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佛法與不二論(advaita)?

時間 2021-05-29 22:44:52

1樓:水廿八

還是不講佛教。講講不二論的起源,印度教。

不二論的集大成者事商羯羅。但是知道這些名字或者背誦默寫很多經典,也是炫耀的方式。故弄玄虛,也是科普哲學的忌諱。所以就淺顯點說。

西方有個理論,光明和黑暗,善與惡,好與壞,都是對立的,互相競爭的。

儒家也講,君子與小人,仁與不仁,義與不義,孝與不孝,都是對立的。

換句話說,是二元的觀念。

不二論的核心就是明與無明,知與無知,都是乙個母體的兩個部分。

講哲學,最忌諱的就是引申到具體的例項,因為將乙個抽象的概念引申,很容易跑偏,我盡可能講乙個不讓大家走火入魔的例子。

如果所有人都是「君子」,那君子就沒有了意義。小人的存在,才使得君子有了意義。醜的存在,才使得美有意義。惡的存在,才使得善有意義。

換句話說,善和惡,好與壞好比是乙個硬幣的兩面。如果把善和惡的邊界釐清,這個硬幣就會變的足夠薄,薄到只有這兩面,沒有厚度。

因此,從整體上講,你能看到的,只有善和惡,很多人就認為,善和惡就是兩個東西。但其實他們是乙個東西,但橫著看,又看不見(因為太薄了),沒有辦法用語言形容,用文字表達。只存在於想象的哲學領域。

但如果你毀壞了任何一面,另一面就隨之變成虛無。——此為不二。

在抽象一下:人,受阻於空間,困於時間,生命有限,彼此分離。那麼肯定有乙個東西,無礙於空間,超於時間,越過生命,融合為一。

那這個東西,肯定就是我們的另一面,印度教叫做「梵」。

用不二論的解釋,這個東西,和我們其實也是硬幣的兩面,所有的生靈,其實同梵,是乙個「東西」。

這也就是梵我合一,就是不二。

2樓:

《後漢書·逸民·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

」康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遁入霸陵山中。

佛法乃說一不二。獨一無二之法門。六祖壇經曰: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

何不論禪定解脫?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無彼此之別,謂之不二。菩薩悟入一實平等之理,謂之入不二法門。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說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

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什曰:有之緣起,極於二法。

二法已廢,則入玄境。肇曰:離真皆名二,故以不二為言。

」大乘義章一曰:「言不二者,無異之謂也,即是經中一實義也。一實之理,妙寂離相,如如平等,亡於彼此,故云不二。

」十二門論疏上曰:「一道清淨,故稱不二。」

3樓:我叫廢物弟

大王!諸法如虛空,無動轉故;諸法無比等,離伴侶故;諸法無二相,無差別故;諸法無有邊,不可見故;諸法無有量,非大小故;諸法無窮盡,常所轉故;諸法廣大,遍法界故;諸法無所住,非內、外、中間故;諸法無分別,離妄想故;諸法是常,無遷變故;諸法是樂,無苦惱故;諸法有主宰,離妄執故;諸法是清淨,非垢染故;諸法寂靜,常湛然故;諸法無所得,離我相故;諸法無可樂,解脫相故;諸法無此、彼,離我取故;諸法無破壞,離種種相故;諸法一味,同解脫性故;諸法一相,離諸異想故;諸法皆空,離諸見故;諸法無相,相清淨故;諸法無願,離三世故;諸法非三世所攝,過去、現在、未來不可得故。生死、涅槃本平等,諸法皆平等。

4樓:「已登出」

首先佛法既不是二元論也不是一元論,不管是二元還是一元論都還是在物質和精神這兩方面打轉。而佛法是要超越物質和精神。不二論,以印度教商羯羅為代表,歸根到底還是想統一出來乙個我之中,這一點類似於科學家想要統一於某乙個普遍法則之中,道家的統一於道之中,印度教的核心就是梵我合一,說白了還是追求永恆不滅讓小我融入大我,大我是不生不滅永恆的存在的。

而佛法是強烈反對有我,說我不過是一堆五蘊,沒有其他。不二論適合於玄想辯論但是對修行無意義,說是不二最終還是要回到乙個一上,當然這個一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而是梵即大我,或者可以說成道家中的道,科學家追求的大統一法則。然而,佛法不搞這些,不去追求什麼大統一法則,但是不代表佛法沒有其哲學基礎,如果抱著物質和精神現象背後還有乙個更加本質的存在,而想要去探索那種存在,那學佛就學偏了,學成了形上學。

禪宗說是一不是二,這個一絕不是指一元論也不是指梵我合一。

5樓:

