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悟即至佛地「你怎麼看?

時間 2021-06-03 18:24:40

1樓:

好比你想往南走10公尺,奈何南邊有一面高牆。

乙個人說往南走,翻過牆就是;

另乙個人說,南邊走不通,往北走,走乙個大大的圓圈就能到。

誰說的對?

2樓:

你在廣東,原來沒錢時要走路到北京,現在有錢了可以坐飛機這裡有兩個要點:

一、坐飛機是否不用經過走路的那些地方了?瞬間到的?明顯不是,也是一步一步接近目的地,途中也經過很多地方,只不過快了些而已。

二、坐飛機需要錢,資糧。沒有廣大的聞思,累積智慧型、福德二種資糧,當乙個「以心印心」怎麼印?

3樓:夢遊計

一悟即至佛地,應該是指:悟了這件事,就得這件事的智慧型。煩惱即菩提,煩惱這件事,就證明這件事還沒悟(或者說對這件事執相),如果了悟了,就得了這件事的菩提(破了這件事的相)。

破了相就等於到了佛地。

還有個說法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也是一樣的。破了相就是去天堂,執於相就是在地獄。

4樓:陳璽謠

禪宗最初所依的經典是《楞伽經》,不管南宗還是北宗,根源都是《楞伽》,包括禪宗的「宗」也源自四卷《楞伽》的「宗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我及諸菩薩說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相者,我及諸菩薩通達是相,通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想及眾魔外道。」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

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

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

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

汝及餘菩薩,應當修學。」

如果讀過《楞伽師資記》就能明白,禪宗的根本經典是《楞伽經》,無論頓悟還是漸修,都是從《楞伽經》流出,還記得嗎,《壇經》中書寫《得法偈》的那面牆,原本是用來畫《楞伽經變相圖》的,所以你如果要找禪宗的教證,最好是從《楞伽經》中找,當然,《般若經》也可以,因為般若正對應達摩所立「二入四行」中的稱法行。

一悟即至佛地,源自《楞伽經》的現證品,不過四卷本《楞伽》沒有這樣的品目,擷取原文如下:

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緣覺,入滅正受。第七地菩薩摩訶薩,念念正受,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聲聞、緣覺。

諸聲聞、緣覺,墮有行,攝所攝相滅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無差別相,非分得種種相性,覺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無善念正受。大慧!

八地菩薩及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妄想相滅。初地乃至七地菩薩摩訶薩,觀三界心、意、意識量,離我我所,自妄想修,墮外性種種相。愚夫二種自心,攝所攝,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虛偽習氣所薰。

大慧!八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涅槃。菩薩者,三昧覺所持,是故三昧門樂,不般涅槃。

若不持者,如來地不滿足,棄捨一切為眾生事,佛種則斷,諸佛世尊為示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聲聞、緣覺三昧門,得樂所牽故,作涅槃想。大慧!

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識相,善修我我所,攝受人法無我,生滅自共相,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不令菩薩摩訶薩不覺自共相,不善七地,墮外道邪徑,故立地次第。大慧!

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種行。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樂門醉所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攝受見,妄想涅槃想,非寂滅智慧型覺。大慧!

菩薩者,見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別十無盡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離攝、所攝妄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型生,得如來自覺地。

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已思惟,為正為邪?非正非邪。

餘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

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攝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薩涅槃方便不懷,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

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來及現在,  三世諸佛說。

心量地第七,  無所有第八,

二地名為住,  佛地名最勝。

自覺智及淨,  此則是我地,

自在最勝處,  清淨妙莊嚴。

照曜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熾炎不壞目,  周輪化三有。

化現在三有,  或有先時化,

於彼演說乘,  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  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  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  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  無所有何次。

佛回答說:「大乘的六地菩薩(現前地),與聲聞、緣覺們(闢支佛),他們是入滅盡定的。七地菩薩(遠行地),念念之間,不離三昧正受,他們是住於遠離一切有性無性的自性三昧正受之中,卻不是如聲聞、緣覺們的境界。

