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泥步修行》這本書?

時間 2021-06-03 20:30:33

1樓:六六六合

說實話,有點失望。

以前一直很喜歡余秋雨的文章,但是看了幾頁《破惑》之後覺得心裡很不舒服。說著要淡泊名利,卻把所有成就都一一枚舉;說著要斷仇絕恨,卻把冒犯過他的人們一一枚舉。。。記得如此清楚,談何破惑呢?

恐怕是在心裡暗暗發酵卻又在口頭粉飾吧?

餘先生的文字依舊優美,哲思依舊珍貴,雞湯依舊好吃,但是感覺他並沒有真正看透吧,破惑篇中處處透露出虛偽的氣息。。。

2樓:騎士帥

剛讀完此書。

雖說『修行』,感覺以心修為主,以行走為輔。當然沒有余秋雨老師早年的文化苦旅,便也不會有「泥步」的困頓與深刻。

書中許多引用古句佛法,儒道至聖,許多給人以超世的思索 ,不僅僅是作者的修行,亦是屬於讀者的修行,所以說啟迪性的作用挺大。

人生歸納性語句多出自個人經歷和情感,對於年輕人獲得的是一種清淨和洗滌,對於初入世的人其實還是心中有惑,對於財與名的破惑我認為可以有所選擇保留 ,待至年歲稍長自會有更深的感觸。(^▽^)

3樓:河晏

不請自來。

泥步修行,和之前的幾部確實有些不同。想到他的山河之書、山居筆記、行者無疆,這幾部文化散文,有人情在裡面,有經歷在裡面,當然也有他對於文化、生命形式的思考。但泥步修行更像是一本洗鍊了的、通透的、推廣的書。

它不再斤斤計較於何處山水,何時明月、何種風情,而是把所有具體的、限制於時空的內涵全部以一種高視角鳥瞰。這也許就是稱之為封筆之作的原因吧。

讀書一直做讀書筆記,看余秋雨的書時總是不得不摘錄許多。而看這本書時,卻感到有太多道理並不能輕輕鬆鬆地接納吸收了,也不能太容易地錄之於紙了。這一切,還是交給時間與歲月。

讓我更加滄桑地活,才會更加感懷。

就如迄今還未參悟東坡的寒食帖,真是馬齒徒增。

就題主的問題而說,泥步修行是一本失卻了幾乎一切情節故事跌宕起伏的散文,就像一片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亭子沒有樹木的地方。但一望無垠的大草原,怕是因此擁有了境界。

4樓:csweiyq

從內容上說,這並不是一本文學意義上的作品,儘管語言還是一貫的精煉和優美。這本書融余秋雨先生的學識,人格,閱歷,思考為一體,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說這本書有乙個一以貫之的主題的話,那應該就是人生吧~

5樓:

看到這個問題有好幾天了,一直想看看回答,能夠有人來提問這本書的評價,想必也是對這個書有興趣的。我並不是余秋雨的書迷,除了《泥步修行》他別的書我都沒讀過,可能後面說的內容並不值得參考,不過在廊坊聽了余秋雨先生新書的演講,我認為是值得認真閱讀的。

這本書並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文筆風格,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想說的非常多,行雲流水之間時不時會插入其他的思路,不吐不快。作者在以自己經歷為例,講述如何做出了抉擇,總結了幾個思考點,對於未曾遭遇過大事的人是很受用的。但作者寫到這裡突然給我一種「理論總結」調調,搭配回憶過往的細節內容,我個人閱讀起來感覺並不好。

中間部分關於問道,初讀並不能立刻明白作者想以此來講述什麼,只有在讀到第三部分「安頓」,這才能回味起來第二部分的用意。問道的部分講了那麼多名人,那麼多思想,他們共通點都是徹悟,都是無我,不看重不執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與現在世道上凡事要爭取,要擁有乙個位置,乙個名頭,還是很不一樣的。不禁讓我想到這幾年來頻繁出現在市場上的勵志類書籍,教你如何洞察人心,如何掌握別人細微的動作,如何談判,如何公升職等等,功利心濃重。單獨將第二部分拿出來,其實內容略為枯燥,但卻是這本書重要的核心。

