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術家多是長髮?

時間 2021-05-29 22:24:17

1樓:

我以前對頭髮是無所謂的,一般都是去理髮店理商務髮型,但是改了畫風之後髮型成了乙個嚴重的問題。掉頭髮這件事情在平時不算什麼,掉也就掉了,掃掃地就好。有時候會有那麼一兩根頭髮粘到畫上,以前畫風比較粗獷,把畫上的頭髮摘下來後繼續畫並不影響畫面效果。

現在畫的畫比較細膩,也比較平,如果頭髮黏到畫上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特別是短髮粘在畫上面時在不破壞畫面的情況下把頭髮摘下來是不可能的。後來我就面臨了三個選擇:光頭、戴帽子、留長髮紮起來。

我一向不喜歡戴帽子,很不舒服。至於光頭,我以前留過,太像《征服》裡的孫紅雷了,給人印象不親切。所以最後剩下的選項就是留長髮紮起來。

長髮如果處理好了跟西裝襯衫還是挺配的。

2樓:

問題就是誤解。

我總覺得,各個行業裡邊把心思花在行頭上希望外行一眼識別出來的,總是最容易被看見的。但不代表這樣的人是主流,通常情況下,這種人作品普遍差一級,信心普遍差兩級。

我們現在如果有條件,召集全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站出來,你會發現,最成功的裡邊髮型特別短和正常的最多,因為這樣好打理,也不需要張揚個什麼名堂。

大眾多藝術家的理解上有個很大的誤區,覺得藝術家一定是不一樣的。某種層面上這個話可能沒有錯,但是你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往往和普通人一樣,你沒有意識到的地方恰恰才是不一樣的。

3樓:阿芮在此

居然看到上面 @黃藥師 說有人穿著白襯衫畫畫照樣乾淨,太厲害了,不知是什麼畫種的啊??我和周圍的人畫油畫就算穿著大圍裙也沒法控制身上不出現顏料,我們要是穿個百十塊的衣服,就算有圍裙也會不小心蹭上顏料啊,洗不乾淨很肉疼的啊,不是我們不想穿乾淨優雅的衣服,而是沒錢啊、沒錢!當然,不畫畫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穿的人模人樣的。

話說男生留長頭髮,只要不是殺馬特造型,我覺得都挺正常,那就是一種髮型,就像板寸也是一種髮型一樣。不過70、80、年代的那些人,估計是為了特立獨行。老師是70年代的人,他說當初留長髮就是為了彰顯個性,來表示『』我與大眾是不同的『』,他認為那是一種反叛精神,現在的孩子已經沒有多少反叛的了。

我認為現在留長髮的已經用這個來無法表達他的特立獨行了。

2014.8.17看到了陳丹青寫的一篇文章《城市、藝術、藝術家》摘第一段。

「當不成作家當畫家,當不了畫家,索性留長頭髮打大領結了事。」這是上世紀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不料此後,長頭髮青年還是一茬一茬冒出來:

我自己,年少時才畫幾筆畫,出道成功遠得還沒譜,怎麼辦呢,管他娘,先留起滿腦袋的長頭髮!

4樓:王琨

為了與眾不同尋求關注,另外畫如其人造型獨特藏家更會感覺其作品不落俗套。但也不一定光頭才吸引人注意,例如喜愛名牌西服的曾梵志,光頭的方力鈞、岳敏君等大牌藝術家,他們的獨特造型也是引起關注與熱議從而完成自我操作的途徑。

為什麼很多藝術家成名都是在逝世以後,藝術家是不是應該開一檔綜藝?

琉時 首先並不是很多藝術家成名都是在逝世後,當然像梵谷等一生窮困潦倒而逝世後成名的也很多。畢卡索,雖然我很質疑他的人品但是不可質疑的是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很出名了。現在去看他許久以前的寫實作品可以看到他的繪畫記憶在少年時代就已經非常高超。拉斐爾也一樣,文藝復興後三傑 中最年輕的一位。其實很多人都在活著的...

藝術家知道自己是藝術家嗎?

穿褲子的雲 並不贊同很多人的觀點,感覺大家還是把藝術放在象牙塔裡去仰視,我是美院學生,藝術發展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就當代藝術而言,所謂的很多知名藝術家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 我覺得身份認識是每個藝術家的必修 而且會刻意製造事件,裡面多多少少會有自我營銷的成分,舉乙個現實的例子,劉小東 中國當代知...

藝術的意義更多是對藝術家自身還是對於這個世界呢?

皮凱 這個問題挺好,不過仔細考慮其實都對,藝術分很多板塊,繪畫 雕塑 裝置 影像 行為等,我認為繪畫尤為獨特,有了攝影 特效等科技手段後任然沒有被取代。繪畫更多的還是對於自身,是用來找尋自我的,不用對任何負責,呂佩爾茲曾說 藝術沒有任何社會使命,它不是人們達到目的的手段,否則就是對藝術的褻瀆。藝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