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的時候,心在哪?

時間 2021-05-31 21:09:37

1樓:俠心隱者

首先要明晰:禪和定其實是兩個層面的境界!是故,從題主的發問能強烈的感受到:

要麼是不知禪和定的區別在哪——禪也是白痴一樣的坐著;定也是白痴一樣的坐著;So,區別在哪?要麼就是把禪和定攪混了一口吞到肚子裡,然後造成不消化。如果題主是第二種,實無可救,唯期自救;若屬於第一種,尙有可造之機,那就建議題主先辨析出禪和定的區別吧,其他的,留待以後再說咯

2樓:吳天天

定靜慮體總而言之是善性攝心一境性。以善等持為自性故。若並助伴五蘊為性。

何名一境性。謂專一所緣。若爾即心專一境位。

依之建立三摩地名不應別有餘心所法。別法令心於一境轉名三摩地非體即心。豈不諸心剎那滅故皆一境轉。

何用等持。若謂令心於第二念不散亂故須有等持。

定中的心,心所法專注一境不散亂。

3樓:護法居士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禪定。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有九次第定。入三摩拔提。

一者初禪。

二者二禪。

三者三禪。

四者四禪。

五者空處。

六者識處。

七者不用處。

八者非有想非無想處。

九者入滅盡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

離諸欲惡者。

謂初禪所對諸愛染法。

遠離彼法。名離諸欲。

離諸惡不善法者。

謂因貪嗔痴起殺生等十不善業。是名不善法。

遠離彼法。是名初禪。

有覺者。

謂共覺故。

何者是覺。依何境界隨順初禪。是覺多種。

謂知覺思惟觀集定等。

是名為覺。

何者是觀。

即彼隨順初禪覺行。思惟觀受欲定知覺。

是名為觀。

依於厭行共彼有覺有觀而成初禪依。

於厭行共彼有喜有樂而成初禪行。

是名有喜有樂入初禪行。

行者。所謂受持念護喜樂知等。

是名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住初禪中。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

是故入初禪求無生法忍。

為求轉勝無生忍故。於初禪中生不堅固想。起上欲心舍彼初禪求第二禪。

為欲入彼第二禪故。

離彼初禪有覺有觀心。

滅於彼心離於彼心。

淨於彼心寂靜彼心。

內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行。

內淨者。謂

對治彼障第二禪法。

寂靜彼法清淨無濁。

是名內淨。

心一處者。謂

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猶如大海。

一切諸水入皆一味。所謂鹽味。入第二禪。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無覺無觀。

如是名得無覺無觀三昧。

依彼三昧生喜。謂於佛法僧中生於喜心。

依彼喜心。諸善功德自然滿足。

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

於彼第二禪中不住不樂。更求勝上第三禪行。

生如是心。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是故離喜行捨憶念。安慧身受樂。

是樂聖人亦說亦舍。

依彼二禪無生法忍勝上欲心。離彼喜樂。入三禪行得三昧樂。厭於彼喜。

生如是心。此無喜樂。是無常樂。是盡滅法。非常非恆。非真實樂。非究竟樂。

如是知已轉更復起勝無生忍增上欲心。依彼勝忍增上欲心。不樂苦樂遠離苦樂。

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行。

得第四禪三摩拔提。柔軟心自在心寂靜心光明心正直心。舍彼一切所有樂事與諸眾生。

與彼眾生安隱樂時。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

得彼勝忍光明現前故。令行速疾。於第四禪勝妙樂中。不生樂心。遠離彼樂捨念清淨。

惟見無邊虛空現前。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

不念種種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

如是觀色。略有二種。

一者四大。

二者依四大。

四大者。謂

地水火風。

依四大者。謂

色香味觸

如是廣有八種色相。

離彼色相。無彼色相。滅彼一切諸色相。

名過一切色相。

隨何等法有其色相。

彼法必有所對礙相。滅彼一切所有對相。不念不行種種異相。而能過彼種種異相。而不念彼種種異相故。惟見虛空相。

是故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是故說言。過一切色相。

入彼無邊虛空三昧已。生如是心。

虛空無邊。虛空無際。虛空無岸。隨何等法。

以無邊等故。彼法無有前際中際後際。

如是觀一切法無前中後際。入如是三昧。即於一切眾生起大慈心。即捨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現在前。

爾時於彼無生忍中。始得勝進光明現前。

過一切無邊虛空相。現前知無邊識相。入無邊識處行。

生如是心。是無邊虛空相。惟是識想分別。

得如是心知一切法。惟是識相。是識無量。

入如是三昧。得無生法忍。非究竟成就。

無生法忍。過一切無邊識相處。現前知無所有處。入無所有少處行。

無所有者。

無彼所有貪嗔痴等分別之心。種種分別虛妄分別。

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皆從虛妄分別心生。無彼所有故。言無所有。

少者。如向所說。法中少相細相微相等。名少相。

無彼少相故。言無少。

過彼一切粗細想故。言無所有無所少。

住是三昧。得於轉勝無生法忍光明現前。

為得彼勝無生法忍。而不樂彼無所有無少三昧。生勝欲心。轉求增上三昧勝行。

生如是心。是無所有無少行相。亦是細相虛妄分別故。

次觀非想非非想。

何等是非想非非想。

非想者是空。

非非想者從因緣生。

爾時非想非非想三昧現前。過一切無所有處少相。入非想非非想處三昧。

行住於彼處。生如是心。彼非想非非想處。無所可樂遠離彼法。

即證諸法不生不滅三昧現前。

知一切法不生不滅。

見一切法自性寂滅不行不住。

爾時名得勝上清淨無生法忍。

是名九種次第入三摩拔提。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定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心在哪,靠什麼安心?

又餓又二的猴子 有仇恨在,難以安心,有欲忘在,難以安心,有困惑在,難以安心,問題存在,就難以安心。有心在,問題乙個又乙個,難以安心。捉賊先擒王,只先把問題之源擒下,方能安心。擒心三步曲,由淺入精 一,禁止行為上大犯錯,要戒某些事。二,鍛鍊自己安定的心境,培養定力。三,在定力的基礎上,觀察與思考,得到...

佛教的禪定是不是我們平時指的「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

聖慧 普通的修止,修定如道家打坐等等,與佛家特別是禪門的禪定含義有差別。普通修止就是心一境性,專注於某個東西來平息散亂的念想,或者獲得某種功能。而佛門的禪定是趣向解脫的靜慮修持,目的是與毗缽舍那的觀行來獲得解脫。幾個定義供參考 1.奢摩他 止 又作舍摩他 奢摩陀 舍摩陀,譯曰止 寂靜 能滅等。攝心住...

有沒有詳細教導禪定方法,說明禪定次第的經書?

羽生 不要依靠所有後世論師關於心的安止的做法,只依靠阿含經與你自己。個人訂閱號 ahanbiji 阿含筆記 記錄以往與現在於阿含的所得 齊天大聖 南傳的清淨道論是首選,北傳的瑜伽師地論和俱舍論都有記載,但是還是清淨道論更細緻一些。另外南北傳的禪定細節上差異還是挺大的,如果有人能結合清淨道論和瑜伽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