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帝俊是帝舜

時間 2021-05-11 23:58:28

1樓:蘇漢澤

謝要。先上結論,「俊」、「舜」二字很可能源於「峻」,最終溯源則是「畯」。而「畯」或許跟帝高陽有關,「峻」或許跟帝高辛有關。(這或許就是帝俊似乎是五帝之外的,但在古籍中出現頻率卻不低的原因)

詳細解說前,有個基本觀點要先表明,那就是我們的五帝神話,就其核心而言,都是上古各個農業階段的濃縮與神化。參看:黃帝真的存在嗎

於是同乙個階段有不同的帝稱很正常,甚至同乙個帝稱卻表示不同階段也是可能發生的。

但五帝帝號的次序,《史記》所載我認為就是結論:有熊-高陽-高辛-陶唐-有虞。

下面正式解析:先來看看「畯」,「畯」今音同「俊」,構形演化如下:

其右部構件在甲骨文中是乙個跪坐的人上部復合了古文「以」,而在篆文中右部結構為從允從止。其含義很可能是對自己(的所有物)狀態滿意。

而「田」字最初表示的是水田,其阡陌構形就是為了蓄留雨水,而最早的旱田,阡陌不是必須的,反而是種費力不討好的累贅。

因此,「畯」字構形的表面含義是對水田的出產滿意。但同樣耕作水平的水田,向陽與背陽位置的產量差別肯定很大。所以「畯」包含了向陽耕作的含義。

而帝號高陽的含義,在我看來就是提倡向陽耕作的歷史階段。所以「畯」與高陽(族)扯得上關係。

因為「畯」包含讚許(評判)含義,所以後來西周時引申出「管理奴隸耕種的官」這種相關含義

帝高陽又名顓頊(顓頊),顓頊二字後起。稍早的「頊」字古文構形如下:

其右部構件與「夏」字金文有相當相似度:

因此,「頊」從玉從夏,現其發音也是夏玉切。估計就是諸夏各部落的首領(巫師屬性,而非軍事首領)。而「顓」從耑從頁,含義估計與「優」類似。

所以,很可能顓頊、蚩尤相對。甚至兩者是含義接近的兩個詞,即「蚩」是根據「頊」或者「顓頊」的發音另造的表示原屬「顓頊」同族,後來沾染南蠻飲食習俗(吃魚蛇之類鱗蟲)的部落。

因此顓頊某種程度等於「夏王(諸夏部落,非夏朝)」。這也就是為何顓頊在某些古代典籍中出現頻率也很高的原因。

至於「峻」相對晚起:

其最初構形在「畯」的基礎上加構件山,從直接構形來理解,金文「峻」加構件山是對「畯」的限定,大致是專指旱田產量令人滿意。

因而,金文「峻」很可能不是「峻」的古文,而是「舜」的古文:

金文「舜(峻)」的左部山田構形或許不好理解,戰國文字變成了下部的火土。右部的古文夋變成了上部的允。

之後漢印(隸書)經過兩次結構變化,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楷體「舜」。

竹簡中,「舜」上部從允有很清晰的

而金文「畯」的右部夋在金文中簡化為允並不少見,甚至同乙個鼎器中從夋與從允共存:

所以,「舜」極可能是「畯」的分化字,而帝俊又有作帝夋的,作為構件,夋最早估計是見於「畯」字,而「俊」字晚起,因而夋基本上就是「畯」的減省,後來加構件人特指帝夋(畯或金文舜)。

至於「畯」為何分化出金文「舜」,那就可能與帝高辛(族)有關了。

南方雨水充沛,水稻又在水田種植,所以單乙個「高陽(向陽)」就能解決基本種植問題(收割也用拔的)

但北方或者山丘之類的高地,就只能種植稷、黍一類耐旱的穀物。但在旱地收割,可就是個麻煩事,於是北方地區就有部落發明了收割工具「辛」(參看天干地支在古代的真實含義),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是後來的高辛了。

當然,只解決收割並不能帶來高產,還必須配合翻土(丙)。辛+ 丙就是商(為何用「商」這個字表示買賣),所以殷商很自然的就追溯到帝嚳高辛,當然這是《史記》的記載。

那麼商人自己認為的祖宗呢,甲骨文裡還真有:那就是「夒」,有意思的是,部分甲骨文「夒」還真和「辛」有點關聯:

