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時間 2021-05-05 23:16:49

1樓:qrh1980

這只是一場夢,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顯現上,有佛降生說法涅槃,但這只是一場夢,夢裡都是假的,我們在借假修真

時間空間都是假像,不然怎麼解釋黃粱美夢,南柯一夢;布袋和尚布袋裝宇宙,公尺拉日巴鑽牛角

一切大小,長短,來去。。。都是夢裡的假立

《金剛經》宣說了了義的大空性,乃至密法大圓滿的境界。。。非常殊勝!!!

2樓:雨籲

如來者,空也,非真非假,非增非減,非垢非淨,非生非死,諸法原本空相,諸法原本空性。

此中奧妙,非言語所能解釋,亦非言語不能解釋,但需覺察覺照,心中牢記三法印,便能窺之。

3樓:易心股道

這應該是「悟」的真相。悟不了的話就算懂了佛理,也相信這句話,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也只是知道而已。因為已經寫的很明白了,不是從哪來,也不是到哪去,從沒有來,也不會去,所以是如來。

4樓:劍無動

簡單來說,來去為二元分別對立相,二元對立分別相之上歸於一合相,即無善無惡,無淨無穢。而如來離一切相,也離一合相,是故如來無來無去

5樓:歸一

如來有其佛心有其法性,遍布十方世界,住在眾生心中,所以說眾生偕有佛性也叫本性,佛性本善,教化眾生,善言,善行,善念,善始,善終,心身性合一,入大道,與佛不二。

6樓:Delphi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一下這個問題(由於佛教來自印度,很多時候用漢譯的經典雖然看起來高深莫測,玄之又玄,但已經很難反映其真實本意,故而回到本源,可能更合適一些,這樣的情況在佛典裡不勝列舉)

如來,梵文tathagata(為方便起見此處恕不寫天城體而僅用拉丁轉寫),tatha 梵文,如是,這樣,如此,gata 梵文,來或者去,移動,運動,執行,走,是該動詞的分詞形式,所以「如來」一詞的梵文本意是像這樣來(或者像這樣去)

梵語對此的解釋,涉及到古代中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對於中中國人而言,來和去有很明顯的差別,越來越靠近我,或者這邊,就是來,越來越遠離我,或者這邊,就是去,來就是來,去就是去,所以二者決不可混用,因為有著明顯區別

但是對於古代印度人而言, 來和去顯然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它們的共性就是移動或者運動,或者走,乙個隱藏的,早已司空見慣而往往基本易被忽略的事實是,因為前提設定了「我」, 有「我」的存在,所以才會有靠近「我」才會有「來」的說法,離開「我」才會有去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區分來和去之前,已經設定了乙個前提,就是「我」的存在,這對於古代中中國人而言,顯然是顯而易見,毫無疑問且習以為常的,從來沒有人思考過這樣的設定是否本來就是正確,就是必要且合理,是否已經陷入到某種偏見裡去,因為中國古代文化思考的主題並不是這些問題。但是這樣的問題印度人卻很關注,他們認為,對「我」的執著成為了修行和解脫的最大障礙,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去「我見」,破「我執」,修行的結果就是能夠做到「無我」,對於佛而言,顯然已經達到這一一種境界。故而當「無我」成為一種修行後的境界,「我」這樣的設定便只能是不合理且不必要的(《金剛經》裡有「無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而佛經裡常用的一句便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所以當「我」被去除以後,那麼也就沒有參照物和標準,也就無所謂「來」,無所謂「去」,來和去本來就是相對的,沒有根本的,原則上的,實質性的差別,所以如來和善逝雖然表面看不同,實則同一,故而如來,又稱善逝, 如來即是善逝,善逝即是如來,反映了佛教裡的沒有分別心,而不執著的思想。

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最後不譯的部分「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根據佛經翻譯原則,屬於咒語部分是不能翻譯的,但是如果要去搞懂其中的含義,這裡的揭諦,便是梵文gate的含義,也同時可以認為是來或者去的含義

由於中中國人和印度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語言又是反映思維的一種媒介和工具,漢語或許可以很好的詮釋本土的語言,對於印度人的這種思維在表達上卻無能為力,沒有乙個漢語詞彙能夠同時反映來和去,所以在佛典裡,常常只用如來來指代佛,或者稱善逝,卻無法同時說明這兩種狀態,導致不能從根本上來反映佛的法力,境界和內涵。故而由於缺乏和梵語「tathagata」這樣的詞彙,如來這個詞也只能認為是乙個「方便」之名。

至於經書裡翻譯後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差不多能夠說明這個觀點。佛的法力神通由此可見,如來作為一種「意譯」,似乎能看到的是,對佛而言,即來即去,無來無去,似來似去,非來非去,神通廣大,隨心所欲,玄之又玄(類似《莊子》逍遙遊裡的至人無己,不受拘束),而對人而言,則是稱名即到,有求必應。不過對於如來的最根本最究竟的解釋,似乎還是應該從梵文本身出發。

尤其是對於認知到「我」與「無我」這一詞彙背後所反映的根本問題,對於修行,境界和超脫的理念,更是如此。(這個問題似乎已經觸及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裡的乙個核心問題)

後來所謂的真如,一體真如,當然也是來自如來這個詞,但是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漢化痕跡,顯得高深莫測(可能和東晉十六國南北朝的胡僧或者漢僧翻譯有關)

這裡提一下印度人的思維方式,確實與眾不同,這個以修行作為最高境界,至今尚存在種姓制度,以超脫輪迴為根本要旨的民族,有何世界上很多民族明顯不同的思考,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語言文字裡都明顯的區分了來和去,但在印度,這種行為可以是無差別的,背後反映的是超脫自我,與梵合一,或者「無我」的高深思想。

(關於這個詞,之前在峨眉山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時候, 向斯里蘭卡來的一位高僧請教過,後來北大梵文-巴利文貝葉經中心的一位老師也給出了相關解釋)

經上說自性如來藏就象鏡子,寂滅湛然,無失無得,無生無滅,不苟不淨,即真如空性心,為什麼又說自性光明?

楊一心 一 梵語tatha gata garbha。指於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之本來清淨 即自性清淨 的如來法身。蓋如來藏雖覆藏於煩惱中,卻不為煩惱所汙,具足本來絕對清淨而永遠不變之本性。又一切染汙與清淨之現象,皆緣如來藏而起之教法,即稱如來藏緣起。經論中常以該思想闡明人之迷 悟對立意義。勝鬘經...

怎樣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favorite 引用原句 清 張岱 公祭祁夫人文 眉公曰 丈夫有德便 辯 是才,女子無才便 辯 是德。此語殊為未確。意思是 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緣故。這句話真實的意思是說,女子不與人爭辯 不三八不潑婦罵街你想想看到的影視劇那種大家閨秀,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 理解非理解, 是名理解是啥啊

護法居士 學佛不應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是放逸 奔走世間。於是撞上哪樣就求 理解 哪樣,於是冒出許許多多這種型別的問題 十萬個好奇 怎樣克制上網找跟自己的堂妹一樣大的女生的圖片啊?是不是腎氣不足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世間福報啊?如果有告白被你拒絕的人請你說一句佛經經文當作離別,你會說哪句佛經經文?大家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