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我思故我在?

時間 2021-05-30 20:36:49

1樓:

這句話否認了除"我思故我在"以外的任何其他的隱含條件, 那麼你自然找不到角度攻擊它. 因為邏輯推理是需要前置條件的.

所以這種"孤立"的觀點其實根本就放不進邏輯的框架, 不能被看作命題, 它表達的是比邏輯更進一步的東西.

2樓:對苯醌

從邏輯角度很難反駁

我不在==>我不思

那麼根據逆否命題真偽相同可以得出:

我思==>我在

除非你能證明人在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下就能擁有思想,否則無法反駁。

3樓:夏染

我思故思在

思我而我在

我只是思考之上誕生的描述和概念,是一種類似於他,你,家庭,國家的概念。這種描述可以更好的理解世界,然後將這個我的概念和實體的我的身體掛在一起並且養成本能,也就成了現在的我們定義的我了。

4樓: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Je pense, donc je suis/Cogito ergo sum)是近代哲學的起點。作為起點,「我思故我在」當然並非正確,但是重要的是提出了問題(心身問題、思維與存在問題/認識論、主體問題……),後世的大哲學家都不得不回應/反駁笛卡爾的這個問題,甚至很難走出笛卡爾的這個思路。——圍繞回應/反駁「我思故我在」,完全可以寫一部哲學史。

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分成五個問題(計畫,先占個坑):

0中譯「我思故我在」是乙個好翻譯嗎?

1「Cogito ergo sum」為什麼被提出來呢?

2「Cogito ergo sum」的完整論證怎麼樣?

3「Cogito ergo sum」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4「Cogito ergo sum」遭受到的各種反駁?

大概近代哲學從笛卡爾到黑格爾是反駁論證建構「我思」,黑格爾之後的現代–後現代哲學是反駁前提解構「我思」。(限於Continental哲學,英美分析哲學當然也面對這個問題……)

先簡單列舉一下(簡單概括,估計有問題):

馬克思:「我做」vs「我思」

尼采:「我願(I will)」vs「我思」

弗洛伊德:「無意識」vs「我思」

海德格爾:「我在」vs「我思」

比朗:「我能」vs「我思」

馬塞爾—梅洛龐蒂:「身體」vs「我思」

薩特:「反思前的我思」vs「我思」

福柯:「非思」vs「我思」

德勒茲:「情狀」vs「我思」

(工程浩大,溜了溜了……有空有能力再來填坑……

5樓:哲學為何p開頭

1、注意:大寫 God is with me 小寫!

2、誤譯: I 我思 think, therefore 故 I 我在 am;

3、反駁:祂思 I 故 i 我思天堂路傳統哲學來囬高 thin 低內心說話出口 k 捨高取低心靈理性走捷徑,

天堂路來囬捨近求遠 therefore 因此近代哲學愛心平安林蔭道上帝 I 與我 i 心裡昰非外人 am 是愛心理性回到天堂裡。

6樓:粗繒

我思故我在只代表當我質疑自我存在時,質疑著的質疑者是存在的,並不代表客觀意義上的我是存在的,也並不代表我有所謂的客觀實體,只能代表我身為思想者是存在的。

7樓:早見堇

建議題主去補一下法國哲學史,近現代整個法國哲學史可以說都是圍繞著笛卡爾的命題去努力克服它,隨便拎出乙個19世紀精神論派的:

實證主義、經驗主義的觀念學以及唯物主義從外部來解釋內在觀念或思想不同,精神論關注的是內在反思,但這種內在反思有別於笛卡爾式、更不用說康德式的我思。對於比朗來說,情感、意志甚至身體都遠比純粹意識重要,因此「我能」在他那裡勝於「我思」。在他看來,身體不是被理智構造的物件,更不是機械的物體,而是一種主觀的身體;所謂的意識則只不過是精神的神秘活動。

這一切都涉及人的神秘的、具有宗教色彩的實存,一種調和了身體和心靈、非理性和理性的實存。

法國現象學家們關於身體主體的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比朗,他們把柏格森而不是布倫茨威格和阿蘭視為通達比朗的乙個中間環節。在法國實存論現象學家眼裡,身體在比朗那裡雖然還沒有獲得完全充分的表達,但已經具有某種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它不再從屬於意識,不再是被表象的物體,而是絕對的身體,這意味著超越於笛卡爾主義的心尊身卑的二元論立場。

