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世紀開始就有贖罪券了,那麼在馬丁路德之前是否有過對贖罪券的批判?那些批判者後來怎麼樣了?

時間 2021-05-30 23:28:16

1樓:

沒有贖罪券哦,叫做大赦證書indulgentia。大赦證書並不能除罪,只能暫緩而已。

贖罪券是新教國家自己亂編抹黑的,這種翻譯是清末民初直接抄新教國家的。

2樓:小野春風

早在2023年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無辜三世(英諾森三世,無辜這個名字比較可愛)就限制了贖罪券的濫用。會議規定各地教會除祝聖儀式可發放為期一年的大赦外,其他時間只能給予不超過四十天的大赦。值得一提的是,會議為了給第五次十字軍東征造勢,給予願意防衛聖地(耶路撒冷)的公教信徒全大赦。

而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卻為後來贖罪券的濫用留下了乙個隱患——宣傳十字軍戰士可以「a culpa et a poena」,遠離罪惡和懲罰。

即便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限制了贖罪券的使用,各地教會還是為了一己私利大量製造假檔案,從而發行更多的贖罪券。這時的教會仗著平民對拉丁語寫成的教義的不熟悉(明天拉丁語考試,dominus nobiscum...),甚至開出了幾百、上千年的大赦。

除了教廷,一些地方對贖罪券的濫用也有限制。如,2023年的拉韋那教會會議就再次重申了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對大赦的決議。

2023年博義九世給費拉拉主教的信中也譴責了類似的行為。博義九世認為一些教士假借教皇之名,向不清楚教義的平民發放全大赦、承諾他們死後的永久幸福,以此換取錢財。

除了公教會內部的譴責,馬丁路德之前也有一些改革者對贖罪券提出了質疑。最有名的莫過波西公尺亞的胡斯派。胡斯派早在2023年便提出大赦並不符合聖經的教誨,從教義上反對任何形式贖罪券的髮型。

除了換取錢財,教士對「a culpa et a poena」的理解有誤也是乙個原因(我的推斷是開始為了換取錢財,後來說著說著自己就信了自己,然後誤導了下一代教士)。教士們認為贖罪券的發行可以為購買者免除罪惡。但事實上大赦的含義被992年的codicis iuris canonici(大炮法更可愛,一如無辜四世)定義為:

「remissio coram Deo poenae temporalis pro peccatis, ad culpam quod attinet iam deletis」(大意是:罪咎(guilt)被赦免後,在主前對因原罪(sin)而暫罰的赦免)

為了賺錢,教宗也會給出全大赦。例如2023年思道四世就宣傳:人們應當為下地獄的親屬購買全大赦,以讓他們盡早進入天堂享樂。而這時正是思道四世建設西斯廷教堂缺錢的時候。

大赦和公教精神並無不符,是乙個代禱的過程,而且有相對嚴格的數量限制和過程要求——因為是用主耶穌的恩典與諸殉教烈士的苦難來赦免暫罰。但以金錢交換大赦爭議性還是極大的。

於是在為響應新教改革而舉辦的特倫多大公議會的2023年,禁止金錢交換大赦(包括暫大赦和全大赦)的議案被提出,特倫多大公會議結束的四年後,2023年,庇護五世同意了議案。至此,貨幣交換赦免的歷史正式走向終結。

購買贖罪券的爭議極大,即便特倫多大公會議是對新教的否定,被新教批判的贖罪券購買依舊在公教內被禁止了。

人類在21世紀能夠實現永生嗎?

李洋 通用人工智慧應用後,人工智慧逐步替代人成為生產力。國家只需要用人工智慧 生產力 配合土地 生產資料 就可以產生商品。當然現實資源有限與人類慾望無限的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因此物質極大豐富,在現實中難以實現,但是虛擬實境中資源近乎無限。所以在人工智慧替代人後或過程中,虛擬實境也會發展,不單是視覺和...

在 21 世紀,如何看待中日關係?

無涯 第一,我們應當謹記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歷史,而如今依舊否認侵華毫不悔改,敬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課書力求抹去歷史。這樣的民族是可恥的,沒有道德的,這樣的民族即使意識到錯誤但是還不知悔改,我們不會原諒的。第二,日本這個民族有一種狼性文化,他們很擅長向世界強國學習,同時有野心總想謀求強國地位,我們應...

比較14到16世紀東西方美術有哪些特點?

十四十五世紀,西方美術從中世紀逐步進入文藝復興,開始了人文主義的藝術思潮。透視法 解剖學 油畫材料等等新技術新發現的湧現使得藝術既可以更好的描繪以人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並掀起了寫實主義的風潮,繪畫藝術由側重宗教臆想轉入描繪現實,為之後的現實主義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末期湧現出以格列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