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師兄解答,佛理中表述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深處俗世中的我們應當如何自處。明白其真理,但卻無可奈何?

時間 2021-05-30 09:44:10

1樓:法爾

並不是相是虛妄...哥哥....

而是因相而成的念頭,這個念頭,是虛妄的...而因為翻譯和段位問題,用了虛妄兩個字,其實用幻化你就不會這樣悲觀些.就是念頭都是幻化的,這個念頭不僅僅包括你的想法,還包括你看見的世界,感受到的觸覺,聽到的聲音.

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也是一種方法。可以選擇用和不用的,連佛說的話都是虛妄.建議您看「唯實」,但記住,唯實也是一種方法,也是虛妄,進的去,也要出的來.

記得初心,不要迷在佛法裡,畢竟佛法是虛妄的.

2樓:君上

你只是明白其理,但是離著真還遠了一點。

在俗世如何自處,首先就得遵循大自然的規律,社會的規律,以及該遵守的一切不可逾越的那條線。所以,條條框框之下的我們,統稱為眾生,亦為凡夫。我們在順應天道輪迴,不出綱,不越線,自然就永遠不可能了知輪迴真相。

昔日的喬達摩-悉達多,是參透真實真理的那個人。他之所以去參悟,是因為他最開始就是無法接受死亡,不想順應天道輪迴規律,他想尋找不死之法,於是苦修6年,菩提樹下終是唯我獨尊。

所以,因為有方向,所以才有結果。

而你呢,你似乎並不十分確定,你修行學佛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你自己,你就做好你自己,做君子,便就光明磊落。做先生,便就照顧好妻兒老小。

為上司,就多體恤下屬。為下屬,就做好分內之事。而如果是為了眾生,那你就勇敢一點,去找到乙個大的目標,然後努力去具足該具足的一切手段,一步步去完成這個偉大的目標。

3樓:清寧

當體即空即空即有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開啟和使用自己的正確方式是:用心若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好了開始講現代話,你得把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其實是那個能夠感受一切又纖塵不染一絲不掛的「覺性」,這個覺性就像如如不動了了分明的「照見」,連鏡子都沒有的「照見」,就是這個「用」,是真正的「你」,這就是「佛性」:一切因它而起,但又找不到它。

就像你手臂的力氣,不使用時也存在,你卻找不到它,使用手臂時你才能知道它存在。所以說煩惱即菩提,你知道煩惱的這個「知道」本身就是菩提,就是佛性,就是真正的「你」。

對「凡夫俗子」來說,自己是我的肉體、感受、想法,這其實是錯覺,因為它們都時時刻刻在變化和流逝,但因為我們把這些虛妄的幻相當成自己,緊緊抓著不放,妄圖留著這些無法留下的東西,痛苦是必然的結果。肉體、感受、想法等只是「覺性」使用的結果和體現。當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才能遊戲人生。

以上的內容是告訴你如何「明心見性」。總之,記住這個如如不動了了分明的「知道」才是真正的你,保護放任這個摸不著、看不到的覺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夢裡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它們都是「照見」的結果,之所以說虛幻是因為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

空才是真正的「用」,手掌空的才能掌握東西。「獨處而不寂寞」是最高的享受,即空即有,當體即空。

4樓:忽然間

你如果真明白佛法,就不會有此一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也是相,所以也是虛妄的,包括以上的話和這句話也全是虛妄的。我們理解中的虛和實其實都是虛,真正的實是非虛非實,是在我們理解力之外的境界,是思考和學習無法達到的境界,在你吃到薄荷之前,不管別人如何形容你也永遠不會知道它的味道,除非你真正嚐過之後。佛法就是引領我們去品嚐薄荷的地圖和嚮導,但不是薄荷,不能簡單以真理視之。

身處俗世,不管你以實度日還是看虛世界,都沒有分別,都是活在虛妄中的,等你悟道,自然會知道如何自處。

5樓:牧童

問得好。

明心見性後,為什麼還要說「悟後起修」就是這個問題了。主要由於定力不夠,戒、定、慧這鐵三角決定因緣眾生能否進入「如如不動」境界的關鍵所在。

明心見性後還需要「知行合一」,方能究竟成佛進入「不動如如」。悟後起修,這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所以你知道真理,還是處於萬般皆無奈的境況,是很易理解的。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一一一黃檗禪師

若要迥脫塵根,究竟成佛,不經九九八十一難是難得真經的。

僅供參考。

6樓:小七

有一種力,叫地轉偏向力。

受這種力影響,如果乙個人從赤道出發,去北極。他的路徑就會不自覺的往東偏,最終成了一條曲線。

人,如何可以不受這種力的影響呢?

理論上,坐在地球的極點上一動不動,就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其實,【業力】和【地轉偏向力】是一樣一樣的。

人一旦起心動念,就會形成【業力】。

擺脫業力有【主動】、【被動】兩種方法。

主動就是跟業力陣地戰,直接懟。

這種方法就是【羅漢道】,俗稱【小乘】。

小乘的修行原理,就好比乙個人為了擺脫地轉偏向力,主動的去到地球極點,從而達到了無業力的圓滿。

有乙個問題:乙個人歷經【持戒】、【淨身器】、【五停三觀】、【修四念住】、【生四善根】,終於抵達【停業止念】的極地時,就只有【灰身滅智】的涅槃(俗稱死亡)一條路可走了嗎?

這是當時羅漢們的乙個疑問,也是【金剛經】的緣起一問。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祖回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就是擺脫業力的第二種方法。我們還是用地轉偏向力來理解。

前面說在地球上擺脫地轉偏向力有【主動】、【被動】兩種方法。

主動就是:去到地球極點。

被動呢?就是:去掉方向。

如果沒有方向了,自然就不會迷失方向,自然就無所謂地轉偏向力。

如何去掉方向呢?

