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語中大部分入聲漢字的音讀發音是有兩個音節的?

時間 2021-05-30 00:09:47

1樓:tzihou

我在想,假如以日語中漢字的音讀來朗誦中文時,並且將入聲字的第二個音節捨去不發音的話,估計整篇文章的聽感應該比較像是某種吳越語方言。

例如現在彙總各種方言、老國音,以及域外方音製作的《青玉案元夕》,假如日語是利用上述音讀方式朗讀的話應該更貼切。

2樓:超能聖龍

一開始確實讀入聲,但是後來為貼合日語音韻的特點開始緩慢流變,t變成つ或ち,k變成き或く,p變成ふ。此時つち讀tuti,ふ讀pu。

後來經過一系列音變,就成現在這樣子了。

3樓:王贇 Maigo

@肉已成球 對原因的解釋是正確的。就是因為日語中單個的爆破子音不能成音節,所以必須補充乙個母音,k、t、p分別變成く或き、つ或ち、ふ。

至於題主說的入聲字結尾子音難以分辨,這只是題主的主觀感覺。

如果題主的母語具有這樣的發音,或者雖然母語沒有但在學習的時候經過了足夠的訓練,分辨k、t、p三種入聲應該是毫無壓力的。

需要注意的是,母語者們雖然能夠分辨三種入聲,但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理論水平來把這種區別描述出來。

4樓:肉球

我[強調]猜[/強調]原因是日語在音系上要求開音節,日語假名中除了「ん」以外,語音上都是開音節,因此在處理外來語閉音節的時候如heart,就會從音系學角度在後面新增乙個母音變成ハート(最後乙個音節加o),這就成了兩個音節。因此古代漢字傳過去的時候如果碰到入聲字(相當於詞尾是ptk的閉音節)也會在後面新增乙個母音構成兩個音節。

為什麼入聲在大部分官話中消失了,卻在吳閩客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留?

古島西風 鄙人的淺見 1.入聲的大量消失只發生在部分的官話地區,如 北京官話 東北官話 腳鐐官話,冀魯官話。而中原官話 蘭銀官話 西南官話則有所保留。2.而更往南的非官話漢語 客家話 粵語 贛語 和閩諸語等,都大量保留入聲。批註 山西的晉語是例外,也保留一定入聲。3.從地圖上可看出,入聲大量消失的地...

日語裡很多外來詞,其中大部分直接音譯的英語,那麼日本人說英語時是什麼感覺呢?外來語的發音來當英語說嗎?

Sean Van 推薦題主去看乙個綜藝節目,關八編年史,裡面有乙個遊戲環節叫英語傳話。感覺大部分人聽到英語會直接轉換成對應的日語外來語,可能是習慣吧 餃子日語立山老師 日本人不會把英語的外來語直接當做英語來發音,不過日本人英語發音不好這是國際公認的。之前有人認為是日本人口腔構造的問題,但實驗來看卻不...

日語中漢字音讀時,漢字的入聲尾音 k在什麼時候變成 什麼時候變成 ?

日語漢字音的 k 尾比 t 尾規律得多,基本規則是 a,u,o 段後接 ku e 段後接 ki 至於哪些字歸到哪個母音下嘛。按理來說要按照中古前期 南朝金陵音 日語吳音 和中古中後期 唐長安音 日語漢音 時的音系來對應,現代音 包括任何現代方言都 在這裡起不到太大作用 當然若你懂多門方言或者懂平水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