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日本的文化輸出是不是幾乎為零?

時間 2021-05-09 03:38:40

1樓:jessew07

如果是的話中國就太可憐了,因為輸入最多的就是中國,派最多留學生的也是中國,你的意思好像是中國學的那些都是沒資格稱作文化的東西

2樓: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深受日本藝術影響,很多當時歐美的建築、美術大師十分推崇浮世繪、印染等日本藝術。

另外,從清末到抗戰爆發這段時間,中國很多人將日本當作亞洲國家振興和工業化的楷模,甚至認為中國只有學日本才有出路。赴日留學、引進翻譯日本科學文化,比比皆是。因為日本是當時亞洲唯一成功從屌絲逆襲成列強的國家,所以很多亞洲其他國家對日本也是這種態度。

3樓:

當然不是,他自己的傳統在昭和時期是加強的,尤其是對其武士道精神的神化和自欺欺人化,還有對天皇的進一步神化,另外二戰前日本文化最大輸出物件就是中國!!

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現代詞彙大量來自日本的二手翻譯,共和、警察、派出所太多了,我們現在如果拋開這些日本用漢字造的二手詞,幾乎沒法開口說話,所以我們去日本旅遊的時候會發現根本不會迷路,一般東西能看個大概,這也是原因之一。不過這個也可以算是文化反哺,畢竟是用漢字造詞

中國近現代大量風雲人物都是日本留學的,後來日本對偽滿洲國的文化輸出更是全方位的,幸好當年鬼子在東北統治的時間不算太長,不然後果很難想象

4樓:

莫奈是日本文化的狂熱愛好者,在自己家裡修了一座日式園林。然後莫奈的畫作在日本全國各地美術館裡論斤賣。

莫奈,法國畫家,1840-2023年,完整的二戰前。

5樓:生抽

二戰之前,日本的文化輸出可以直接打動西方最核心的審美圈子,甚至誕生了「盎格魯和風」這種奇怪的藝術風格。

二戰之後,日本的文化輸出再也沒有走進西方最核心的藝術家圈子了。只有大眾藝術(尤其是電影和動畫漫畫)還吃得開。

戰敗讓日本文化,在西方人眼裡,整體上掉了乙個檔次。

6樓:dizzarz

文化輸出如果是常規意義上的:

文化輸出是指乙個國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主動而有意識地將其傳統的價值觀傳播或強加給其他國家的過程。

文化輸出 - MBA智庫百科

那麼無論是電影、浮世繪和其他內容,包括日本影星在好萊塢早期的成就,都不是文化輸出。而是一種文化交流。

如果這種行為能被稱為文化輸出,那17世紀就開始流行的中國熱(Chinoiserie,也被稱為中式風情)難道還能稱呼為我大明朝的文化輸出不成?

7樓:Grenadier

我來個角度刁鑽的。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各地的中餐館,在用餐後會給你拿上來乙個叫做幸運餅(fortune cookie)的東西。大概長這個樣

(其實第一次吃還挺好吃的,有點像港台蛋捲的味道)

這個被全世界除中中國人之外的人認為是中國代表食物的東西

是日本貨。。。

這東西的起源,據追溯是日本寺廟裡的一種占筮仙貝。這種仙貝,形狀跟這個圖里的基本一樣,但是在兩葉中間會夾著乙個小紙條,作用就類似於中國寺廟求個籤那種。這種仙貝,和fortune cookie的不同,是醬油味的,據說味道就像旺旺仙貝。。。

然後隨著日本人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移民美國。這些仙貝就出現在了日本餐館裡。開始受到美中國人喜愛。成了亞洲的代表。

然後呢。。。

2023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中國人把西海岸大部分日本人關了起來。日餐館就全被華人「霸佔」了。。。

結果甚至這個地地道道的日本貨,也變成了「中國的象徵」

8樓:李如一

最有名的,歐洲印象派繪畫以及十九世紀末的其它藝術受到了日本藝術的影響,這是一整個研究課題:

Japonism - Wikipedia

我們現在張口就來的各種日本文化特點,很多都是柳宗悅(1889–1961)等一群人在一九二〇年代開始發明出來的。柳的民藝理論本身受到英國 Arts & Crafts Movement 的深刻影響(輸入),而他與英中國人 Bernard Leach 的往來則促成了輸出。

