安《淮南子》。

2樓:漫步書林

「編者」是「作者」的許多種著作方式中的幾種方式

的對應者。

《世說新語》的作者是劉義慶

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的。

以上截圖來自豆瓣https://

我從出版規範來回答這個問題。

出書過程中,申請書號CIP的時候,需要填寫作者的著作方式

著作方式包含且不限於以下幾種。

編著

繪著

編繪

主編

改編

著/繪

編譯

【參考】

關於著作方式,可以簡單這樣理解:

(1) 著:用於創作性文字,即根據自己的見解撰寫的著作;

(2) 編著:用於除有自己撰寫的文字外,另有整理他人著作的材料;

(3) 編:用於將零散資料或單篇著作彙編成冊;

(4) 主編:用於著作編輯或編著工作的主持人;

(5) 改編:用於根據某種著作的材料,將其體裁或內容予以改寫;

(6) 譯:用於對外文書翻譯成中文或將中文譯成外文;

(7) 編譯:用於根據某種外文著作的材料,將其內容予以翻譯並加以改寫;

(8) 繪:用於以圖畫為主的著作;

(9) 攝:用於攝影作品;

(10) 書:用於書法等。

常見的」著作方式」型別(參考)

END我的其他答案:

如何閱讀一本書? - 漫步書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乙個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的區別有哪些? - 漫步書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怎樣讀書最有效? - 漫步書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哪個瞬間讓你突然覺得讀書真有用? - 漫步書林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漫步書林

哦,麼麼噠~

3樓:辛無待

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有意義,但對古人來說未必。

先秦典籍,多數說不清作者和編者(少數作者清楚,比如《韓非子》肯定是他寫的,但也有個別篇章如《初見秦》是編書時混入的,可見兩者也不免打架),過去人們往往在作者真偽上繞不清楚,其實是不懂得這些古典的「經典化」過程(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對此有很好的介紹),我覺得跟自由軟體的生產過程有點類似:每個人都可能寫出一點東西,然後相互借用、各種流傳變異、逐漸匯集成乙個個完成品。

所以《世說新語》署名劉義慶,一點毛病也沒有,至於算作者、編者還是出品人,就是個名詞,沒什麼真正意義。

4樓:

孔子「述而不作」,其實就是以述代作。

尼采老妹編改竄改尼采筆記,算是另乙個現代公案。

編的前面還有選甚至改的環節,好食材和一道好菜,誰重要,很難說。生菜洗淨就好;一般魚生,材料好,菜就成了一半;河豚又是一種情況,依次類推。。。。。。。

如何理解概念和定義這兩個詞?

概念是乙個抽象的名稱,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定義則是對概念的具體描述和界定。比如,懂王是個名稱概念,定義則要對懂和王做出定義,什麼都懂,為什麼稱王。正如人名和人物實為一體,概念和定義也是缺一不可。只有名稱,沒有定義,莫名其妙。只有定義,沒有名稱概念,雲山霧罩,不得要領。定義是對概念的定義,所以它是依賴於...

請問這兩個python程式設計有什麼區別?

Qiufeng54321 Python的命令列輸出的是你的返回值 如果沒有就不輸出 這裡說的返回值就是像1,str var這樣的text.replace 返回str所以會輸出replace過的值,但是這裡text沒有變 然後第二個text就是text本身的變數值 日天山君 注意一下,第乙個你還沒有輸...

請問這兩個定向選調有什麼區別?

Huan茄 一是考試時間不同,急需緊缺專業選調一般在下半年筆試,非定向選調在上半年3月份左右筆試。二是報考要求同,緊缺專業選調對學校 雙一流 專業 黨員 學生幹部經驗等有要求,所以競爭相對更小一些。三是分配單位稍有不同。 黑馬王子 現在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定向選調和普通選調,只是名字可能會有不同叫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