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用馬耕地而不是牛?

時間 2021-05-30 09:07:57

1樓:刻舟

上面很多人說的很好了,再補充下。

就中原地區,常見的就是黃牛,相比馬的優勢就是好養。

牛一直喂麥秸杆就行,條件好的情況下才會用麥麩子(麥子打成面的副產品)給牛改善伙食。馬就不行,隔壁村養馬的給馬平時喂的是紅薯秧面,紅薯秧面、麥麩子平時都是餵豬的,麥秸杆只有牛吃。

農業稅改革之前,糧稅很重,像我家有十幾畝地,在中原地區已經很多了,但家裡白面都不夠吃(能吃飽,但不都是白面),顯然經濟壓力很大,如果養牛那還可以養豬,如果養馬那就養不了豬了(馬的食量還大,是牛的好幾倍)。

至於幹活,馬的力氣、效率都比牛好,比如東北鐵嶺挽馬就是拉火車皮的,牛根本沒法比,但是就中原地區來講只能去選黃牛。

2樓:oshasha

亞洲主要是在中國東北和印度半島上,這些當地土質好,光熱水等條件足夠。歐洲主要在烏克蘭等國和一些平原上,那裡有營養較為豐厚的黑土,當然中國東北也是黑土。美洲主要就是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區域了,處在北美中心大平原上。

各種條件足夠。 一起的特徵就是根本都在平原或低山丘陵,光熱水等條件足夠,土壤肥美的當地。1.B 2.D 3.B

3樓:懷劍聽雨

《周禮·夏官·馬質》:「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

周朝一開始是用馬拉戰車和拉耕田工具,馬和牛拉貨車,牛不耕田,直到重犁出現,牛就比馬更適合耕田了

《孫子兵法》馳車千乘,革車千駟,帶甲十萬

根據藍永蔚的《春秋的步兵》,西周,一成之地出馳車一乘,步卒百人。其實配套的,還另外有裝貴重輜重的革車一輛、裝糧食的車一輛、裝工具帳篷的車一輛。所以六軍征討南方時,每軍125乘,合共750乘的周軍,其實是有4倍的車子的,750*4=3000,《詩經》歌頌「其車三千」就是這麼來的。

另外三輛車子,是用各4頭牛拉的,1匹馬對應3頭牛,所以叫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孔穎達疏:「《司馬法》: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但是天子親兵的小車不是用牛拉車,而是用馬。

不打仗的年份,諸侯需要給天子進貢幣馬代替,各種慶典,四方各國也會朝貢一些優秀的種馬,天子死的時候要很多馬陪葬,所以諸侯必須要補充馬匹給新天子。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詩》曰『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天子駕六,四黃兩緋,但是諸侯不能直接給六匹馬,而是要給八匹黃馬、四匹紅馬。

《周禮》:『乘馬有四圉(人),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顧命》:『時諸侯皆獻乘馬,黃、朱乘,亦四馬』。

」《周禮·夏官》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齊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馭,中大夫二人。

戎僕,中大夫二人。

齊僕,下大夫二人。

道僕,上士十有二人。

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36+4=40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人。

牧師,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閒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師,乘一人、徒二人。

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

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詔贊王鼓,傳王命於陳中。會同,充革車。盟,則以玉敦闢盟,遂役之。贊牛耳桃茢。

齊右掌祭祀。會同、賓客,前齊車。王乘,則持馬。行,則陪乘。凡有牲事,則前馬。

道右掌前道車。王出入,則持馬陪乘,如齊車之儀,自車上諭命於従車,詔王之車儀。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蓋従。

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僕,僕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凡馭路,行以肆夏,趨於採薺。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

戎僕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會,亦如之。掌凡戎車之儀。

齊僕掌馭「金路」,以賓。朝覲、宗遇、饗食,皆乘金路。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

道僕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掌貳車之政令。

田僕掌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車之政。設驅逆之車,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馭夫掌馭貳車、従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4馬)一(圉)師、四圉(人);三乘為皂,皂(12馬)一趣馬;三皂為系,系(36馬)一馭夫(下士);六系為廄,廄(216馬)一僕伕(中士);六廄成校(36馭夫),校(1296馬)有左右(中大夫);

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麗馬(2馬)一圉(人),八麗(16馬)一(圉)師,八師(128馬)一趣馬,八趣馬(1024馬)一馭夫(下士)。(4馭夫4096馬)

天子十有二閒,馬六種;邦國六閒,馬四種;家四閒,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僕;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撲而従之。

