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姓別婚姻氏別貴賤,平民無姓,怎麼別婚姻?

時間 2021-06-01 16:41:58

1樓:Jedidiah Ho

題主問的是先秦時期,那麼就要先理清姓和氏之間的關係

根據題主在其他回答中提出的疑問,我以為題主可能是姓氏的概念還沒弄清楚。

以下是我自己理解的姓氏的區別,可能有錯誤,但是不妨將就看看,然後再去查證資料去分析對不對。

首先,在華夏這個大前提下的人,只要不是戎狄蠻夷(至於這些人應該也是有姓的,但是我不太了解),基本上都是有姓的,而氏則不然,氏的乙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彰顯自身的地位。

比如說,儒家所說的和聖,柳下惠,因為被封於柳下這個地方,所以後人尊稱他為柳下惠,而實際上,在他受封之前,應該稱為展獲,字子禽,而為什麼會稱他為展獲呢?

原因是他的父親無駭是魯國司空,而無駭本身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沒有繼承國君之位)的孫子,公子展的本人是可以稱為魯展的(可以確定公子展名字裡面有展這個字,至於有沒有其他字,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在這裡只作舉例用,不必深究),而到了無駭這裡,則因為隔的太遠了,已經排除出公族這一範圍之內,所以不能以國名為氏,因此不能稱之為魯無駭,因此無駭是沒有氏號的,而公子展是公族,因此可以以國名為氏號。

司空無駭死後,因生前的貢獻,魯隱公為他以祖父公子展的名字「展」作為氏號,因此才得氏號「展」。

所以,柳下惠在受封之前,也可以稱為展獲,而柳下惠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這就是因為他的封地是柳下這個地方,因此可以以封地為氏,而他死後諡號為惠,因此就叫做柳下惠了。

說完這個應該就明白了,展無駭,柳下惠,本名分別為無駭,獲,如果以姓加名的稱呼來講,則應該叫姬無駭,姬獲,因為他們本身是從魯國公族分出來的,血緣上來說就是魯國開國始祖周公姬旦的後人,因此自然也就和魯國的國君,公子,公孫等一樣,姓姬。

所以說,姓,只要你是在這個文化體之內,父親是有姓的,自然自己也有姓,而氏,則是要通過官職,封地等榮耀的事情才能得到的,就算祖上有氏,但是自己卻可能因為太過疏遠,不能繼承氏號,也就是旁宗別支之後了,若想獲得氏號,只能自己另外爭取。

所以,總的來說,平民有姓無氏,只有貴族才有能有氏的稱號,而有氏的人因為氏本身就是彰顯榮耀和祖上的,所以一般稱氏而不稱姓。

所以說,題主很可能是混淆了姓氏的概念,如果還沒明白的話,我再問你乙個問題,自己再去揣摩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宋國公室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逃到魯國之後的後裔,而宋的始祖是商王朝商紂王帝辛的弟弟微子啟,商王朝是子姓,那麼請問,以先秦的姓氏而言,以姓和名稱呼孔子的話,應該怎麼稱呼呢?

另外,題主的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並不是國滅了以後,沒有姓的平民才以國號為姓,而是該國的公室貴族以國號為氏(也有可能是本國的人遷居外地之後,為了辨別開來,大家就以其故國的國號來稱呼的)並一直這麼稱呼下來,直到秦漢之際姓氏合流,所以才以氏為姓了。

2樓:萊茵金屬

原始人不會離群索居,都是在乙個部落生活。姓就是早期部落的標誌。慢慢的有些部落開枝散葉,所有具備同姓的都是乙個部落的後代。

所以不存在沒有姓的平民。奴隸才沒有姓,他們的部落被征服後,姓就消失了。

先秦時期哲學思想

如果是指以 人如何認知世界 為基本命題的思維科學類哲學,那麼我只能想到 道德經 和 易經 前者主要貢獻在於辯證法的思維模型,後者的主要貢獻是提供了一套認知事物發生 發展 變化的思維模型。如果是指以 人與人 人與社會關係 為基本命題的社會科學類哲學,那就非常豐富了。諸子百家盡皆涉獵。這兩種哲學要看題主...

先秦時期有什麼有趣的冷知識?

南嶽風雨 秦武王舉鼎唄,這個可能不算冷知識,但在我看來很有趣。秦武王的名字在現在看來也很奇 葩 嬴盪,秦惠文王坑兒子啊,給起這個名字,不過武王並不嬴盪,但是很好戰,喜歡打仗,在當時那個時代也算是明君了,但是喜歡打仗 的人基本上是有兩手的,於是某天他就跟人比 賽舉鼎,結果鼎脫手了,把脛骨給砸了,怎乙個...

先秦古邦 三代時期的秦趙共祖

簡單點說,這就是一款PQ25平台上的廉價車型,推出的目的就是為了占領老款普桑和三廂polo的市場。老款普桑推出時間太早無論排放還是安全碰撞都不可能達標,而三廂polo和兩廂比起來定位更接近。在市場占領份額上有部分重疊。上海大眾的意思就是賣給那些懷念普桑但又喜歡新潮的人。至於有人說和Excelle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