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論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時間 2021-05-11 13:25:33

1樓:歸舟

中論,無分別心。

不求則不生,不住則不滅,都是指本心,本性。

乙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愛乙個人,但不要存[我一定要愛這個人的想法(既不求)],也不存[我愛他所以他也要愛我的想法(既不住)]。因為你的愛來自於本心,就不會說他對我不好我就不愛他,只有這樣愛的雙方才能自在長久。

2樓:lbdv001

古代並不講這八個不(其實是八個無),從來不把八個不放在同乙個層次。六朝時三論宗的祖師吉藏分四門來講這八個不,他叫四門二諦,其實等於我們講四重緣起。生滅是業因,因緣成熟了,影像顯現了,我們就說生了,條件變了,影像不再顯現,就說滅了。

否定這個,所以說無生無滅。

什麼叫常斷,不常不斷。常斷是相依緣起。心跟外境是相依的,外境在這裡,心看見這個外境,或者觸到這個外境,或者嗅到這個外境,等等,我們的識就起功能了。

假如我們的心不去緣這個外境,識是不起功能的,這就有了常斷的問題。假如認識到心識跟外境相依,內識跟外境相依,就曉得,其實不是我們這個識常或者識斷,也不是外境常也不是外境斷,只是心識緣不緣那個外境而起功能而已。所以說無常無斷。

不一不異是相對緣起。心性是輪迴,法性是涅槃,假如這樣講的話,那麼輪迴與涅槃相對,心性法性相對。心性是異,每乙個心性是不同的,可是法性是一,法性是唯一。

那麼是一還是異呢?是一還是多呢?異等於多,否定這個多,也不一,也不多。

心性等於法性。心性既然是多,我們就不能說法性是一,可是法性是一,也不能講心性是一。所以說不一也不異。

這是相對緣起。

不來不去是相礙緣起了。為什麼我們看見有來有去?來,是時間與空間的相礙。

我們住在這裡,變成住到那裡,我們說去。從那裡變成到這裡,經過一段時間,我們說來了。其實是時空的相礙,也是乙個影像。

從四重緣起就可以了解八不了,八不,就是八邊,八個邊見。如果從四重緣起來看,把四重緣起重重超越來看,就是平等而周遍了,都是影像的顯現,顯現出來都是現象,如果我們給現象乙個概念地看現象,我們就落在概念去理解來去常斷生滅了。離開概念就離八邊了,就八種邊見都沒有了。

3樓:Cherish168

法相是想續的,比如你在二樓看一樓,你是在上面,但是三樓的人認為你是在下面。所以凡定義都是建立在某個東西的基礎,法無定法,是名佛法。《無量義經》:

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

4樓:如心長行

停馬路上打雙閃待著,回頭看,地平線發現有個車,這車於你,叫生。

越走越近,這叫來。

等他超了你,越走越遠了,這叫去。

去到小黑點越來越小,到地平線上看不見了,這叫滅。

坐路邊看一天,來來往往好多車,他們近了,路過,遠了,沒有哪個停下來,給你遞一罐啤酒,和你一同坐下來聊聊家常,都會走的,這叫斷。

你坐在這,看著這條路,發現它承載著的單車馬車跑車卡車……從早到晚,這叫常。

可這條路,始終在這,不來不去,車來不增,車去不減。

夜幕降臨,你抬起頭看到了雄渾瑰偉的宇宙。

祂的群星閃耀著造物的光輝,

超新星從烈火中誕生。

恆星在無形的閉環中安住。

紅巨星即將綻放變異。

黑洞是存在的毀滅。

你忽然想到,生住異滅的,都是物體。

放到事情上,叫成住壞空。

放到生命上,叫生老病死。

可是無論人事物如何演化,生滅來去垢淨增減,都是有參照物的,觀察者個體的位置就是參照。整體,不一不異。

宇宙沒有參照物,沒有個體,只有祂自己,只有祂全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證不二時,能所雙亡(通「無」),法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識得一,萬事畢。

識得整體,原來個體執著即有,了執即悟,自願放棄個體的執著,無業無緣,無輪迴無生死。

再無疑惑。

5樓:比丘法一

此龍樹菩薩之八不偈所指核心即是所謂之中道。中道者,必定須有「不生不滅」法可立者才可名為中道,這個法就萬法之真如自性。偏離這個真實中道來演說八不中道偈,必落頑空斷滅見,乃學佛之大忌!

6樓:沒想好

一切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有,比如汽車,是由金屬橡膠玻璃等各種物件組成,這些物件不存在了,汽車就不存在了,所以汽車並非真的生成了,故說是不生,既然不生,當然不滅,其餘也是。

7樓:Hao Ma

有生必有滅,自性無生滅。

常斷皆邪執,中道非兩邊。

一則失分別,異即違實際。

如來無所來,亦無所從去。

如來善說因緣法,遠離生滅、常斷、一異、來去諸戲論。

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四句者,是世間言說,若出四句者,則不墮四句。

8樓:心無所行

不要試圖用腦子理解,只要你是用腦子分析而理解的,你就一定沒有理解。

這不是理論,是對實情的反映,你要做的是去實際觀察,而不是用腦子分析。

9樓:陳誠

中道=不可再分的真理=連續統(0,1)範疇裡的變數=不可思議的概念=理論尷尬卻實際存在的無為法=介於陰陽兩端的第一且僅乙個微觀的內因。

假設:「無」之概念=0,「有」之概念=1,一切自然法(實際存在的概念和實事)=(0,1),一切非自然法(理論存在而實際不存在的概念)=(負無窮,0】∪【1,正無窮)。那麼,一切自然法的本質——真理,是:

