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 順其自然。 我看了道德經怎麼覺得老子霸氣十足呢? 是我沒看懂麼?

時間 2021-05-06 01:53:59

1樓:短線日記

不管是哪本書哪個思想都是侷限的!道也並非只是道德經中的道!假如道僅僅只是道德經中的道!

那所有人都按道德經中的去無為不爭,世界就會陷入一潭死水!也沒辦法繼續執行!西方和東方不同,西方也有興盛和衰落,東方和西方不同,東方也有興盛和衰落,道怎麼會是統一的呢!

道德經第一句很重要,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又怎麼會是道德經中的道呢!道不可言敘述出來就一定會有侷限性!

2樓:Drjohnsmiths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極端的利己不損人主意。

無為是不去干擾別人。

順其自然是利己。

因為社會平均道德水平還是損人利己的,所以真能個個按照老子的來也是極佳的。

個人理解。

3樓:夏柏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是大多數人對《老子》的評價;說實在的,這把八個字實在是有點寡淡無味平平無奇。不如我們換換,同樣的八個字「微明」,「襲常」,「「神明」,覆命」。差不多就有點意思了。

先說「神明」和「襲常」的關係。

善行者無勶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檮策。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

是以聲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師。

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1]

這段話的意思參考注釋。簡單來說「神明」的意思就是完全擺脫思維慣性,行為路徑,拋棄成果和經驗。防患於未然,治病於未發,不戰而屈人之兵。

物無棄財」所謂的「」其實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能力。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子。復守亓母,沒身不殆。

塞亓悶,閉亓門,終身不堇。啟亓悶,濟亓事,終身不棘。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亓光,復歸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襲常

「塞亓悶,閉亓門,終身不堇。啟亓悶,濟亓事,終身不棘。」要理解這句話就要用到前面「神明」的概念了。

墨守你的陳規,就不會被環境拘束;破除你的成見,就不會被自我拘束。這就叫做「襲常」。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於瀟,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所謂微明,顧名思義,啟明星白天見不到晚上卻非常清楚,因為我在暗,彼在明,所以我們形容乙個人鮮明出眾會說他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

至虛極也,守情錶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情,是胃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

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知道了「微明」,理解覆命也就容易了。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所謂覆命,就是易地而處,換位思考的能力。

蔣介石此人不僅照搬西方經驗,還熱衷於越級指揮。你可以說他不復其命,也可以說他是晉公升到了自己不勝任的地位。

早年看到過一篇寫葉孝信教授的文章。

過先生經常告誡:「不要寫與草木同朽的東西,寫那些人云亦云的東西有什麼意思?」一定是要自己確實有發現、有真實感悟,前人所未言及、今人大多忽略的問題,才值得一寫。

而且先生又一直告誡,「文章要磨」,寫完後放一放,磨上個幾遍,方才拿得出手。

將欲益之必先損之,所謂微明就像葉孝信教授所講,這裡的微明和無為類似「文章要磨」和損之又損差不多。

總而言之,微明,襲常,神明,覆命這八個字對於治理國家而言,確實是抓住的重點。

理解《老子》裡面的內容應該根據情況把立場設定為「王侯」。脫離這個立場角度雖然仍然很容易自圓其說,但是不設定立場任由讀者無節制的泛化合理化,對於指向性論點肯定是不合理的。

老子的很多觀點立足點都是「玄牝」,所謂玄牝,說好聽是天地之根,說不好聽就像蜂後母蟲,總之就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維護你、迎合你。從這個角度講,天地是玄牝、神浴的玄牝,王侯是玄牝,帥哥美女都是玄牝;是所謂不橈之柱,無關之途;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浴神不死,是胃玄牝到底在講什麼

4樓:不言之教

道德經的邏輯是道法自然,不言之教。

天地有大德而不言,天地無私養育萬物,「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天地不言,萬物遵從,天地無為,萬物生長。人類要效法天地,根據萬物自然運動的客觀規律來作為,以道修身、以道治國,積極無為,身修、國治、天下太平。

人們總是看到老子無為,其實老子的無為是根據客觀規律積極無為,從無而為、從小而為,積極無為。

比如種樹,人類要根據自然規律種下一顆大樹,讓其自然成長,適當的施肥、澆水、養護,而不是根據自己的願望添枝加葉、拔高增粗。

道德經隨其自然是不錯,關鍵在道法自然,從自然得到人類文明的知識,掌握天道、掌握規律,積極無為。現代科學就是道法自然,現代科技就是從無而為。

孔子述而不作,述的是老子的理論,老子是周朝治國思想的系統化、理論化,老子奠定了道德文明的理論框架,孔子沒有什麼好作為的了。儒家弘揚道德,家國天下,就是隨後2023年的中國文明。

天地是課堂,自然是經典,先哲傳不言之教,人類道法自然,無私於家國天下,留2023年生生不息的泱泱大國,誰說道德不是信仰?