此外,同樣是一九二〇年代,橫光利

一、川端康成等人的新感覺派文學,也幾乎實時輸出到了上海,形成了穆時英、劉吶鷗等人的中國新感覺派。

這種問題,Jerry Seinfeld 早就說清楚了:

Jerry: 『What does he do?』

George: 『He's an importer.』

Jerry: 『Just imports? No exports?』

George: 『He's an importer-exporter. Okay?』

9樓:呂元亨

2023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外來詞詞典》共支出日源漢詞887條,有學者指出,真正屬於日自己應用漢字發明的新詞大約為472個。

哲學、唯物論、唯心論、辯證法、世界觀、實質、景象、詳細、籠統、客觀、客觀、物質、肉體,政治、政黨、政策、方針、反動、綱領、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經濟、消費、分配、消費、工業、商業、金融、市場、迷信、消費力、消費關係,法律、法庭、警察、憲法、刑法、人權、自在,幹部、單位、效勞、環境、複雜、目的、條件、速度、質量等。這些詞語都是源自日本。

10樓:yang leonier

歷史上日本的全面西化是在明治後期清朝北洋艦隊成為日本重大威脅直到日俄戰爭之前的事情。東京不少歐式建築(如東京站西側面向皇居的老站房)就是這個時代留下的遺產。

然而在這之後,日本政經發展的重點從脫亞入歐迅速近代化,變成了強化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準備進行帝國主義總體戰,開始大肆宣揚「武士道精神」,將天皇神化、強化「神國」史觀,對軍隊丟擲「戰陣訓」、「軍人勅諭」,對教育界丟擲「教育勅語」,大力推廣以日本傳統道德和陽明學為基礎、實則宣揚軍國主義的思想,並基本停止了文化界的西化浪潮,開始重振和發展本土文化。

而到了昭和前十年,隨著日本侵占中國東北、「226」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日本開始國家總動員、全面進入總體戰,政權徹底被軍部所控制,反西化、天皇神化的浪潮到達最高點,甚至連很大一部分日語中來自英語的外來詞都被禁止使用,稱為「敵性語」,必須用漢字詞替代。

事實上戰後在美國爸爸的垂簾聽政下,日本不僅在文化和經濟上西化,政治制度上也參照美英制度(明治的西化更多參照法德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戰後的幾十年,全社會的西化程度遠遠超過了明治前中期的三十年。不過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日本的政治改革就基本停止了。

11樓:鵬鵬

當時日本忙著發展工業化,對外殖民擴張,很多老百姓飯都吃不飽,沒有精力搞什麼文化建設。

當然當時也有作家作品,但日本帝國國家重點不在。上層建築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二戰前波蘭是不是法西斯?

Alchemist 這就要看法西斯這個概念的界定了。眾所周知,左派喜歡不顧政治哲學上的嚴格定義,把一切他們不喜歡的政體稱為 法西斯 不管墨索里尼的義大利,納粹德國,昭和日本這三者的政體實際情況差多遠,一概而論為 法西斯 倒也確實簡單省力。後來薩拉查葡萄牙,弗朗哥的西班牙,甚至波蘭第二共和國,霍爾蒂的...

二戰日本大和號戰艦威力巨大,是不是美軍指戰員一聽說大和號出動,立即紛紛舉白旗投降以保住最寶貴的生命?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即使沒有航母,戰列艦也會上去打一打的。日本被擊沉的第一艘戰列艦就是被美國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群毆掉的 景大狗 窮逼帝國主義的小日本大和號就是美帝飛行員進行投彈和雷擊訓練的靶子。但投共以後,經過社會主義洗禮和改造的共和國號 大和號改名 足以讓帝國主義紙老虎聞風喪膽。 sk...

如果你是二戰前夕的日本人,應該怎麼做?

考研 建立communist Party,建立army,party 指揮槍,開展農村包圍城市.實現Japan socialist 滑稽 長壽魚 努力學習,考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起碼不用上戰場,可以留在東京,修繕被盟軍炸毀的房子 考不上就去滿洲國三江省方正縣做開拓團,娶幾個花姑娘。反正中中國人民寬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