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話以官話為方言基礎?粵語和閩語不是更有海外影響力麼?

時間 2021-05-30 08:22:25

1樓:

官話在國內的群眾基礎更廣,您要是以粵語或閩南語為普通話,就說閩南語,用泉府音還是泉州音還是漳州音還是廈門音還是海南那邊的,必然引起械鬥。而且推廣普通話和推行簡體字一樣,在於效率方面,和北京話相比,普通話是非常好學的,北京話這個,您身邊沒個北京人長期帶著您說,是基本上不可能學會的,方言更是,那粵語閩南語客家話,對於語言天賦強或漢語語音知識豐富語感好的人來說,能說不太困難,對於語言天賦差的人,簡直難於上青天。還有,在音韻方面,普通話系統辨識度高,南方那些,說錯乙個字字音可能就辯識不出整句話的意思了。

2樓:

廣東話一共才幾個人說。。到現在中國這麼多人口了說廣東話的加外中國人夠一億不?。你再看看北方方言多少人用,從東北到雲南這全是北方方言,用誰高下立判。

3樓:淘淵明

官話為什麼會叫官話,就是國語為什麼要以官話為基礎的原因:

官話 Mandarin = Official Language/Officer's Language;國語 = National Language/Official Language;普通話可不是 Ordinary Language,而是 General Language 的意思。

有圖為證:

你說說,現成的擺在那裡,為什麼還要去用某一地比較原始初級的 dialect 做官方語言呢。

至少在50年前,你說的那些地方可不是今天這樣子。再往前100年,就是文化邊緣地帶了。

4樓:

我感覺你們認為國策都是用屁股制定的。中國設定國語不首先考慮中國國情,不首先考慮本國使用情況,而是首先考慮海外情況。國內是用北方話多啊還是廣府話多啊,你用廣府話你讓客家話潮汕話怎麼辦啊!

你們屁股都長到頭上了麼。你們的情懷都是屎做的麼。

5樓:弦歌

設定官方語音,首要目的是中國人、國內使用方便,降低社會執行的阻力。

為什麼要管以「在海外使用更多」來決定官方語音?題設邏輯就狗屁不通嘛

6樓:

為什麼呢?大家肯定很好奇,先看案例分析

案例一宋詞:李煜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本人分析:全詞押韻明顯,押an韻, 但是用北方話和普通話唸有瑕疵,就是最後乙個字」間「的讀音很讓人感到彆扭的。 這是因為普通話和北方漢語不是古代漢語,其文字讀音早已經偏離古漢語讀音,在古漢語裡'間』字是念「幹」的,北韓語保留了極其大量的古漢語讀音,「間」字在北韓語裡也念「幹」(據語言學家統計,北韓語裡75%以上是漢語詞彙,其文字讀音大多是古漢語文字讀音,北韓文字是漢字的拼音而已,北韓古代的唯一文字是漢字,後來才發明了拼音,用拼音代替了漢字)。

在日語裡面念「刊」,在具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閩粵諸多種漢語裡都念「幹」。

「人間」一詞,粵語念"yang gan(養幹)", 閩語中的各漢語念「yin gan(因乾)",北韓語裡念'"yin gan(因乾)"

"民間」一詞,粵語念「men gan", 閩語中各個漢語都念「min gan ", 北韓語裡念「min gan "

"時間」一詞,粵語念「xi gan (西幹) ", 閩語念"xi gan(西幹)" ,北韓語裡念「xi gan(西幹)", 日語念"ji kan(機刊)"

最後一句,天上人間,按古漢語念「天上因乾」,這樣,就和前面的an韻合一了,博主試著把這首詞念一遍,是不是突然感到很押韻了。

白日依上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二句的'流"字,在北方話和普通話裡都念liu,北方漢語語系都是現代漢語語系(即胡式漢語語系),樓字在現代漢語裡念lou

而「流」在閩粵漢語裡念「lao",閩粵漢語被語言學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屬於古語系,樓字在閩粵漢語裡念「lao"

看到沒有,在講究押韻的唐詩裡,第二句和第四句是要押同樣的韻的,但這首詩的流和樓。用現代漢語念,讀音產生分離了,乙個是liu(liou),乙個是lou, 雖然有點接近,但已經出現讀音分離。

而在古漢語裡流和樓是乙個音,都念lao.閩粵漢語保留了古音,流和樓是乙個音,都念'老"。

案例二:唐詩:《登鸛雀樓》

白日依上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分析:第二句的'流"字,在北方話和普通話裡都念liu,北方漢語語系都是現代漢語語系(即胡式漢語語系),樓字在現代漢語裡念lou

