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法裡的 慈愛 與 欲愛 ?

時間 2021-06-03 22:37:39

1樓:路途不是家舍

「慈愛」與「欲愛」不一樣,差別很大。

「欲愛」的心裡有抓取,有佔有慾,有渴望,有渴求,希望他/她/它符合自己的意志——永遠這樣或那樣;「欲愛」在給予的同時,是要求或渴望回報的。

「慈愛」的心裡沒有抓取,沒有佔有慾,沒有渴望,沒有渴求,也不希望他/她/它符合自己的意志——永遠這樣或那樣;「慈愛」在給予的同時,不要求也不渴望回報。

我們的心會產生「欲愛」也會產生「慈愛」,所以佛陀鼓勵我們修行四正勤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2樓:

慈愛,是希望對方快樂。當然,首先,自己要是快樂的。然後,希望對方和自己一樣快樂。

欲愛,是緊抓不放。想要占有。這時候,心裡已經是苦了。不論得到與否。

3樓:三步一顛

都是愛染,但乙個屬於無明的愛染,乙個非無明的愛染。聖者的慈愛屬於非煩惱,因為不是無明所導致;凡夫的欲愛屬於煩惱,因為是無明所導致。

4樓:我叫廢物弟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維摩詰言:

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燄,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無色界色,如燋谷芽,如須陀洹身見,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羅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已寤,如滅度者受身,如無菸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維摩詰言:

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煩惱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無諍慈,無所起故;行不二慈,內外不合故;行不壞慈,畢竟盡故;行堅固慈,心無毀故;行清淨慈,諸法性淨故;行無邊慈,如虛空故;行阿羅漢慈,破結賊故;行菩薩慈,安眾生故;行如來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覺眾生故;行自然慈,無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無等慈,斷諸愛故;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行法施慈,無遺惜故;行持戒慈,化毀禁故;行忍辱慈,護彼我故;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行禪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型慈,無不知時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現故;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行深心慈,無雜行故;行無誑慈,不虛假故;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菩薩之慈,為若此也。」

如何理解佛法裡貪嗔痴的 貪 以及十二因緣裡的 愛

下面講的輪迴是大腦的意識活動 一 十二因緣是五蘊輪迴描述。五蘊是結構性描述,輪迴是流程描述。二 推動輪迴的動力是對五蘊的執取 受 愛 取 有,在這裡大腦分泌獎賞的化學物質 三 對 樂受 產生執取,推動的輪迴模式就是 貪 四 對 苦受 產生執取,推動的輪迴就是 嗔 五 深陷輪迴不自知就是 痴 六 痴 ...

如何理解愛與聖母病?

陶博文 愛是自己無條件奉獻的一種體現。聖母病,多數於以自身為出發點考慮要求其它人也無條件為自己覺得需要幫助的人或者事情無條件奉獻。通常喜歡言語上對某某事情表示關心,並且覺得其他人應當理所當然的幫助需要者。 言軒 個人認為愛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另外,不以善小而不...

怎麼理解愛情裡的佔有慾?

浮生若夢灬 不知道這是不是因人或者因星座什麼的而已 以我乙個摩羯來說,佔有慾超級強,不僅僅是對戀人,甚至是對很好的朋友,都想成為彼此是關係最好的。另一方面,如果是一般朋友,會懶得去維持。就是說,要麼是最好,要麼就不要。 久慈雲 我覺得大部分人是這樣的,有的時候哪怕只是對有好感的人都會有 要是他是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