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巴門尼德的存在

時間 2021-05-10 05:31:53

1樓:天為人綱01

上帝永恆創世既是乙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的包括一切集合的大全集合,也是出自上帝的永恆、絕對、完全的終極真理。因此,。上帝永恆創世作為存在,是乙個包括了上帝在永恆的創世活動中創造的一切事物的集合。

作為思想,上帝永恆創世也是永恆、絕對、完全的終極真理,人的一切思想也永遠只能在上帝永恆創世這個大全集合內進行。。上帝永恆創世這個大全集合對上帝來說既永遠是出自上帝的思維,也永遠是出自上帝的存在,就解決了思維與存在如何同一這個難題。

但巴門尼德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將上帝永恆創世這個上帝作為永恆本體的永恆作用與上帝這個永恆本體分清楚,所以才會產生很多誤解。因為他所說的那個不變不動、不生不滅的存在實際上就是上帝作為永恆本體的基本特徵,而現實事物顯然是有生有滅、也是會運動和變化的。因此巴門尼德沒有把本體和本體的作用分清楚,而只是用乙個存在就將本體和本體的作用混為一談,也就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

因為存在只是上帝的屬性,並不是上帝,上帝永恆創世這個大全集合作為上帝這個永恆本體的永恆作用,也理所當然具有存在的屬性,所以將上帝與存在完全劃等號,就是將本體與本體的作用混為一談,這實際上就是犯了和將上帝和世間萬事萬物等同的泛神論相同的錯誤。而且他還認為存在是球形,這更是大錯特錯。因為上帝永恆創世作為乙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的包括一切事物的大全集合,在空間上是無限擴張和膨脹的,所以不可能有任何具體、有限的形式,當然也不可能是球形。

而上帝作為終極存在,更是無形無象、無所在無所不在的本體,更不可能是球形或者任何別的具體、有限的形式。所以說,上帝永恆創世論能夠解決思維與存在如何同一這個難題,也能辨析清楚巴門尼德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錯誤。

2樓:書下的男爵

【摘抄】

聶敏裡《西方思想的起源》第二章巴門尼德的存在:

巴門尼德對「存在」的分析是在「真理之路」部分進行的。在這個部分,巴門尼德達到了純粹概念思維的思想高度,撇開了一切具有物件內容性質的考察,而徑直抓住我們思維判斷中的乙個核心詞,這就是西方語言所特有的繫詞「是」,也就是我們一再說到的那個「存在」,展開分析。實際上,整個「真理之路」就是對繫詞「是」的邏輯內涵的分析,而通過這個分析,巴門尼德也就一舉奠定了形上學本體論的基本概念架構。

巴門尼德認識到,我們對世界的全部真實的認識是通過我們關於世界的種種具體判斷來實現的,而在這些具體判斷中,繫詞「是」起到了乙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它不僅具體地將主詞和謂詞聯絡在一起,構成乙個具體的關於某個物件的判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通過它的斷定功能來表明這個判斷是關於某個物件的真實判斷,即表明這個判斷是真的。這樣,撇開判斷的具體內容,也撇開具體判斷可能出錯的問題,單單對繫詞「是」的這一判斷功能加以分析就可以表明:第一,對於思維來說,無論如何存在乙個可以最終被確定為真理的真實的認識;第二,對於思維來說,無論如何存在乙個可以最終被確定為實在的認識的物件。

前者是對認識的絕對的真理性而言的,後者是對存在的絕對的真實性而言的,而這二者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形上學本體論的基本理論架構,也構成了形上學本體論的基本理論追求。因而,形上學本體論就是活動在「是」中的思維,它通過運用「是」的絕對斷真的功能,不僅實際地構造了乙個真實的認識,而且實際地構造了乙個真實的存在。對先驗主義的乙個永恆不動的本質物件世界的認識和追求,這就是形上學思維的全部旨趣和目標。

這樣,很顯然,通過對繫詞「是」判斷功能的嚴格語義學的分析,巴門尼德就有可能繞過同伊奧尼亞學派就具體的宇宙生滅問題的爭論,而為乙個永恆不動的世界的存在提出十分有力的辯護。由此一來,當然就奠定了一條不同於宇宙生成論哲學傳統的、全新的思想路線。

但除此之外,我們說,巴門尼德對繫詞「是」的分析也奠定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因為,當我們運用繫詞「是」進行判斷時,我們不僅是在對乙個真實的物件的存在進行斷定,而且還同時意味著,「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是者」不能不是,「不是者」不能是。一旦我們運用繫詞「是」進行斷定,我們就是在做絕對的肯定或否定,我們不容許把「是」說成「不是」,也不容許把「不是」說成「是」,同時,更不容許既「是」又「不是」。