利科的意志現象學從比朗那裡獲得的靈感就在於:「我對世界所能夠的、使自由變得有效的那些佔據預設了在感知著的我思與本己身體的驅動之間的最初的連續性,思想與運動實現了在努力之內的一種無法撕裂的統一。」

8樓:邏輯斯基

我思故我在其實是一種迴圈論證,毫無意義。我其實本身已經包含我思,我本身已經是一種自我意識,我和何思本身就是一體的,誰可以把我和思能夠分開呢?沒有人可以,所以笛卡爾的哲學完全被高估了,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廢話。

9樓:林先生

我思故我在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反駁他,而在於他開創了乙個新的道路。

我思故我在本身當然是「錯誤」的,這裡我們需要打引號。

他的錯誤是,我思故我在的「我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有個精神實體存在?這種看法康德就已經批判過了,因為實體僅僅是範疇的應用,而康德認為,這裡的「我」應該是先驗自我,或者說邏輯主語,如此一來,就沒有「在不在」的問題。

事實上,這個「我在」可以分析出各種看法,你對我在怎麼看待,關係著你的整個哲學思想的底層建構,這才是這個命題的重要意義。

10樓:Grayellow

這句話的基礎是語法:be thinking必須要有個主語,所以be thinking為true的情況下主語的存在也必然為true。這個語法是印歐語系的所以這話在漢語這樣主謂賓並不嚴格的漢藏語系下是不成立的,下乙個。

11樓:可魯貝洛斯

其實在邏輯上很容易反駁。

「我思故我在」裡的我是作為乙個主體存在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我」這個主體存在便不會產生「我思」這個這個行為。也就是說「我思故我在」裡的「我」已經在「我思」之前被預先載入出來了,所以這句話從邏輯上講應該是「我在故我思」

12樓:Destroyer

我思故我在屬於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也很好反駁

我思故我在,那麼我不思就不在。

你可以讓他閉上眼睛,思考自己不在,你給他一巴掌,踹一腳,你看他知不知道你存不存在。

13樓:王b凱

額,急於反駁的朋友們先弄清楚笛卡爾的「我思」是什麼意思吧?

王b凱:我思我在人以精神認識物體——《第一哲學沉思集》第二沉思筆記梳理

讀讀原文,或者看下我的整理?

「我思故我在」的翻譯稍有偏頗。恰當點應該說成是「我是思者」,或「我思故我是」。

我」是為了實現「我思」的必然條件。

「我」不是乙個具體的人,而是邏輯必然的哲學實體。在笛卡爾原文中,「是乙個思維的東西」。

最後,評價下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整個證明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除非你不相信他這推論的前提「因果關係」(比如後來的休謨就從這點摧毀了笛卡爾的大廈),但如果你承認,這就和幾何一樣,只要理解了就根本不容反駁。

14樓:劉鎮銳

「我思故我在」是說「即使懷疑一切可以懷疑的東西,也不能懷疑『懷疑本身』,而『懷疑本身』是一種『我思』,有了『我思』作為證明,可以得出結論,有乙個在進行『我思』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與大多數人所想象的「主觀唯心主義」是完全不同的……

(1)不可懷疑「懷疑本身」(省略主語的主謂賓結構,前面的「懷疑」是謂語,是動詞,而「懷疑本身」是賓語,是名詞)

(2)「懷疑本身」是「我思」(主係表結構,「懷疑本身」是主語,是名詞,「我思」是表語,是名詞)

(3)之所以有「我思」,是因為有它的主體(之所以……是因為……,表示乙個因果關係)

(4)「我思」的主體是我(又是乙個主係表結構,主語是「『我思』的主體」,而表語是「我」)