「因為聲聞、緣覺們的境界,是墮於覺有滅盡和有所取著滅盡的三昧正受。

「七地菩薩的三昧正受,是得到一切諸法都無差別之相,住於無分別之中,是善巧了知種種諸法的性相,覺知一切法的善和不善,性相如如的三昧正受。所以說:七地菩薩,並非以一善念作為三昧正受的境界。

「至於八地菩薩(不動地)的境界,更非是聲聞、緣覺們的心、意、識等妄想所能了知的,因為他已經轉了心、意、識的作用,滅盡妄想了。

「大乘的初地菩薩(歡喜地),乃至七地菩薩,他們已觀察到三界唯心。三界一切諸法,無非是心、意、識的現量,從本以來,就是離我和我所的。如果不了解自心,而依妄想起修,便執著心外的種種相。

愚夫無知,大都不執於「有」,即著於「空」的兩種妄見,卻從來不知這些謬見,都是無始以來的過患,被虛妄習氣所熏習蒙蔽。

「大慧啊!八地菩薩,同於聲聞、緣覺們的涅槃(寂滅無為)境界,但大乘菩薩道的三昧境界,心持正覺,所以雖得三昧之樂,而不入於涅槃。如果菩薩們不心持正覺,如來地的功德,便不能滿足,那就會捨棄一切眾生,不肯努力去做覺他利他的種種事業了,假使如此,佛種就會斷滅。

故知諸佛世尊,都為了顯示如來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所以不住涅槃。聲聞、緣覺們為三昧的法樂所醉,沉湎於禪定法樂,所以他們便以此為涅槃的境界。

「大慧啊!大乘菩薩的七地境界,都是善於修持心、意、識,遠離我與我所取的法執,了然於人法無我,覺知自他的生滅情狀,且善於通達四無礙(義無礙、法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於三昧正受而得自在,以證得地地的相續次第法門,具足菩提道品。唯恐修大乘菩薩道的人們,不覺自他的境界,不善了知七地的次第,容易墮入外道邪徑,所以建立菩薩地的行相次第。

「大慧啊!其實,各地的境界,並不是由此另生一新境界,進而滅除前一境界。所謂地地的相續次第,以及三界種種法行,都只是自心現量罷了。

無奈只為了愚夫不能了知,所以我和諸佛,才說菩薩的相續次第,及說三界內外的種種法行。」

「再次,聲聞、緣覺們,進入八地菩薩境界,但被三昧正受的法樂所醉,不善於了知自心現量,卻被自他習氣所障,墮於人無我與法無我的見取之中,住於微細妄想境界自以為涅槃境界,這不是真正的寂滅智慧型正覺。

大慧啊!修大乘的菩薩們,雖然自己已經得到寂滅的三昧法樂,但因為初心本願,為了哀憫眾生的願力,所以起無盡大悲利他之心,自知分別於十無盡句,因此才不妄想涅槃的境界。換言之,他已經不生涅槃妄想之念,已經遠離能取和所取的妄想,覺知自心現量的境界。

所以對於一切諸法,再也不生妄想,不墮在心、意、識之中,不執著於外性自性等相的妄想。但不是使佛法的正因也不生,為了證得如來的自覺之地,只是依隨智慧型輾轉修行。

「譬如乙個人,在夢中設法渡河,他在將渡未渡之間便醒了,醒了以後,他才能思考夢中所做的事和境界,究竟是正是邪?或非正非邪?因此才覺得往昔這些情形,無非都是無始以來,由見聞覺知的妄想所生,種種習氣,種種形狀和位置的熏習,致使身在大夢之中,墮在有無的妄想境界,才有心、意、識等等的如夢似幻的現象存在。

「大慧啊!同樣的,大乘菩薩們,在第八地境界中,得見妄想生心的現象,從初地輾轉進至第七地,見到一切法皆如夢幻,在自度於能取和所取的妄心法行以後,便乘願而起方便教化,以普度未得者。這就是菩薩在涅槃之中,既不壞於方便利他,而自己又能遠離心、意、識,證得無生法忍。

