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十三邀出的《偏見》這本書?

時間 2021-05-12 17:22:07

1樓:事實解說家

裡面的故事好幾個至少用心去解讀了的,不過實話實話,別老是著迷這些東西,裡面的東西大多是比較壓抑與抽象的,你沒有經歷過時代的洗禮,你怎麼能讀出那裡面的意味?

就像採訪賈導的時候,賈導說他研究外星人,許知遠笑了!!!

你知道裡面的深層次含義嗎???可能你看了也不懂,好好做你的花朵吧,外面雨大...

2樓:遊心ME

「偏見」是乙個不那麼正面的詞,一般是與對方意見不一,觀點相背,激烈辯論的時候,扣給對方的一頂帽子---你不客觀、不中立,屁股不端正。

十三邀和許知遠卻早早就把自己定位在「偏見」上,這很誠實。人最難認識自己,「偏見」從來都是用在別人身上的,給別人扣的盆子,自己永遠都「偉光正」。不過所有的修行都注重反察諸己,不從自身下手,談何成長與進步呢。

偏見引入了全新的視角,這種新是相對於這個時代的大流和其他訪談節目而言,正是因為這種「新」與時代格格不入,許知遠才會遭受那麼多「攻擊」。

採訪物件基本是知名公眾人物,既然公眾,必然在行為變現上順應了大流與形勢,否則怎麼可能公眾。順應公眾,滿足公眾的背後,他們有其他的看法嗎?他們有內心的獨白嗎?

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一致嗎?許知遠很好奇,很想看看面具下面是什麼,內心是什麼?

許知遠的詞彙中高頻出現「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偉大與庸俗」,各種對比,以此勾起對方內心期盼,激勵對方吐露心聲。

受訪物件的基本表現為3種:

1.壓根就沒有許知遠期盼的那種內心藏著精英與偉大追求的人,這種人許知遠要麼憤怒,要麼毫無所獲,採訪二次元那集,許知遠很多時候鼓著腮幫子漲紅了臉,這大概代表完全不理解不接受。

2.還要依靠公眾身份做生意追求更多財富利益的人,一般都回答得謹慎和保留,欲言又止彎彎繞,總之是不能得罪公眾,又不能太俗,總要表達些內心追求,流量型娛樂人物多是這個路數。

3.學者型或真正的文藝大家往往放得開,功成名就,不依靠流量,更加自我,內心表達得最徹底。從另一層面來說,他們的學識和思考也讓他們有更成熟的觀點。

許知遠在這塊是得到最多共鳴,往往是喝著咖啡,嚼著東西,樂不可支。

偏見在許知遠和十三邀這裡,是一種切入角度和立足點,用以挑戰當下大眾文化精神生活,而它並不刻意,不以直賣乖,偏見與許知遠的特質完美貼合。

有偏見,就必然有衝突,許知遠帶著偏見進來,與受訪物件交流與交鋒中,雙方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理解,至少知道對方行為背後的緣由。很多時候許知遠仍然帶著偏見離開,但這份偏見多了乙份理解和包容。

也許不能把許知遠和十三邀定義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碎片化、娛樂化、缺乏思考自省時代背景下,必然有人走不一樣的路,發不一樣的聲音,讓人看到思考、反省、不同,也許這些都不新鮮,但放在當下大環境中,他又是太新鮮了。

時代需要這種帶著思考和自省的「偏見」。

如何看待十三邀又出了十三遊?

為什麼會出 十三遊 許知遠在自己錄製的VLOG裡說,本來他是帶著明確的問題來到日本去訪談的,但是兩個意外的發生,讓本來乙個明確的訪談,變成了乙個不知道答案,迷失在過程裡的談話。第乙個意外是新冠疫情的發生,導致原來正常運轉的日本忽然停擺 第二個意外是許知遠確實在訪談的過程中迷失了,這對於受過嚴格邏輯思...

如何看待姜文上《十三邀》?

一陸風景 說說感觸比較深的幾點。1.前面談及電影 藝術創作時,姜文游刃有餘,稍顯漫不經心,眼神遊蕩在窗外世界,與許鮮有交匯,兩人缺少思維火花 唯獨後面談到與母親的關係 生活的失敗感時,他真誠而急切,一直保持與許的眼神交流,那種真誠的傾訴欲和無助感讓人動容。原來他內心也是個孩子啊。原來人不論走多遠,有...

如何看待《劍來》這本書?

劍來的背景是聖地因革命傾頹作為大背景展開的。這就好像蘇聯共產革命失敗變得渣都不剩,蘇聯被全世界包圍就算輸了還能剩下個俄羅斯繼續影響世界走勢 劍來裡面的聖地勢力就真的只有乙個小鎮了。世界觀完全不符合常理吧。 燃燒的泡沫 劍來,看得出作者野心很大,儒釋道 諸子百家的道理,各個天下的千奇百怪 奇人異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