(5) 因此,我是存在的

要反駁它有兩種思路,兩種思路都依賴於懷疑「我思」來進行:第一種思路是懷疑(1),第二種思路是懷疑(3)……

第一種思路是說:(1)的成立依賴於其中的「懷疑本身」是對「懷疑」的乙個恰當的名詞化,然而這個名詞化是否恰當,是可懷疑的……

如果我們對於我們的內心過程的理解全是錯的,錯到了我們根本不能正常用我們現有的語言來描述我們的內心過程的地步,那麼(1)為假(心靈虛構主義的思路)……

此時,「我思」就不再是無法懷疑的真,進而「我思故我在」可破……

第二種思路是說:(3)依賴於一種因果關係的成立,並且依賴於這一因果關係中的「我思」和之前(2)中的「我思」是完全相同的同乙個「我思」

如果(3)中的因果關係無法描述現實,因果關係有虛構成分,恆常性不存在而只是想象,那麼沒有主體存在的時候,「我思」依舊可以存在,(3)為假(這是休謨的思路)……

但是,如果我們現在把(3)換成下面的(3*)呢?

(3*)如果沒有「我思」的主體,就沒有「我思」(此處採用了反事實條件句的結構,不再依賴於現實的恆常性,而是純粹依賴於語言的規定性——看起來非常像是把「我思」作為謂語動詞來使用了)

我們同樣可以採用語言結構來進行反駁——這是偷換概念,把(3)中的「我思」,從(2)中的「我思」的名詞語義偷換成了動詞

這個時候,或許它的支持者可以這麼說——這裡的「我思」不是動詞而是名詞,但確實必須有主體,「子集」也是這樣的概念

然而,如果我們採用乙個類似於「子集」用法的「我思」的話,我們很難理解(3*)中的「我思」到底是什麼意思,更難證明它和(2)中的「我思」真的是同乙個「我思」……

如果(3*)不能表達任何含義,那麼(3)和用來救場的(3*)就不再是乙個有意義的陳述句,進而整個論證是乙個把無意義句子偷換成有意義句子的偷換概念(邏輯實證主義的思路)……

此時,「我思的主體」不再是能從「懷疑本身」得到的真,進而「我思故我在」可破……

綜上,這是兩種反駁「我思故我在」的方法……

15樓:失眠的尼采

「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是說:我的意識活動的發生就是我存在的證明,即使我對這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表示懷疑(可能是幻境或者感官認識不到世界本質層面),但是我無法懷疑我正在進行意識活動,我們的意識是我們存在的根本證明。

那麼為什麼乙個人存在意識活動,就證明他是存在的(或者說是活著的)?因為我們的思維是可以直觀被我們自身感受到的,此時此刻如果你正在閱讀這一段文字,你就會在腦海裡下意識的讀出來。也就是說,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系列的意識活動(即「意識流」)。

反駁:我們真的能夠直觀到我們的思維嗎?試問我們是通過什麼進行思維的——符號(語言),我們不能不通過我們的語言來進行意識(思考)。

可問題在於語言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思考不是先天的,是在後天學會了語言之後慢慢的熟練應用而覺得才覺得我們的思維是被我們「直觀」到的。既然思維是後天形成的,那麼存在也是後天形成的嗎?

反駁完畢

康德說我們的直觀只有一種:感性直觀。

薩特的話來說:我們的情緒、慾望、動機、公共符號的能動使用(構建我們的思維),才是我們存在(活著)的證明。以上。

如何反駁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道陰子 反駁這就話是極其簡單的。道德經 中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首先需要說明什麼樣的一類行為是 思考 又需要說明什麼才是 我 以及這樣得出結論具有邏輯的合理性。而這些,都是可以懷疑的,他本身就懷疑一切,這個為什麼不能懷疑呢?道德經 中說,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

深巷明朝賣春花 試答一下。我覺得解答的關鍵在於 在 笛卡爾說的 在 是推出了 我 在現象界的實有 而康德口中的先驗的 我 是在本體界的,我們可以思維,但不能形成任何的知識,我們只能說經驗的 我 實存 青椒肉絲 你理解錯了,康德是不說本體的 我 的。我思向來就是我思某某,只是經驗得以可能的形式條件,而...

怎麼理解「我思故我在」?

文明 因為 思考 是你唯一可以確認的東西 其他的一切事物,都只是聽覺,視覺,味覺,觸覺,你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繞過這些感覺來確認你概念裡的事物存在,包括你概念裡的其他人。 omisoat 身為哲學家,笛卡爾徹底地懷疑整個世界 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不是都是假的?我見到的一切會不會都是幻覺 都是夢境?笛卡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