不二論,或者說佛教的「空」與印度教的「梵」絕不是同乙個類別。

空是緣起性空,從緣起的角度推論諸法空相,無有自性。所以在空性(緣起)的角度,諸相不是二元對立的,它們只有事相的差異而沒有自性的差異。

而印度教的梵是作為乙個最高的精神實體而存在,是萬物的起源。自然萬物的差別都統攝、回歸於梵,就是「梵我一如」了。

所以梵是印度教體系下世界的本質,空不是。

6樓:趙慶光

商羯羅的「不二論」基本類似於儒、道的「天人合一」。

前提就是預設宇宙有一恆亘不變的主體或本質,是萬有之源、之本、之主,不拘是濕婆、梵天、道、神、上帝、耶和華、阿拉...,或擬人化,或不擬人化。

修行之路,就是想盡辦法回歸這本源,與這本源合一。

佛法的「不二」是「無我性空」之義。

7樓:kkqqwa88

佛法告訴我們,人的每一次思考都只是一半,當你想到不二的時候,就有乙個二對應,佛法闡述的是 ,不二,和二其實是相同的。人的思維只能是一半的,當你想到白天,就有乙個黑天對應。都只是概念,文字遊戲。

8樓:司馬義

佛法即不二之法,無分別法,亦無同法,是為全法。

達者見全,愚者見異。愚者以智分法。以思分彼此,以身分你我,以眼分光影,如是等等分。

佛法不能以言明、不能以智解、不能以身之外取、卻能以心之內尋。內者,彼岸之向也。

9樓:

顯密大小乘為別,北藏南傳三亦分,

中土八宗各立門,皆為應逢不同根。

眾生歸元性不二,覺悟方便自多門。

八萬四千門可入,不二法門唯此徑。

10樓:

一顆大樹,樹根就乙個,這是不二。

但是樹枝就很二很三很四很五很六。但是沿著樹枝,沿著2.3.4.5.6.7.8.總能找到不二。

分割線我愛你,也可能打你。貌似打你的人不愛你。看起來很二,其實是不二。

11樓:誓入涅槃戒定慧

不二論涉及佛法的核心了,推薦楞嚴,法華,華嚴,多讀經書吧,特別是了義的經書,這些經如此的偉大,但是我告訴你,有很多人一輩子不僅看都沒看,連聽都沒聽過,你去看去聽,你就知道了。

12樓:

有些人誤以為「空性」就是空無所有,而且執著於那種想法。為什麼佛陀讚美空性是至高的見地,卻又譴責對於空性的執著呢?因為真正的空性超越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這四種極端,它也超越了可能產生執著的主客二元對立。

——宗薩欽哲仁波切

13樓:離即離非

壇經: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汝一問一對,餘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

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云:

「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餘問,悉皆如此。

明是因為有暗對比才顯明,暗也是如此,所以明暗都無意義,所以不追求光明,不畏懼黑暗,離於明暗二道,不落於明暗即是不二,即是中道,那麼對於由明暗組成的其他現象更不攀援,不二即是不一切,不落於二邊即是不落於一切,不二並不是一的意思。

六祖為我們否定了兩個相對的極端明和暗,其他相對於明暗形成的種種相更應否定,換句話說就是否定了眼識,眼識無意義,再往下進入眼根無意義、虛幻,就是能所俱寂、根塵脫落。

14樓:秋沛

大家說過很多了。我只補充一下。我等凡夫基於習氣中的我見而產生的對於不二的錯誤認識大致會有兩類。

一種是不二就是一,也就是所謂的本源、道、梵,這就是「常見」的濫觴,再次之的三四五乃至千萬恆河沙就不必言了。典型的商羯羅代表的不二論吠檀多以及一脈相承的克什公尺爾希瓦宗,大家自己搜尋去看。當然一神論都差不多有這個意思。

還有一種就是不二就是零。這就是「斷見」的濫觴了。

佛法的不二,離此二見。

整個大乘佛法是不是就是說的「不二」,或者換個說法,穿起小中大密的那根繩就是「諸法無我」?

無梵 小乘只到法無我,大乘加上菩提心,證空性,見真實。密管見真實稱為 大圓滿,大手印 名不同,意思一樣。不二是空性,但空性不僅僅是不二,一也沒有,一異都沒有,空性是無生。凡夫在世俗諦認為法實有,佛陀勝義諦說 實有緣生 世俗諦認為實有緣生,勝義諦說 緣生性空 世俗諦認為緣生性空,勝義諦說 為名假有 世...

如何理解佛法裡的 慈愛 與 欲愛 ?

路途不是家舍 慈愛 與 欲愛 不一樣,差別很大。欲愛 的心裡有抓取,有佔有慾,有渴望,有渴求,希望他 她 它符合自己的意志 永遠這樣或那樣 欲愛 在給予的同時,是要求或渴望回報的。慈愛 的心裡沒有抓取,沒有佔有慾,沒有渴望,沒有渴求,也不希望他 她 它符合自己的意志 永遠這樣或那樣 慈愛 在給予的同...

怎樣結合實際理解《論犯罪與刑罰》中「引證的客觀情節越多,犯人為自己辯護的途徑也就越多」這句話

謝庫瑞 我是這樣理解的 本段要論證的是 當有些證人把別人的話指為犯罪時,證人的可信度幾乎等於零。因為 話語只能留在聽者的記憶中,而這種記憶常常是最靠不住和受到迷惑的。何況 不同的語調 動作和思想活動前後出現的一切,足以歪曲和改變乙個人所講的東西,以致使它幾乎不可能再被確切地複述。並且,如果被告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