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老莊,深受其影響,如今卻無法脫離,我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5-06 18:03:34

1樓:曹樂

這裡的身指的並不是物質上的肉體,而是社會中的身份地位,也可以理解為為了功名利祿而產生的私慾。所以老子提出將貴以身和愛以身的努力放到天下上,悟天下之道。

2樓:路人甲

老子是極其厲害的書,你不能只關注他修身養性和淡泊名利的東西,如果用比較俗的來說,他反是最求實用主義的,法家韓非子可是從那書裡讀出了法家的一些東西還寫了第一本老子注釋:解老。道德經是無為而無不為。

還有長而不宰,為而不恃,是謂玄德。這是極高的鬥爭方法,比撕破臉厲害多了。

是不屑於追求無謂的名利,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沒用,這不代表沒有實力去做哦。

當然很多是個人見解,但他真的不是講消極的書。

3樓:硯冰齋主人

您這是學的出偏了。以聖賢為師,老子無為然而他積澱深厚故周王朝讓他做典藏史,他並沒有拒絕,這可是高階公務員哦。莊子齊物,做漆園吏一樣優哉遊哉。

也是有編制的工作人員。如果由道家擴大到道教人物,四大天師中,張天師是地方割據領袖,葛天師是貴族化學家醫學家,許天師做過父母官,薩天師也是職業宗教人員。無為齊物並不是放棄紅塵世界中的一切,只是平等視之。

不要把學道作為自己厭世或者偷懶的方式,你我共勉。

4樓:白晝若盡

這個說不好是受老莊影響,還是引老莊為自己的迷茫做解釋,但單純說你沒體會老莊思想(的主流意義)也不準確,只能說老莊著作不愧為微言大義的神書,你只是第一千萬哈莫雷特罷了。

至於解決方法,理想的所謂答案到是沒有,現實意義上都走出這種思維陰霾區的方法到是有,無非是全身心的入世,看看別的的迷茫相似的不同的,再看看別的的答案適合的不適合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也可以通過融入身邊環境較為深刻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也可以看一些形形色色的書籍,老莊讀完,讀讀佛與儒,國內讀完看看老外視角的闡述,尤其一些暢銷書,深刻的偏哲學的得度,暢銷的偏工具的更得讀,博文比深刻重要,然後隨著年齡增長環境轉換立場轉移慢慢沉澱吧,或許會找到答案,或許過會兒又不是了,其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翻開世界真實的一小角就嚇得止步不前了,說白了除了真實,還有現實,甚至還有謊言,這很正常,那一點點真是也不過人生中可有可無的調味劑罷了。

廢話有點多,其實就一點,漲漲見識就好了,見,識都去漲不可偏廢,希望你現在的迷茫是走向某些可能的敲門磚,當然如果真的確定不是,那就忘掉老莊吧,該幹嘛幹嘛,你以為那是世界的真相實際上大多數時只是生活的輔料。

說回道德經,這句包括全篇都太大太高太聖人了,重點不在大高聖人,在太字,這代表作為人向聖人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十分恐怖的代價,道德經高於生活,高於人,也高於道家,道教。

無論流派還是教派,流傳的價值是對追捧它的人有益或看起來有益,而道德經最大的問題是在人效法道成聖之後對比之前並不見得有益,甚至沒什麼意義更沒什麼用,為了解釋這一點,使他看起來有益,有意義,有用,有人說他是管理學,可統御萬民,有人說他是丹書,可得道成仙,或者神秘學冥冥之中。

就歷史背景而言,我是傾向於管理學的,既聖人既王,乃治國策,但拋開這些就道德經本身而言確實有無數種可能。

但無論那種可能,其修道(道德經中的道而非)的根本目的的意義都是被誇大了的,或是其修道之艱辛是被無限低估了的。因為其書本身最深的點是對道的發現以及對道的效仿,若以道為比此書本身也有誇大收益低估代價的嫌疑更何況其他教派依此書因現實原因的拓展呢?