它是作者自己人生之中所汲取的知識,現在作者將他認為精髓的部分拿出來與你品鑑,省卻了你自己的叩問,更多了幾分親近感。

在聽演講的時候余秋雨先生並沒有講很多書中「安頓」的部分,整本書的落腳點是如何成為乙個覺悟者。這個覺悟者不是最終就一定能達到的,反而是一種狀態,實現「悟」本身就需要不斷地「破惑」,構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認清自我看破煩惱才能接近「悟」的狀態。而更難的其實是保持它,保持看破。

這是知道要如何,與你實際如何的差別。最近很流行的心靈圖書,大多都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人生道理。確實,比起單純的道理,看故事身心更為愉悅,也更容易將故事裡的事情投射到自己身上來自省。

但故事始終是故事,讀罷有多少內容會記得?也許記住了幾天、幾個月,最後真的到了自己身上,這些故事恐怕很難直接地對行為產生多深遠的影響,畢竟乙個人的思維、行為準則等等,是長久生活積累塑造出來的。我認同余秋雨先生的說法,人生便是不斷在破惑,承認自己有惑也需要一定的勇氣,比起從小故事裡丟擲幾個小道理,如何面對惑、破惑,才是人生路途上深層次的追問。

寫到這裡,我的這個回答有點不像回答了,成了一篇讀後感,並不想妄加評斷這本書好與不好,但我認為它是值得認真一讀的。

6樓:公尺奧

我最近剛剛看了《泥步修行》這本書,覺得它與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散文著作相比,比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嘆》等,這些書呢,有大量的文化和歷史的知識和對其的思考。而《泥步修行》,我自己覺得更像是個人經驗的分享,是對人生的思考,當然也有對思想文化的思考,書裡面講了作者認為人這一生該如何修行,所以這本書的思考內容具有某種終極意義,它指向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我覺得它更偏向於生活哲學。其實,我個人是不喜歡整本都在講道理又偏哲學的書,因為這樣的書太無聊了,看完就會忘。

《泥步修行》裡面是講了很多人生大道理,不過好在書裡面還講了很多作者的親身經歷的事情,會有一些小故事。

我是挺喜歡這些小故事的,這些小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舉個例子吧,《泥步修行》中講到「財之惑」時,余秋雨先生提到自己早年的貧困體驗,早年時期作者和家人一直在生存的底線邊緣掙扎,這樣的貧困經歷並沒有讓作者變得對財富持有貪婪的態度和占有的慾望,反而讓之後的作者懂得了生命的核心和筋骨,貧困成了作者的生活美學和人生哲學,作者把簡樸當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歡明白如話的文筆等。所以,經歷過貧困,不一定是件壞事,貧困的經歷可能成為乙個人的精神財富,經歷過貧困的人,往往能夠讓人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甚至有的人能因此而看透生活的本質。

上面也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看法。不是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嘛,我也只是這本書的讀者之一,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閱讀《泥步修行》這本書,應該會有不同的想法和體會吧。

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散文《信客》?

列車 每次讀完 信客 我都會覺得至於嗎,就這一小截紅綢子就能推翻老信客千百次的翻山越嶺,守信相助嗎?真的至於嗎?那些委託人只能信客對他們有求必應,就不能讓別人佔一點便宜,這樣的人們嘴臉才是社會現實嗎? Jarius 近代中國被撕裂為城市和鄉村兩個世界。城市是具像化的現代文明,農村則代表著民族的文化傳...

如何評價《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不可思議 有過剝離思維,臨在的狀態,一次是小時候陽台讀金剛經,一次前年下車回家的路上,都不是冥想靜思的狀態下來臨的,只能說可遇不可求,每次時間都很短,很寧靜喜悅輕鬆,出離的那種狀態之後其實是能難去描繪的,因為只能靠思維去想去回憶,可以思維和臨在是兩個不同緯度的狀態,思維永遠無法理解臨在,如同夏蟲不可...

如何評價《自私的基因》這本書?

壹壹 道金斯在該書總結道 成功的基因的乙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常常會導致個體的自私性 對整個物種來說,普遍的愛 和 共同的利益 等在演化論上簡直是毫無意義的概念。蘭道夫 奈斯曾寫道 人類的利他行為是基因為實現自身利益所致,這是科學史上最讓人感到不安的乙個發現。我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