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余秋雨?

時間 2021-05-07 07:31:40

1樓:別磕了

怎麼會有這樣的作者,筆下的文字毫無美感可言。看他的文章是花費時間找罪受

歷史和文化都是值得懷念和記憶的,只是他加入了太多自己的無趣感受和理解。別人看著這樣的殘羹… 即使原料為珍饈的渣滓對正常人來說也是難以下口的呀。

2樓:郭華

我讀過不少他的書,以前手不釋卷,後來隨著成長,越來越不對味。漸漸品出了字裡行間的文人矯情與自戀,其「封筆之作」《借我一生》對此體現得淋漓盡致,也成為了我余式「文化苦旅」的終點:長大了,愛不動了。

3樓:小西同學

說點我個人的經驗:

更新

正文是很久以前的答案了,現在看來,有失偏頗。更新如下:

余秋雨是那個時代的大眾文化偶像,他的存在就像後來流行的易中天一樣,都是當時社會的平均文化審美的客觀映象表現,而且脫離了同時代其他流行作家的參考性,對余的評價也難免會流於表面。

總的來說,他算是乙個,對當時的社會閱讀和社會思考起著某些積極作用的作家。

高中(06 年)之前,買了五本余秋雨的書,從初二開始斷斷續續地看了許多,甚至是反覆地讀。到後來高中語文課上餘的『道士塔』,班裡開始看他的書,在同學中很是流行,但是當時我已經對他不怎麼著迷了,但偶爾會拿出來看一下。到了念大學之後,再拿他的書出來,發現一點也看不進去,直犯噁心。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與我相同的閱讀經驗。文化大饑荒後,打溫情牌的更容易贏得人們的好感。課本裡所謂的『思想政治課』有多少不遺餘力的謳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去懷疑那些課本。

同樣的,餘的這種看似溫柔,看似博大,看似智慧型的文章,在我們漸漸長大的時候,會褪去他曾經的魔力,顯出原型。夸夸其談者往往一開始總比悶聲不響埋頭苦幹者容易引人注目,聲音響,動靜大。

但貌似黃鐘大呂的響聲永遠掩飾不了思想的空洞。

如何評價余秋雨老師?

八月未晚 惶談評價 就我個人而言,看過余秋雨老師的幾本書,例如 文化苦旅 中國文脈 中國文化課 行者無疆 等等。我覺得他是乙個有溫度的人,乙個個歷史人物在他的筆下顯得無比鮮活,就像跨過了千年與先賢對話一般。我是乙個文科生,但如果對歷史的了解僅限於課本,我可能會覺得歷史與我毫無關聯,中華的文化也似乎有...

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是余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余秋雨文化苦旅,這裡面寫的是一些關乎中國,關乎文化,關乎歷史的東西,有些很沉重,使人感覺像是歷史洪流下風餐露宿,衣衫襤褸的行者,已經飽經雨雪風霜,有些很輕快,使人感覺行走在文化的生命中,那種新舊交替的無奈,那種懷古傷今的往昔,那種既承認改革的正確,有希望後輩能將古文化...

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散文《信客》?

列車 每次讀完 信客 我都會覺得至於嗎,就這一小截紅綢子就能推翻老信客千百次的翻山越嶺,守信相助嗎?真的至於嗎?那些委託人只能信客對他們有求必應,就不能讓別人佔一點便宜,這樣的人們嘴臉才是社會現實嗎? Jarius 近代中國被撕裂為城市和鄉村兩個世界。城市是具像化的現代文明,農村則代表著民族的文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