這幾個甲骨文「夒」的共同特徵為持刀、蹲立。與天乾「辛」所代表的收割穀物的狀態正相符,其含義極可能表示乙個正蹲立收割的人。

「嚳(嚳)」字也後起,《說文》認為:「從告,學省聲」。我以為「嚳」字的發音更可能源於構件告,而「告」的發音與「夒」在古代也可能相近。而根據發音與春秋時期的金文「夒」

「夒」在篆文中出現「嚳」的訛變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於是《史記》中的帝嚳(嚳),很可能就是殷商先祖「夒」。而「夒」又極可能指向高辛。

所以,梳理帝俊、帝舜、商高祖夒、帝嚳、帝顓頊等幾個在典籍中顯得很混亂的名字,以高陽-高辛兩個帝號(農業階段)為底線或者比較容易把握各種典籍的相關記載。

比如幾個前面答主所提到的基本衝突:

商高祖夒是帝堯的下臣——在那個階段,夒還是夒而不是帝嚳,夒學高辛,而不是高辛。

而「夔」恐怕與「夒」最初是含義完全不同的兩個字。黃帝殺夔而非殺夒。

至於題幹描述提到的帝堯(堯),與帝號陶唐基本相互鎖死。「鴻」古文從工從隹:

「工」在金文中才分化出「巨」字,也就是說甲骨文「鴻」極可能並不表示「鴻大」一類的含義。最初的「工」最初更多的表示工具、工事、工整等後天加工相關的事物。而「隹」最初表示的是翅展很寬的鳥類(能滑翔,候鳥或猛禽)。

鳥類能做的工事,除了窩,或許沒有其他了。而做窩最講究(工整)的,可能非燕子莫屬。所以,甲骨文「鴻」本義極可能是燕子。

巧合的是殷人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於是帝鴻很可能最初為商祖夒的別稱。

而高辛(族)旱作農業的前身就是炎帝,而炎黃又兼併了。於是黃帝生帝鴻(高辛)在北方的農業時代演變上是說的通的。

而燕子銜泥做窩與製陶某種程度很相似,都是用軟的泥土做成硬的器具。因此帝鴻後來又指帝堯(帝陶唐)也是可能性比較大的事。以上。

2樓:曾天山

帝俊是《山海經》中的一位重量級人物,是在《山海經》中描述最為豐富的一位遠古帝王。但帝俊在其他古文獻中並未出現,所以「帝俊」的身份成為了《山海經》研究的乙個熱點。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來印證《山海經》中的「帝俊」到底接近於哪一位遠古帝王。

第一,《大荒西經》記載:「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而古文獻均記載后稷是帝嚳所生,如《周本紀》就很明確: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

」所以從后稷生父的記載看,帝俊即帝嚳。

第二,《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海內經》的這一記載與古籍《帝王世紀》是非常類似的:

「羿有窮氏,未聞其姓,其先帝嚳。以世掌射故,以是加賜以弓矢,封之於鉏,為帝司射。歷唐及虞、夏,至羿。

」夏代的后羿,其祖先被帝嚳賜與弓矢,為掌射之族。通過《帝王世紀》與《海內經》對羿的記載來判斷,帝俊即帝嚳。

第三,《大荒南經》說:「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而《大荒西經》也記載: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帝俊的二個妻子,都與遠古的天文測量相關,遠古時期的天文觀測執行,帝俊是一位重要的參與者。而《國語周語》的記載,則表明了帝顓頊與帝嚳,是最早進行天文觀測的遠古帝王。

《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

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國語》的記載,述說了帝嚳接替顓頊,進行遠古天文觀測的歷史。所以從天文觀測的遠古記載來看,帝俊無疑即為帝嚳。

帝顓頊授帝嚳於北維

第四,《海內經》:「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而這實際即為著名的帝嚳八子的記載。

《史記》說:「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左傳》也同時記載: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帝俊有子八子的記載,與高辛氏帝嚳八元的文獻記載,是完全符合的。

第五,確定帝俊的身份,還必須研究帝俊的地理位置,作為終極判別。《大荒東經》的記載:「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

惟帝俊下友。帝下兩罈,採鳥是司。」《大荒東經》的地理研究很明確地指出:

五採之鳥與帝下兩罈,位於嚳亳正南280公里處。五採之鳥與帝下兩罈,正處於帝嚳的統治範圍之內。而《大荒東經》所描述的這一區域,距離其他遠古帝王的核心區域,均十分遙遠。

而這一地理區域,同時產生過帝嚳的著名傳說,如《後漢書》記載了高辛氏與槃瓠之事。所以從《山海經》地理研究的角度,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帝俊只可能是帝嚳!