單純利弊角度論學道特別普通人學道的意義是存疑的,歷史上身邊的名人名事完全可以用倖存者偏差來概括的(實際上未必是但的確可以是)。

所以道本身或許比道教道家更可以被認為是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無亦未必沒有,有亦未必不可以無。

人歸根結底還是追求意義感的現實中的世俗物,所以可信道教,可信道家,可信管理學,可信道德經,可信道的一切衍生品,唯獨最最真實深刻的道可信可不信,若無太智太勇無太志太愚,不信也罷。

5樓:河西

為大者積於細,為難者積於易。

錯誤是相對於正確來說的,可誰又能說自己就是對的呢?老莊塑造著你,如今見其弊而不見其利,可誰又能讓弊久駐不轉化利呢?人樂見其福,惡其有患,可是禍福之間又有誰能把握呢?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何患之有?」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生天地間,能完完全全做到無身嗎?天大地大,道大,人不是道,不是地不是天,僅僅能取法自然,隨道而行。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日積月累方才近道。故曰不笑不足以為道!

6樓: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請先把道家的書籍羅列一下。

老莊還不夠,光有理,別人理解不了,沒用,當你能把其他的書籍都羅列出來,再一思考就會有些許感悟。等你用心的把這些都都讀一遍,很多曾經的疑問都在書中找到答案了。

7樓:白鶴奴

可以多讀一些儒家經典。或者我比較建議把先秦的基礎打好之後多讀一些在宋代三教合流大背景之下所產生的儒釋道經典,在指導人生方面,能夠靈活運用多家思想是比較好的。即在得意時運用儒家思想積極求進同時加強自省,在失意時用佛道思想調適內心,擺脫痛苦。

8樓:月關先生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患者何為?患得患失

所謂「患得患失」,不過是對於「己身」的需求,也就是「欲」,「眼兒口鼻舌身意」。

老莊之道,從來不是消極避世,是強調一種內心的強大。堪破紅塵俗擾,瀟灑自在之所。

「現實標準」這個,你可以參考《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處實去華,凡事再怎麼偽裝,都有其核心定義。

吃就是為了飽,不要過度迷戀於口腹之慾。你的直接目的是什麼,就去做什麼。所有附加的行為都是為了核心目的運作,而其他的「虛華」都是為了核心目的服務。

飯店寫著「衣衫不整」者禁止入內,自然要遵守其「禮」,而你內心知道這「禮」為虛,但依然遵守,這才是「堪破」。而不是糾結這是不是不符合你的「內心標準」。

9樓:

問題的原因是,你可能讀了老子,但並沒理解老子的思想,這裡說的沒理解,是你根本沒讀明白,直白點說,你可能認識書上的字,但其含義一竅不通。

不說莊子,就說老子,老子用五千字給我們講了乙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世界萬物執行的底層規律,這種規律超脫於你所理解的簡單的道家啊,儒家啊,這些家的字面本身,也就是說你讀老子並不影響你去讀佛家讀儒家都其他百家,甚至不影響你讀西方哲學,與之相反,如果你真的對老子思想有正確的理解,那麼它對你去理解世界,構築加強你對世界認知都有好處,可以起到增益補缺的作用

10樓:李波北樂

患,肉塊串起來吊掛,為患,患就是因為肉塊被串了起來,沒串起來的肉塊就是不患的,患可以理解為先驗,不患理解為不先驗。患與不患是是對立統一的,也就是固有想法是從原來的事物總結出來的,但對於未來事物,可能是合適的,也可能是不合適的,這是兩個並立的可能,如果固有想法不去出,無法應對未知的變化,就為患,如果能從固有想法脫離出來,更客觀地觀察總結當下的現實規律,實事求是,就能不患。這樣說你能領會嗎?

11樓:陳璽謠

上帝已死,一切標準都被推翻,人該往何處去呢?

莊子認為這不是乙個問題,他在《逍遙遊》中以奇絕的鯤鵬自喻:超越一切認知(超乎想象的巨大),突破思維的定式(在魚和鳥之間自由切換),這樣的「怪物」,它有什麼用呢?如小鳥所說,它只需要能夠「來回跳躍」就足夠了,何須扶搖直上九萬里?

有什麼用?

莊子為鯤鵬設定了歸宿,鯤的歸宿是潛入北冥,鵬的歸宿是到達南冥,這是比喻:道家如何安身立命?如老子、鯤,沉潛;如莊子、鵬,逍遙。

是潛龍勿用,還是飛龍在天,這「或躍在淵」並非讓人抉擇,而是「都可以」。

無所住而生其心,什麼是安身立命?