而「流」在閩粵漢語裡念「lao",閩粵漢語被語言學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屬於古語系,樓字在閩粵漢語裡念「lao"

看到沒有,在講究押韻的唐詩裡,第二句和第四句是要押同樣的韻的,但這首詩的流和樓。用現代漢語念,讀音產生分離了,乙個是liu(liou),乙個是lou, 雖然有點接近,但已經出現讀音分離。

而在古漢語裡流和樓是乙個音,都念lao.閩粵漢語保留了古音,流和樓是乙個音,都念'老"。

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話,是古代的山東齊國的漢語。後來當地漢族人移民到福建,帶去了這種漢語。

以閩南話,台灣話為代表的閩南語系語言是古代的河南洛陽的漢語,當地的漢族人移民到閩粵臺地區,帶去了這種漢語。

用粵語和閩語念唐詩,可以解決很多在普通話念的時候出現的押韻問題。有時用普通話念唐詩、宋詞,發現一些地方押韻出現問題,以為是古人的問題,其實是普通話漢字的讀音問題,用閩粵漢語念,就能押韻

由於躲避中原戰亂或其他原因,古代的北方中原地區漢族人大量南遷,把當時的北方中原地區的漢語帶到了原本沒有漢族人居住的廣東和福建地區,在與當地文化柔和後,逐漸形成了如今的粵語與閩語(如今的粵語閩語的某些文字讀音也有被普通話漢字讀音影響而同化的成分),而古代的北方中原地區由於被游牧民族占領,游牧民族成了當地統治者,當地漢族人處於被統治地位(比如南宋和元時代的中原地區就是這樣,當然還有隋唐前的北魏的拓跋氏鮮卑族漢化並統治中原),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後,開始漢化,學習漢語,當地的漢語被游牧民族介入擠壓後斷裂式發展,融入了游牧民族的發音特徵(比如翹舌音,漢族人的漢語在漢唐時期是沒有翹舌音的,游牧民族介入後,才出現了翹舌音,古代漢語也沒有兒化音,輕唇音f等等,另外還有很多讀音上的巨大變化,漢語被游牧民族改變了很多很多,與漢唐時期的漢語相比簡直是面目全非,由於游牧民族是北方中原地區的統治者,這種(與漢唐時期正宗漢語相比)面目全非的胡式漢語就被游牧民族作為官話在北方中原地區強行傳播推廣,當地的漢族人處於被統治地位,就逐漸被同化,胡式漢語占領了北方中原地區。後來就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北方中原地區的各種漢語方言(包括普通話)。而因逃難或政治原因南遷到廣東福建的中原漢族人卻倖免漢族人的正宗語言被游牧民族改變,從中原南遷到廣東福建的漢族人把漢唐時期的原始正宗漢語帶到了遙遠的南方並被他們的後代保留傳播下來了,直到今天)。

7樓:蘓蘇

題主對國外情況的理解嚴重錯誤。

國外沒什麼認知,外中國人根本不知道中中國人說的是什麼。你說的國外認知的廣東話,只在唐人街之類的地方有影響力。

至於現在,隨便乙個地方,有影響力的就是普通話/國語。說廣東話根本沒人知道。

8樓:狗蛋er

一是流通性。北方人之間說話,只要說得不是太快,大家都能聽懂對方意思,去了南方有些地方……兩個縣城說話都不一樣。

二是基礎性。本朝雖然南方開朝將帥多,但是論中下層兵士,還是以山東和東北為代表的北方人多。

三是簡便性。感覺粵語很多地方跟書面文字對不上號,可能比較難學吧。勿拍

9樓:

這裡面既有樓上諸位的政治文化因素考量,恐怕也有語言學方面的因素吧?

我記得以前有研究這方面的同學跟我講過。大概是說中國多數的方言,包括粵語,都很難直接和書面語進行對接。就是說很多口頭上可以說出來的內容,寫在紙面上是不合文理/文法的。

口語和書面語對不上,難免引起一些問題。

北京官話,既因為已經有長期各種歷史原因的普及,同時首都也定在北京,再加上上面這一點。所以很容易就這麼選了。既然大家已經習慣這是官話,因為經濟和海外因素什麼的改來改去也有點過於興師動眾。

我真不是學這方面的,所以只能轉述下。大家參考參考可以,我也等等這帖有木有高人出場,可以學習一下。

10樓:

廣東話?那你讓非廣東的人怎麼交流?北方方言流傳區域在國內更廣,語言畢竟是在中國說的,政策制定者是先考慮國內還是海外?