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

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

趣馬掌讚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掌駕說之頒。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

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受財於校人,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布於校人。

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

庾人掌十有二閒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閒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圉師掌教圉人養馬,春除蓐、釁廄、始牧,夏庌馬,冬獻馬。射則充椹質,茨牆則剪闔。

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賓客、喪紀,牽馬入陳。廞馬,亦如之。

馭夫共60人,每天都有20馭夫休假,良馬1296匹36馭夫,駑馬4096匹4馭夫,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這些駑馬就是拉革車、糧車、工具車用的。由此可知天子的親兵不到324乘,佔六軍750乘的一半都不到,公爵有二軍250乘,天子的親兵並不比公爵們多太多。

1296匹馬,可以拉324乘戰車,1軍125乘,周王室直轄的有2個半軍,再加上各個邊伯的守邊巡邊部隊,估計有三個軍,最後再加上三公率領的三個軍,就是天子用於征伐的西六軍。

《國語魯語》雲:「天子作官(軍),公帥之。……元侯作官(軍),卿帥之。

……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帥賦以從諸侯。」

到了戰國,推行牛耕,同時搞標準化,把一百人的四輛車全部變為馬拉戰車,就成了兵馬俑那種格局,以彰顯高速機動,甚至還有了與騎兵搭配的純戰車部隊。

4樓:Ku Kl

說的中國沒有馬耕地似的,這裡就沒有人讀過語文課本裡的《分馬》嗎?

用牛耕地,馬耕地都是一樣的,看你養了什麼而已,牛,飼料粗,不吃麥也不吃稻,力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慢。田小還好,田大可真的要把人急死。

馬,飼料精,還會吃麥子,所以幹活要帶籠頭,力氣小,但也夠用。速度是牛的4倍。水田要上重型馬掌。不種田的時候馬還可以拉車什麼的。

5樓:學衡

牛耕和馬耕在歐洲都是長期同時存在的。以18世紀的法國為例:

西班牙農學家alonso de herrera在其2023年發表的著作中就推崇用牛耕地,認為騾雖然走得快,但是牛耕得更深更經濟。在18世紀開始,馬耕才普便抬頭,根據目前的測量牛和馬的牽引力大致相等。馬的速度快,每天工作時間較長,但食量大,而且老馬價值低,不比老牛可供屠宰,為了完成等量的工作牛的成本比馬高百分之三十。

在17世紀的波蘭用來計算土地面積的乙個單位就是一匹馬或者兩頭牛的工作量。

在歐洲牛耕從專業化角度來看是由於速度慢是很不經濟的,持續力不足。但是由於小農擁有的土地較少所以這方面的影響不大,相反的,由於牛耕更加精細,也使得相同土地上的穀物生產反而比較多或者優質,這對土地較少的小農是很有力的。而且從生到死都能被利用的牛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更大。

所以土地較小的小農占多數的時侯牛耕比較佔優勢。

為什麼古代騎兵騎的是馬而不是牛?

名稱待定 可以參考駱駝騎兵,據說阿拉伯人在征服阿拉伯半島時用的就是駱駝騎兵,但是出了阿拉伯半島,環境逐漸由沙漠變成草原,阿拉伯人連續吃癟之後就被迫改為騎馬,牛應該跟駱駝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牛自身帶有一定攻擊力,但沒有屬於自己的主場 masa同學 題主騎一次牛就知道了。牛皮是滑溜溜的,不是皮肉連線固定...

請問為什麼你們會創業,而不去耕地呢 ?

l沒有貓 這個問題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目前的狀態應該算是創業吧,那我為什麼不選擇去耕地呢?你以為是我瞧不上耕地嗎?NONONO,因為我自己也是農村的,我知道犁地的犁有多重,重到我也扛不動。那你肯定要說了,現在有車了,可以用車拖過去。錯了!哪怕地就在公路旁邊,我也勉強把犁和牛給搞過去了,我也只能跟牛大...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討論馬雲而不是討論馬化騰和許家印?

星諾 因為馬雲高調,全球沒有比馬雲更高調的大佬了,而且喜歡出金句,露面多,給人感覺牛的不行,馬化騰和許家印等都很低調,性格完全不一樣。 首先我要說明 我讀書不多,見識也少。在我眼裡 馬雲,大富豪,有很多錢了。他去和李健王菲唱歌,想拍戲自己拍戲,年會把自己化的像妖怪跳舞又唱歌,想當老師也當老師這太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