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人的延伸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6-02 04:12:03

1樓:千珂

這是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充套件。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充套件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

麥克盧漢這個觀點是為了說明傳播媒介對人類感覺中樞的影響,因此,在他眼裡,媒介和社會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統和」→「分化」→「再統和」的歷史。史前人的聽覺文化在感覺上是具有統和性的,在這個時代,雖然感覺主要由耳朵來把握,但同時卻牽動著全部感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因此部落人的感覺能力大體上是平衡的,他們的行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是渾然一體的。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為主的視覺文化則不同,視覺文化的特點是集中於細節,並把細節從整體中分化抽象出來。

眼睛孤立地起作用,觀察的是乙個單一的連續的世界,而每次只能偏重於乙個區域性,因此,從口語轉向文字和印刷,實際上擴張的只是從人類感覺的集束中分離出的一種感覺。【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4月第2版:

119-120】

這種由感覺領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覺分離,使人類對環境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因為它可以推動人們對事物抽象的、深層的認識,但與此同時,疏遠其他感覺只重視視覺也會產生情感的分離,使人的總體感覺能力失衡或下降。不過現代電子媒介尤其是電視正在改變文明人受視覺支配的狀況,電視不僅擴張了人類的視覺和聽覺,而且因其強烈的現場感和接觸感而擴充套件了人類的觸覺,因此,現代人正在找回長期失落的「感覺總體」,重新回到一種感覺平衡的狀態。

2樓:德外5號

麥克盧漢關於「媒介是人體的延伸」的理論,更是徹底將研究立場轉換為「人」本身。他認為:「拼音文字、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廣播是耳朵和嘴巴的延伸,電視則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延伸」與「地球村」一樣,成為媒介發展趨勢的「預言」。

德外5號:喻國明:媒介人格、社會時空、自我動機,後大眾傳播時代的三要素|德外薦讀

3樓:嚕嚕嚕

麥克盧漢本身的理論起源於他對導師英尼斯「媒介的偏移」理論的發展。根據英尼斯的理論,媒介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偏移性,因為有了莎草紙、報紙等等便攜的傳播介質,人能夠把資訊傳播的更遠;也因為有石刻等不易消蝕的傳播介質,人能夠把資訊傳播到未來。

媒介讓人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麥克盧漢由此發展出,媒介是人的延伸。

麥克盧漢對這句話最基本的解釋,媒介是人各種感官的延伸。廣播讓我們聽得更遠,報紙讓我們看的更遠,而電視則是全方位的讓我們在視聽多重層面最大化我們的感知能力。

這種解釋關注於資訊的接收,同時在資訊的傳達方面,人的能力也被媒介延伸著。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幾十年前的爭吵都是發生馬路邊,丁先生和王先生針對自行車軋腳的問題大吵大鬧到派出所,這種事情如果他們倆之中的任何乙個人在家呆著就不會發生;

而現在如果你願意的話,。

媒介延伸了我們的視覺和聽覺(能知道澳洲超市的塑膠袋不免費了),也延伸了我們的表達範圍(把爭吵半徑直接從所在街道延伸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

但是一直往下想的話,任何可以起中介作用的工具和介質都能夠成為人的延伸:高鐵飛機延伸了我們的移動能力,讓我們不用氣喘吁吁也可以直接到達以前不敢想的遠方;

語言延伸了我們在各個文化屏障下的交流能力,讓我們不用重啟人生才能直接進入到乙個全新的文化背景中去;

遠端支付,通過網路把我們的手拉到地球另一邊的商家面前,讓我們坐在家裡一抬手就能把銀行卡「滴」在位於其他國家的POS機上。

技術帶動媒介發展,而媒介能夠擴大人本身的機能,能夠將這個一公尺多高一百多斤重的生物接觸這個世界的能力發揮到最大,讓我們除了肉體不能亂跑以外,各顯神通的穿越時空。而不斷發展的媒介技術正是推動著整個社會形態向前進步的因素之一。

雖然理論本身多多少少有他的缺陷,但是以這句話為起點,不論是想站在上帝視角還是閻王視角,用積極還是悲觀的方法看這個世界,總有說得通的地方,也總能發現媒介對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能量。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理解媒介是人的延伸?

冀思華 形象點,練劍的最高境界叫 人劍合一 還有乙個境界叫 如臂使指 可見,所有以人類為使用者物件的工具,都是對人類某方面的加強。或者換一種說法,把人類看成乙個黑箱,這個黑箱的向外界面是眼耳鼻舌身意,那麼只有與這些介面相關聯,加強或者延伸某些介面,才能稱得上是人的工具。那麼,網際網路這個工具與什麼相...

如何理解 存在先於本質 他人即地獄 人即自由 ?

君子樂胥 薩特的 地獄即他人 一直被人們所曲解。以下的 我 為薩特 人們以為我想說我們跟他人的關係總是很壞的,始終關係惡劣。然而,我的真正意思是說 如果跟他人的關係起了疙瘩,變壞了,那麼他人只能是地獄。為什麼?因為人要有自知之明,實際上他人最為重要。世界上有大量的人處在地獄的境地,因為他們太依附他人...

如何理解《1984》中的「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而同時另乙個真理部研究司。負責編寫新語,目標在2050年消滅一切有關舊語的知識。截至1984年,已出到新語第十一版。語言有改造乙個人的想法和威力,思維是通過語言表達。當在新語詞典中,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的時候。人們jiu 蔡春傑 紅十字會用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