「大慧啊!應當了知第一義諦,本無次第相續可言,無一法可得,便是妄想寂滅,法爾性空。」

這時,佛又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

心量無所有。此住及佛地。去來及現在。三世諸佛說。

(這是說:一切諸法,無非是自心現量之所生,所謂住涅槃的境界,和如來的果地,也是唯心而已。這便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的說法。)

心量地第七。無所有第八。二地名為住。佛地名最勝。

(這是說:自心現量,是包藏了菩薩七地(遠行地)的境界。了無所得,是菩薩第八不動地。此二地便是修行者的住地。佛地便是修行者最高而最殊勝的成就。)

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焰不壞目。周輪化三有。

化現在三有。或有先時化。於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

(這是說:內證自覺智慧型圓淨,這便是如來的果地,便是自在莊嚴,最為殊勝的佛地。在這裡般若智光,照耀猶如大火,光明遍在,慧焰公升騰,化度三界一切眾生,使其不壞天人眼目。

至於化度眾生的方法,有時或先或後,方便卻有多門,演說大小諸乘,無非都是如來地的變化。)

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

(這是說:修大乘菩薩道的十地次第境界,都是唯心現量的建立。十地(法雲地)等於初地(歡喜地)。

初地又等於八地(不動地)。九地(善慧地)等於七地(遠行地)。七地又等於八地。

二地(離垢地)等於三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又等於五地(難勝地)。三地(發光地)等於六地(現前地)。

因此證得無生法忍時,了無所得,於第一義諦中,畢竟一無所有,猶如覺時說夢,哪有次第的相續可言呢。)

——《楞伽大義今釋》南懷瑾

其實講那麼多,放到《金剛經》裡一句話講完了:「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但是講完了也看不懂,因為這個翻譯讓人產生了誤解,玄奘法師譯為「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意思沒問題了,但「賢聖」這個詞又讓人誤會了,這裡的「賢聖」指的是四果、三賢、諸地菩薩、佛,這句話的意思是,「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因此諸佛菩薩聖者所謂的階位只不過是一種施設,佛地本是無相無為,只因如來悉知悉見眾生若干種心,心有不同,因此建立諸地次第相續,令眾生漸至佛地。

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而慧能則越過前人的施設,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依《金剛經》頓顯如來本地風光: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識!

智慧型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善知識!

悟無唸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唸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唸法者,至佛地位。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他為什麼敢這樣?還是依據四卷《楞伽》: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

一悟即至佛地,與禪宗自身的根本經典《楞伽》、《般若》相契合,屬於南宗禪的合理創新,雖然乍一看驚世駭俗,但其實在理論上完全站得住腳。

對於狗傷人你怎麼看!?

我覺得我還是匿名 不禁止養狗,但應該劃分犬類的活動範圍。非合法範圍內的遛狗行為都應該進行處罰。在公共場合遛狗不栓繩,應該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所有犬類和寵物都應進行備案,一方面防止寵物的被盜,一方面防止流浪狗的出現。狗主人需要對狗的一切行為負責,法律應該完善相應的追責機制和法律條款。 卓學 1.本可...

對於墨香銅臭你怎麼看?

姜媆 魔道和渣反是確實寫得好,天官也是確實有點失敗。刷霸王票也是事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詳細說說 天官賜福 1.大坑遍地,疑問太多,很多以為會是重要人物,結果真就出場一次就沒有後文。很多地方都沒有贅述清楚。2.墨香銅臭在這部文裡太想塑造好每乙個配角形象,導致主角的性格反而太散。花城的性格我一直搞不懂...

對於龍女屠城你怎麼看,?

帝星非常道 其實龍母當時有巨大的戰略優勢,是沒有必要屠城的。有人提到了各種血海深仇,但那都是獅家造的孽,跟君臨城普通人民沒啥關係。龍母為了復仇是完全可以直接對準紅堡去的,君臨城已經無法阻礙她的行動。所以從她跟囧的最後一句話來看,龍母至少在短期內是黑化了 LiBB 瀉藥,那我再答一遍吧 要我說,雖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