最後的結論:通過以上的五個方面的研究表明,《山海經》所記錄的帝俊,即是歷史上著名的高辛氏帝嚳,是商周之父,天文之祖,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

3樓:殷祈

帝俊,即夋便是帝舜的結論,我直接貼《商代史》原文論證出來,你看了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同乙個人了!

夋、帝俊、帝嚳、帝舜、高祖夒、夔……可能就是同一人!

4樓:「已登出」

謝 @剛剛不將就 邀,但我確實理解不了上古這一鍋粥。

帝俊是《山海經》裡的人物,因為傳頌、後世傳抄和刻意地修改,裡面的一些東西可能會和其他文獻絞在一起,有看著很彆扭。

《山海經》提到帝俊的條目摘抄如下:

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大荒東經)

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大荒南經)

帝俊生季釐。

帝俊生后稷。(大荒西經)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大荒西經)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海內經)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海內經)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海內經)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海內經)

(這生殖能力!)

此外,郭璞注山海經補充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亦舜字假借音也。

宜為嚳,嚳第二妃生后稷也。(郭璞認為「帝俊生后稷」抄錯了,但有人認為俊就是嚳)

在之後就是王國維的觀點:

諸書作嚳或俈者,與夒字聲相近。其或作夋者,則又夒字之訛也。(《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另外,有的地方說,俊和踆都是蹲的意思。

到此為止,據此傳說時代近2023年後的《山海經》,蒐集(和編纂)了七七八八的事蹟,描繪了乙個行走的生育機器,又500年後,郭璞把它和帝舜聯絡在一起,又2023年後,王國維結合甲骨卜辭和前人的類似方法得出的推測,把它和帝嚳聯絡在一起。

不管怎麼樣,商人是怎麼稱呼自己這位先君的呢?

等等,假設帝俊=帝嚳=夒,他娶了有邰氏生后稷,有娀氏生子棄,陳豐氏生子放勳,娵訾氏生子摯。后稷的部落後來叫周,棄的部落後來叫商,摯繼承了嚳的部落,後來放勳奪取了它殺了摯,老爺子又殺了回來,改稱舜。

所以中國三代及之前的歷史就是乙個大型爭家產的歷史嗎?

再等等,舜還娶了堯的女兒娥皇、女英,所以,???

舜帝是黃帝後裔還是東夷人

訫立史 同大多數上古傳說中的首領一樣,舜也是被整合過的,只是舜被整合的年代相對較早,應該是在戰國中期。舜的源頭有二,乙個是燕山同太行山的交匯地,今北京延慶至河北涿鹿一帶,這也是媯姓的發源地,古稱媯州,而今尚有一條媯水河,史記 五帝本紀 提及的 媯汭 即在此處,而嫁二女於舜的堯的祖源地在稍南一點的今河...

慶帝為啥要殺梅執禮?

兜兜轉轉 上面高讚答案說 做成馬匪截殺吧 和 被當做馬匪截殺 是bug,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再往深層次想想,可能真的被殺了。慶帝的目的就是敲打太子,既然安排了監察院去截殺,監察院是什麼機構?皇帝親自下旨處理的事情,監察院怎麼可能不認真執行?我猜過程可能是這樣,慶帝讓梅執禮晚點起床,梅執禮想通了皇帝準...

帝俊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

大石 郭沫若完結雖然不保 但是對於帝俊其人的見解還是有的 顯然帝俊和女媧伏羲皋陶少昊都是東夷體系,是遠古東夷人的神,也是商民崇拜的上帝 周人整合神話時將,東夷神話分拆吸收,併入成新的神話體系帝俊的事蹟一部分給了帝舜,一部分分拆給了帝嚳,然後帝俊就消失了而中國神話難,在於不成型,歷代收入的記述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