不可思議的中道——在有與無之間的變數概念。

論題:真理,是:自然界裡,不被思議的變數概念。

論據:如果存在「有」之概念,就是說,如果真理是「有」,並且,真理是第乙個且僅乙個全宇宙的內因,那麼,在真理之前的第零個內因,應該且只能是「無」之概念。但是,「無」之內因,不應該且不能夠生出「有」之結果,因此,真理不是有。

如果存在「無」之概念,就是說,如果真理是「無」,並且,真理的功能,包括派生出全宇宙之結果,那麼,全宇宙,也應該且只能是「無」之概念。但是,至少,人類是含有感情(苦樂)等實事的,因此,真理不是無。

因此,理論上的真理,是:不可思議的概念——定義域【(負無窮,0)∪(0,1)∪(1,正無窮)】裡的變數。

另外,只有定義域(0,1)裡的變數概念,屬於自然法——實際存在的概念和實事。

因此,理論存在且實際存在的真理,是:在定義域(有之概念,無之概念)裡的變數概念。

10樓:淨海潮水

龍樹菩薩的中論,講的就是諸法的,實相(不生)。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已經是屬於結論了。

中觀核心要義在於,破除,各種我們,經常存在的,對事物,概念的錯誤思維邏輯,思維執見,思維陷阱。

從而,明了,諸法無我,無生,斷除我見,自性見,達於般若空慧。

只能證,如要解釋,只能研讀原典。

11樓:三步一顛

這一句舉個例子,如瓶與瓶概念。瓶與瓶的概念是「不生亦不滅」,瓶不生,瓶的概念亦不生,瓶不滅,瓶的概念亦不滅;「不常亦不斷」瓶非常,瓶的概念亦非常,瓶不滅,瓶體概念不滅;「不一亦不異」瓶與瓶的概念非一亦非異;「不來亦不去」瓶與瓶的概念是不從那邊來,也不去到彼邊。這個例子,是便於理解,但這四句真正的意思是指出諸法的法性是畢竟空。

12樓:一笑而過

為什麼這裡我對你強調實修實證的重要性?因為你所問的,是非言語思維分別的事……此為實修實證的如是如實的實相證境,不從他聞,不由思知……是屬於個人各別實修自證智所內證的行境……

所以,如果勉強回答說,就是無可理解的不可思議,如人飲水……

13樓:五道十地功德悉圓滿

呵呵,這可不是一二三四五句話解釋得清楚的。您得系統的學習中觀。

推薦入行論的智慧型品,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中觀莊嚴論。

14樓:

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

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

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滅我我所故,名得無我智。

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

得無我智者,是人為希有。

內外我我所,盡滅無有故;

諸受即為滅,受滅則身滅。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

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

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

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

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

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

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

諸闢支佛智,從於遠離生。

不生亦不滅。

『世間有邊,世間沒有邊』

不常亦不斷。

『世間是常,世間是斷』

不一亦不異。

『生命和身體是同一樣東西,生命是一樣東西,身體是另一樣東西』不來亦不出。

『如來死後還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説中第一。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請問虛空也是不生不滅的嗎?如果虛空是不生不滅的那為什麼不說虛空就是空性呢?

大樹 感覺像莊子寓言故事,虛空等於如來,夠狠夠簡潔。但是,古人不知道虛空也是一種物質,虛空也會扭曲變形甚至消失,文殊師利菩薩若是知道這個原理,還會用虛空比喻如來嗎?不是比喻,他說,虛空即如來。 謝達 虛空是不生不滅的,但虛空不同於性空。佛教定義虛空為無色之處,意思是沒有色法的地方就是虛空。虛空本身就...

不生不滅可不可以理解為不主動生起而又能夠生起?

普波居士 不生不滅是佛法修行的證量,不是世間法所能理解的。不生不滅是離一切生滅心。就是眾生隨五欲六塵的無常生滅,起執著心,患得患失,起貪嗔痴,造殺盜淫。後隨業受報,受諸大煩惱。不生不滅就是就是讓眾生遠離這個生滅心,遠離生滅無常則離一切煩惱,離苦得樂。 佛子 可以,不主動生起而又能夠生起本身是非生滅。...

如何理解詩經「葛生」?

泊舟 葛生 或說是現存最早的悼亡之作。我認為也是現存最巔峰的悼亡之作。相較讀完蘇軾 明月夜 短松岡 的悵然,相比讀完納蘭 清淚盡 紙灰起 的心痛。讀完葛生之後,只會讓人鼻酸想哭。百歲之後,歸於其居。百歲之後,歸於其室。萬物生長,葛藤遮蓋樹梢,蘞蔓爬滿荒野。我心愛的人就葬在這裡,沒有人陪伴他,乙個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