西方的耶和華已經死了,大家都民主了,人和人自己立約來保護自己了,古典西方宗教文明早已崩潰,科學昌明,其實質是道法自然。

幸虧儒家不是宗教,立志仁愛天下,要不早就慶祝道德信仰的勝利了。

5樓:heiye

老子的哲學思想有

1、 崇尚自然無為,認為拋棄心中的慾望,跟隨正道來生活,就能實現自我。

2、 和儒家的以人為中心持相反意見,認為自然應該優先於人,生活應講求順其自然。

3、 反禮,道然自然。人類的精神和生活與自然並存。

4、 無為而治。不必發動戰爭、犧牲百姓來建國,得民心者自得天下。

6樓:「已登出」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道德經》本來就不是寫給百姓看的,它是一本帝王書。《道德經》實際只講了兩個東西,第乙個東西是君王南面之術,即權術;第二個東西是長生不老之道,即養生

道家的源流是周的史官,其立足點是君王的統治,其研究處在於興衰得失。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道德經》多有馭民之術而加以掩飾和美化,實在是沒有必要。第三章中「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第七十四章「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第八十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都是明顯的愚民、馭民之策。

雖然其中也提到了聖人以百姓心為心、將百姓「孩之」,但其實際的措施確實是馭之。

在這本書中涉及內政、外交、軍事乃至權術的內容才是真正的主體。試舉幾例:講執政的有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等,講外交的有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等,講軍事的有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等,講權術的有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等。

總之,這一部分內容豐富,內涵深厚,是最值得品味的一部分。因為這個原因,《道德經》成為了歷代君王難以釋手的書卷。

另一方面,則是其中的養生之道。因為君王不但要會統治,更要能夠長久統治,長生之道是君王最在乎的事情之一。《道德經》和《素書》等謀略書最大的不同是其獨有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即「道德」的哲學觀念

老子提出宇宙的本體是先天一炁,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衝(同中)氣以為和」。他認為宇宙發生的過程是由絕對發生相對,由二元對立而演變發展出萬事萬物的變化。人畢竟是這宇宙中所生之物,故而也要遵循、學習宇宙之道,天地萬物之「道」映照在人類身上就稱之為「德」,這就是《老子》一書獨有的人生觀。

這一獨特人生觀發展到莊子就成熟為「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

一、齊同萬物的思想。

「道德」的哲學觀念在政治中的應用已如前面所述,其在人類自身安身立命的應用則是養生、長生之道。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認為人的養生是乙個返璞歸真的過程,要從二元相對中脫離出來「致虛極守靜篤」。如第七章說「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第五十九章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7樓:九指神啟

世間萬物都離不開陰陽,有陽剛就有柔弱,有思想就有肉體,有實就有虛。那麼每一句話也一樣具備陰陽兩面,有無也就有有。所以你發現霸氣十足是正常的存在。

8樓:畫方成圓

其實你的題目,恰好也是你的答案。霸氣與否,與老子所說,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都是乙個意思,本質就是有無相生,或者說是對立統一。也許用老子的話來說,可以說是夫唯不霸,是以霸極。

老子清楚的知道,揣而鋭之,不可長保,反而是綿綿兮用之不勤。正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所以霸不霸氣是讀者的感官,這些都在老子中,就如難易,長短這些一樣。

重要其實是思考的方式與過程。誠如老子所說虛而不屈,動而俞出。便是這個道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乙個人輕易的完成一堆人都棘手解決,這時大家誇讚你。a這樣反應,這些其實沒什麼難的,不信的話,我教你一下你就知道了,其實核心原理很容易理解。b這樣反應,哈哈,看吧,這種棘手的問題你們不行,還是得靠我。

你自己品品看上去霸氣的,不一定是真正最霸氣的。在a看來極易的真的易嗎?不然怎麼會難倒一片人。

這個易也只是a的個人感官而已。這樣看是不是好像反而雲淡風輕的才是霸氣之極啊。哈哈哈,這也許就是你的感官由來。

陋見,少噴,先謝!

9樓:娑婆

「無為」的前提是「順自然」,順自然的意思是循天道,循天道的前提是知天道。

「知天道」是針對於君王聖賢所提出的要求,是已經臨駕並超脫於凡夫的名利情執慾望之後的更高階的追求。

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處於金字塔中下層的人尚且處於名利慾望的競爭中,所以他們所崇尚的是積極進取的成功觀,其行動與晉公升的軌跡有跡可循。而對於金字塔頂層的人,在自身等級已經脫離秩序所構建的道路的前提下,這時候他們要走的路與要做的抉擇已經不是通過簡單積極進取就可以解決的。

凡人受命於王,王者受命於天,天道是高於人世的更大的法則秩序,在天道大勢前「無為」,是另一種層面的有為。

所以《道德經》所書寫的並不是普通人自怨自艾消極無為的態度,而是縱觀天下洞察人世君王氣魄。

如果按照老子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思想發展下去的話,那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呢

日出日落 老子是哲學鼻祖,他的思想只適合個人提高智力,不適合治世。老子最高的館長想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從來沒有參與過實際治國的行動,所以老子的觀念,也只是思想指導,無法實際應用。從古到今,也沒有乙個人承認,自己是按照老子的理論行事的。包括歷代帝王,能臣猛將,各種成功人士。自己查查歷史,就會得到答案。...

簡析老子的「自然無為」思想?

一 見仁見智是自然而然 勢所必然 理所當然。相對主觀有客觀,相對唯心有唯物,相對微觀有巨集觀,相對已知有未知,相對相對有絕對,相對太極有無極 相對有不斷創造,絕對有不斷侷限 相對問題會不斷化解,絕對問題會不斷產生。二 心跳呼吸 冷熱苦甜 吃喝拉撒 恐喜悲怒 思想行為 生死病康 胖瘦美醜 男女老少 壽...

《莊子》中的無為思想與《老子》無為思想 孔子無為思想有何異同?

心理系菜鳥 不請自來。1 孔子的無為是指自然之天的無為,側面突出 事在人為 把天的宗教性轉為人的內在的道德性,以提振人對於道德的責任感和尊嚴感,在面對天命的侷限時可以勇擔大責,奮發有為。也就是說孔子在宣揚天命論的同時,把 謀事在人 和 成事在天 相分離了,即 義命分立 人應該努力實踐仁義之道,因此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