就是【諸相非相】。

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極點,有乙個獨特現象:你的朝向只剩下乙個。

如果在北極點,不管你如何轉動,你的朝向都是【南方】。

如果在南極點,不管你如何轉動,你的朝向都是【北方】。

這種【諸向非向】的處境,恰如【諸相非相】。

這種為了不迷失方向,而去掉方向本身的做法,就是【大乘】的菩薩道。

問題是人不能一直站在極點不動,現在極點的【諸向非向】解決了,其他地區呢?怎麼辦?

歷史上的英國曾經殖民地遍布各經度,號稱【日不落帝國】。

何以故呢?

因為乙個佔據所有經度的國家,是沒有東西方向的。因為它的東西兩邊都只有自己。

這就是乙個很好的【諸向非向】的例子。

乙個人要想在非極點地區擺脫地轉偏向力,除非它的身軀奇大無比,如【須彌山】般,把整個地球都覆蓋了,這樣就沒有方向了,就【諸向非向】了。

向,即是取捨,有取捨,即有著相。

諸向非向,即是不作取捨,不作取捨,自然【諸相非相】。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讓自己有須彌山那麼大的身軀呢?

這就需要【願力】了,肉身不夠,【願力】來湊。

以天下人之身為己身,自然一切諸相都成非相。

以度天下之人為己任,自然一切紛爭都成虛妄。

所以,「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處住,無所降處降。

因為【相由心生,境隨念轉,】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7樓:明鏡

用世俗的眼光你肯定是沒法去理解的,因為你一睜開眼,處處是相,一片繁榮和浮華,你不斷的為著哪些虛妄的東西的在追著,迷著,你放得下麼?所以,佛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去執,迷,放下,但放下不是叫你看空,是找回真心,因為真心湛如虛空,能納一切,但不為一切所動,阿彌陀佛。

8樓:花樣

乙個明白真理的人,怎麼會對其無可奈何?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如果明白了這句話,你就已經超越人法界以及六道輪迴了,那些可以用來做永恆研究的哲學議題,還有那些人文學科,在你看來都是小菜一碟了,你已經超越「人」本身的侷限了,你已經達到菩薩或是羅漢的程度。。。所以其實是你想多了,你還沒明白這句話,有可能這輩子都明白不了,也可能如法的修證,可以對世間的虛妄相通透無礙,都是說不准的

9樓:護法居士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修學諸定。

是菩薩摩訶薩眼見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眼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眼根。

是菩薩摩訶薩耳聞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耳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耳根。

是菩薩摩訶薩鼻嗅香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鼻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鼻根。

是菩薩摩訶薩舌嚐味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舌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舌根。

是菩薩摩訶薩身覺觸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身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身根。

是菩薩摩訶薩意了法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意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意根。

是菩薩摩訶薩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常不捨離三摩呬多奢摩他位。

是菩薩摩訶薩若手若足俱不饕餮。語不剛強。言不諠雜。

眼及諸根皆不紛擾。不掉不動亦不倨傲。身不散亂。

語不散亂。心不散亂。身寂靜語寂靜心寂靜。

若隱若露無異威儀。

於諸飲食衣服臥具病緣醫藥及余資產皆生喜足。易滿易養易可供事。軌則所行無不調善。

雖處諠雜而行遠離。於利於衰於樂於苦。於讚于毀於稱於譏。於活於殺。平等無變不高不下。

於怨於親。於善於惡。心無憎愛無喜無憂。

於諸聖言於非聖言。於遠離於憒鬧。其心平等無有改易。

於可愛色不可愛色。於諸隨順違逆事中。都不分別心常安定。

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自相皆空無起無成無轉無滅入諸法相。知一切法無作無能入諸行相。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恆時增長殊勝善根。由勝善根常增長故。能行靜慮波羅蜜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雖行靜慮而不忻求定所得果。謂不貪著由定所得諸可愛境。亦不耽求由定所得生死勝報。但為救護無救護者。及欲解脫未解脫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10樓:六塵緣影

以幻修幻。圓覺經裡專門回答了這個問題。建議去看一看。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11樓:無住禪師

身在世間而不染,出世間而不離世間。

要享受世間的一切美好,但是不被世間的煩惱所牽絆。

把世事看破,把人生看透,但並不是出家或者隱居,大隱隱於朝。

關於抄佛經,有些問題,勞煩各位師兄解答?

Freeman金剛 寫得好的留著,寫得不好的就扔掉,對得起自己又不得罪人,不用畏首畏尾。這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知道自己沒寫好,有慚有愧就有進步的可能與動力,自己進步也幫助別人進步。這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毛筆不會就慢慢學,心經不會也慢慢學。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次寫不完下次再寫,每次進步一點點就是成功。佛...

佛理與道理相通嗎?

譬如朝露 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相通。但,有一說一啊,佛教的一些經典翻譯的相當好,容易理解。而道教的典籍,有點雜亂和晦澀。歷史上有很多高僧,高道,修行到了一定境界都會發出僧道同歸的感慨。 云何降伏其心 如果乙個人要修行,這就像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視出世間法,連自己生活都會有問題 世俗人...

請問師兄,念誦佛菩薩的名號有什麼意義?

孫浩洋 我自己的經驗而言,開始念誦是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後來了解下一些佛學知識,慢慢明白諸佛菩薩名號的含義,然後再讀才能感受到不同。比如大願地藏王菩薩,讀了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之後再去稱念,心裡想著要要向菩薩學習,於是每次生氣邪念的時候便覺得自己很不應該也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諸如此類。建議題主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