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禪定是不是我們平時指的「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

時間 2021-06-02 09:19:04

1樓:聖慧

普通的修止,修定如道家打坐等等,與佛家特別是禪門的禪定含義有差別。

普通修止就是心一境性,專注於某個東西來平息散亂的念想,或者獲得某種功能。

而佛門的禪定是趣向解脫的靜慮修持,目的是與毗缽舍那的觀行來獲得解脫。

幾個定義供參考:

1.奢摩他(止):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譯曰止、寂靜、能滅等。攝心住於緣,離散亂也。禪定七名之一。即止息一切想念與思慮,而心歸於專注一境之狀態。

2.三摩地(定):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稱三麼地、三昧地;意譯為等持、正定、定意、調直定、正心行處。即遠離惛沉掉舉,心專住一境之精神作用。

3.禪定:禪為梵語禪那之略,譯曰思惟修。

新譯曰靜慮。思惟修者思惟所對之境,而研習之義,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義。

定者,為梵語三昧之譯,心定止一境而離散動之義。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靜念為定也。

六祖壇經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

雲何為禪?雲何為定?答: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

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2樓:kimi

學習和工作或者開車的過程也可以進入入定態啊,在專心致志的狀態下人確實激發出了潛能和智慧型啊,比如說牛頓曾經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忘記了剛剛才吃過飯,牛頓是誰啊,偉大的科學家,專心的狀態下確實能激發智慧型;又比如說我有一次聽歌的時候,專注於歌曲的旋律、節奏、意境,以至於不知道有人叫了我很多聲,我都沒聽見。

——這個不叫禪定,這個很接近心理學上的「心流」。

3樓:梵夫

平常的專心致志,不能算是一種對定的訓練,而是運用。

說明每個人都有「定」的資質,會在適當的時候激發。

但相對於經過訓練後堅固而深厚的定,還是顯得很散、很淺、很雜。

因此並不能通達世間法的本質,反而會隨世間法的相流轉。

本質與相的關係,就像大海之於泡沫。

有禪定心,就能融入到大海浬;

沒有定心,融入的就是泡沫。

4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禪定分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佛法中的不共禪定指後者,所以不要混淆。前者一心只能一用,當然是從事世間任何事的基礎,也是做好做成世間事任何事的前提,但與解脫沒有毫釐關係,所以成為佛法與外道的共法。後者獨為佛法所不共,是佛法真正區別其他,標識自己的禪定,一心可以多用,所以上下禪定,共與不共,外道與正教,要辨別區分清楚,這樣才能有利於自己進一步明確前進的方向,而不至於誤入歧途。

5樓:普波居士

佛教的禪定絕對不是我們平時指的「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禪定是解脫心,解脫一切業緣。「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是無計業,是業緣相,不能生出解脫智慧型。

正定中,沒有了業力障礙,本具的神通智慧型就都顯現出來了,神識可以離開我們這個業報身,到外面世界去,當然也可以回來,沒有障礙。「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能做到這些嗎?這只是舉乙個小小的例子。

其實入禪定要有條件的,必須持戒清淨,殺盜淫妄酒等等都要戒除,《楞嚴經》雲:因戒生定,由定發慧。沒有嚴謹的戒行,禪定就不用想了。但可以「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

6樓:齊天大聖

算是入定,但是屬於比較淺的定。定就是指專注,三界都有定,我們的專注都是欲界定,而四禪八定屬於色界無色界定,這種定境前五識是會消失的,初禪相對比較淺,所以依然存在眼耳身三識,而到了四禪以上的禪定,不但前五識消失,就連苦樂受也全部消失了,甚至可以停止呼吸心跳。

禪定是不是修習空性的共法

炅照 據個人所了知的,修禪定是很多種修行法門的共同之法,所謂的各種外道 天 仙等,也包括修行佛法。證得空性是一種智慧型的了悟。佛法要求修戒定慧,從聞思修。即必須從佛的言教為聞思的基礎,以修禪定來加行開發智慧型,才能證得空性,了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實際。如果不通佛教教理,修禪定是很難證得空性的,或者...

佛家的禪定和道家的入定是不是現代科學說的深度睡眠。?

香象渡河 這個差距大了,入睡後可能什麼都不知道,意識流如長江大河隨機流動,入定要麼可以切斷六感,進入寂靜狀態,打雷都聽不到,或者六感急劇放大,聽螞蟻如打雷 深度睡眠 我們可以認為是一次短暫的死亡.睡眠是我們的意識湮滅.只是意識湮滅.當然做夢的時候,意識是活躍的.只不過好彩,到點了,又活過來了.而已....

漢傳佛教是不是後人編造的?

木偶 漢地佛經違反巴利藏大般涅槃經的四大教法麼?巴利藏可沒說依集結判斷是不是佛法,不信拿出巴利藏大般涅槃經如何看看判斷佛法。龍宮取法有問題?那清淨道論裡青蛙天子的例子又怎麼解釋?佛陀給人說的法,青蛙居然能聽懂人言,還因此生了天上,如果這個青蛙天子為他人說法不就變成從天人處取法了?從龍宮取法與天人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