至人無己,安什麼身?神人無功,立什麼命?聖人無名,無可名狀,何故?名者,實之賓也,大丈夫居其實,不居其花。

這就是真實,無己、無功、無名,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它超越一切認知和想象,而只有處於這個真實的世界,而非人為的認知囚籠中,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

在這真實的世界中,任你北冥、南冥,任你潛龍、飛龍,何處不可安身?魚和鳥相互轉換,北與南自由來去,火不能燒,水不能潦,處處安身處處安,全在一心。

大瓠以為腰舟,此無用之用,無可立命且立命;

大樹立於廣莫,此無為之為,無處安身且安身。

莊子一篇《逍遙遊》,道盡「安身立命」,其末後一句「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若能解悟,便是「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便是人發殺機,天地任你反覆。

12樓:周易

《道德經》從無講到有,從無為講到有為,從修身講到做事。修身悟道與為人做事是不可分割的,老子的道從修身入手,明了人世界經世致用的法則,然後以親身修煉和做事去檢驗你悟到的道,然後反覆揣摩你所悟到的道該如何拿捏以便更好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歷史上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等道家有境界之人物,都是積極地參與和推動社會事務,以踐行來體現價值。

修身與安身立命有矛盾之處,但不要只看到他們的對立面,《道德經》本身就是一部以撫平認識予盾為核心,幫助我們破除思維壁障,拓寬我們對宇宙變化及生命演變認知邊界的書。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免子吃草,狼吃兔子,獵人打狼吃肉,獵人死後葬於黃土,黃土長草。人與萬物存在互相轉化的關係,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

天的虛無存在空氣使我們呼吸,是為金木水火土五氣養我們之精神,大地厚德生五穀育養我們之血肉,父精母血胞胎予我生命。仔細一想,我之身惶論外物,沒有一樣是我們自己的。一切都在流動。

心跳、血液流動,經絡等人體機制都是生來就有,自然執行,無為的第一層含義,即不要破壞這種先天機制。比如大喜大悲,憂懼愛恨,觀聽嗅嘗思等欲念。無悲不是佛,無怒不成祖,情慾於人有所盜,亦有所造,個中玄理非實修到一定地步難以明了。

無身,是讓你知道所謂的身,是能量暫時的聚集而己,不可讓你對自己身軀之「佔有慾」羈絆了你對道的領悟及洞察世事的冷靜。所以,「生有何哀,死有何懼」,無身之悟是讓你坦然地面對生活中一切境遇。而不是消極地對待養身,修身的問題。

所謂的要有讓你繼續體悟和奮鬥的東西。每個人看法不同。

《道德經》經中有經,表面講修身及做事,本質是講能量獲得。而要理解這四個字的深義,必深研深修不可。而《道德經》就是很好的指南。

老莊和禪宗的不同?

珞迦悲華 禪宗 佛法 與老莊 道家 有根本的不同,世界觀就不同。佛法說人生是輪迴夢,夢中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心顯現的假象,目標是從這大夢中覺醒。道家不會認為人生 世界是大夢,目標是在這世界中把自己修煉的很強大 大羅金仙 二者並不是一回事,不要聽信什麼殊途同歸的說法,不是一條路的,也不會同歸。 無畏無懼 ...

魯迅為什麼這麼討厭老莊?

刑天唐伯志 魯迅不僅討厭老莊,魯迅討厭的是老莊孫子孔孟之道,他統統討厭。如果你仔細閱讀魯迅的作品,你就會發現,拿來主義都是客氣的說法,按照他老的意思,漢字都應該廢了。刑天唐伯志 茉莉 我的愛情故事 上 失語者雲驤 魯迅其實不是討厭老莊,他討厭的其實是在那個年代以老莊思想避世和逃避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

孔孟和老莊,大家更喜歡哪個?

四者目的都一樣,就是皆為讓人們越活越幸福快樂,只是四者的方法途徑有所不同。老 庄之道更適合慧根利者,頓悟,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逍遙自在 孔孟之道適合大眾,漸悟,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然後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仁者不憂 不懼 不惑。孔孟 選賢與能。以道德治國。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