東北、華北、甚至到四川都是乙個方言區的,你說廣不廣?廣東話的普及程度如何與普通話比?

11樓:王文龍

因為外中國人了解的多然後就用廣東話對麼?這叫什麼邏輯。乙個民族的語言更多的要從文化底蘊,精神代表,國術發揚方面來考慮,不是怎麼對外簡單怎麼來的。

好比現在英語普及最廣,那麼全世界都要拿英語來作為民族語麼?

12樓:王偉

廣東話和閩南語在海外盛行,是由於近代移民主要由廣東人和福建人構成。

參見:維基百科-中國移民史

以官話方言為母語的人約佔漢語總人口的70%。

漢語方言即存在於各個漢語使用地區的巨大的口語差異,這些方言和現代標準漢語之間有時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在地理上,漢語方言的分歧很明顯。在說官話的地區,即使相隔幾百公里,一般也可以相互理解;然而在其他一些地區,相隔十幾公里的當地居民也許已經不能互相理解;甚至有在同乙個城市,城南城北居民的語言不能互通的情況。

但在同時,多數漢語方言卻沒有成熟的書面體系,故不同地方的人在書面上採用具有文字上的高度統一性的文言和近代白話體系,使用的民族主要是漢族。

漢語方言是乙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即:說是「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要大過歐洲諸語,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要大過歐洲諸語(如閩語內部的差異)。但這其實什麼也不能說明,因為就像對於某些人來講1.

8公尺的衣服太短了,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即便是1.7公尺的衣服也嫌長。但是沒有人會否認1.

8公尺的衣服長過1.7公尺的衣。因此有些西方學者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公升格」為單獨的「語言」,但幾乎是所有的漢學家(不論中外)都認為他們是「漢語方言」。

然而,誰也不會否認漢語方言之間巨大的差異性大過歐洲諸語。這主要是因為漢學家熟悉漢文化的緣故,因此我們才說「漢語方言」是「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謂」。

參見:維基百科-漢語方言

我們看到北方官話,包括了除晉語區外的整個北方地區甚至還包括整個西南地區,我們通常認為是不同方言的陝西話,東北話,四川話,北京話在語言學上都被歸為官話,因為這些地區的人一般來說是可以相互交流的。

但粵語乙個主要的分支是五邑地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使用的方言,只會廣州話的人一般只能聽懂一半的五邑話。另外,粵語內部與其他粵語次級方言差異最大的是廣西東南部的「勾漏粵語」,有十個聲調,有、兩個濁音聲母,與其他粵語區的方言通話比較困難。

相較之下北京話普及的優勢是明顯的。

元明清三代北京都一直作為中國的首都,官話的普及與此是分不開的,但作為既成事實,我們要改變他,再付出更多成本都是不恰當的。

為什麼外國人的普通話口音與方言區的普通話口音可以被輕易區分?

祁清籟 善於觀察的人,都會發現,方言口音和 典型 外中國人口音的普通話,都存在聲調不准的問題。不過,這兩種 不准 很可能不是一回事。由於現在已知的所有漢語方言都是有聲調的 包括據說衹有2個聲調的 蘭州紅古話 以及西北 膠遼其他一些的3聲調方言 因此以漢語方言為母語的人,說出來的普通話,但凡沒有達到一...

官話(普通話等)與其他方言(如粵語 吳語等)各有什麼優缺點?

超能聖龍 普通話之訛字 方言字實在是太多了。攷證本字不力。粵語亦如此,對文言學習和文化傳承不利。是種情況與日本語訓讀不同。日本語訓讀止是不書漢字罷了。還有現代漢語有些強制西化語法,極不自然。各支皆有,程度不同夫了。 已登出 普通話優勢太明顯了,音節最多。學其他語言較輕鬆。某些地區的人,學個英語都費力...

如何評價以漢語普通話《中華新韻》為基礎的《順風韻》?

本來懶得回答這種問題,但看到有人說 閒人所造 和 這是重複造輪子 就忍不住了。作為半個東北人,半個南方人,半個詩詞愛好者,半個寫歌的閒人,必須鄭重回答這個問題。問 如何評價以漢語普通話 中華新韻 為基礎的 順風韻 答 在某些追求聽感的人眼中,這張表就是無可挑剔的。為啥這麼說?首先,咱們要先確定3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