顯然,在這裡就蘊涵著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巴門尼德正是運用繫詞「是」中所隱含的這一邏輯規律來為形上學本體論的本質物件世界的絕對真實的存在進行論證的,但是與此同時無疑也就奠定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

這樣,我們說,通過巴門尼德對繫詞「是」的語義學分析,通過對繫詞「是」的內在邏輯規則的揭示,乙個永恆不動的本質主義的物件世界就被理論地確立了起來;而相應的,在公尺利都學派哲學家和赫拉克利特看來充滿了豐富變化的那個宇宙生成論的世界,就被作為單純動變生滅的世界、就被作為不真實的現象世界排除了。這就是巴門尼德對伊奧尼亞學派哲學的完全反動。從這樣乙個立場出發,巴門尼德就得出了乙個大膽的思維跨越,這就是:

既然一切都是「存在」,一切都可以歸於「存在」,那麼世界的多樣性和變化性就不存在,只有「存在」存在,換一句話說就是,只有那個被「是」這個繫詞所物件化地肯定了的永恆不動的本質世界存在;如果它是真正的實在,那麼變化和生滅就是不存在的。因此,巴門尼德說:

……全都是名稱,

凡有死者們所確定而信以為真的,

生成和毀滅,存在和不存在,

位置的改變,光色的變換。

在巴門尼德看來,伊奧尼亞的思想家們只是一些沉浸在現象世界中、被動變生滅的假象所蒙蔽、不能透視真實的存在的人,而理性的任務就是透過現象去認識本質。這樣,巴門尼德對「存在」的分析中就已經暗含了現象和本質這一對對立的哲學範疇,。

3樓:LudwigZ

可以理解為「神」,如果「神」的內涵是事物的本質的話。

結合他同時代的人的形而上思想,巴門尼德的存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畢達哥拉斯的數,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

巴門尼德的存在有四點特性:

1.存在不產生也不消滅,即永恆

2.存在獨一無二,沒有部分,也就無法分割

3.存在不變不動,始終在同乙個地方,也就是在自身之內

4.在時間上永恆,但在空間上,由於被必然性包圍,存在呈現出「球狀」(這一點其實巴門尼德自己也沒說清楚是為什麼)

所以可以把巴門尼德的存在理解為事物的本質,但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神。

巴門尼德有乙個觀點:存在著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他認為事物的本質只能被思想和語言所把握。

而「非存在」,即變動不居的現象世界,我們是無法認識的。這和通常意義的神的認識是不同的。

4樓:邏輯斯基

存在是一種事實,一種共識,一種公理預設,再追問就變成神學,所以在哲學範疇的無限追問就變成一種抬槓,一種病態式的偏執,兩千年後還是兩手空空,所以哲學的起點還是從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開始比較合適。

亞里斯多德畢竟還是個生物學家,科學門類的祖師爺,亞氏說的話還是相對比較靠譜。

巴門尼德的存在論算不算詭辯?

lee lee 我覺得巴門尼德可能是這個意思。比如從種子變成植物。我們假設種子與植物不同,植物從不存在變成存在。巴門尼德可能認為,種子變成植物,說明種子與植物沒啥根本的不同。常識從現象層面直接假設萬物區別,然後事物由不存在變成存在。巴門尼德反過來,說存在只能存在,就是說從種子植物種子植物中,存在一直...

關於巴門尼德殘篇的一段分析該如何理解?

unkonw 說幾點看法 理解古希臘需要區分知性思維跟理性思維。a.存在者 跟 存在物 都不是物質 實體存在,因為 存在 是 存在者 的前提,在 存在 沒有確定之前,存在者 的 存在 無法成立。只有先確定 存在 然後才能確定 存在者 的存在,存在 問題可算是第一哲學問題。在 存在 沒有確定之前談什麼...

「數」 「邏各斯」 巴門尼德的「存在」與柏拉圖的「理念」之間有什麼區別?

束圓成 有基礎就不多解釋了,列個思維導圖參照下。這裡以 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為對比的中心辯證的理解,注意 巴門尼德的 存在 指的是本質 概念 非存在 指的是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畢達哥拉斯 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 自然哲學,不承認萬物背後有個 存在 赫拉克利特 存在存在,非存在也存在 火為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