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樣到底應該怎麼讀?

時間 2021-05-29 22:19:05

1樓:江山如此多畫

標準的是一模(mu二聲)一樣。具本樣子都是讀mu(二聲)。但是語言是約定俗成的,你在口語中說一模(mo)一樣,所有人都懂你意思,也沒有什麼好糾結的,而且是說的人多了,就變成規範的語法了。

說不定,以後的字典裡,就建議我們讀一模(mo)一樣了。

2樓:Leo yeep

首先模的mu,mo兩個讀音的區別在普通話裡是存在的,而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體現的是普通話的規範。中國有很多種方言,有些詞在不同的方言裡有不同的讀音。普通話和一些方言區分mu,mo,另一些方言不分mu和mo,是存在的,而且不矛盾。

字典裡以普通話語音為規範,就要區分這兩個讀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河北方言雖然區分這兩個讀音,但在口語裡mu通常加兒化音,這就使mor,mur的母音受捲舌音er影響,造成讀音有點趨同。所以我說一mo一樣(有兒化),和說一mu一樣(有兒化)沒有人在意有什麼區別。

模這個字古代只有乙個讀音,古代韻書也只說它與謨或摹同音。

《唐韻》《正韻》:莫胡切,音謨。

《集韻》《韻會》:蒙晡切,音摹。

根據語音演變規律,模應該與謨、摹一樣只有乙個讀音。但是它在有些方言裡卻有兩個讀音,我認為這是因為書面共同語和方言口語讀音脫節導致的。比如說某方言裡動詞「愛」「艾」讀作nai,平時同鄉之間說「我nai吃白菜」,「nai灸」,但用書面化的,外來的詞的時候,比如愛滋病,博愛就會讀作ai。

北京方言我的方言就是這樣。比較書面化的詞、比較新的詞讀作mo,如模範,模式,模特兒。比較口語化的詞讀作mu。

我們不難發現,mu這個口語化的讀音,代表模的本義,而用mo這個音的詞現在更多代表的是引申義。這或許因為本義模具、模子在生活中很常用,而模範、模型這類詞只在書面語裡常用。

這種口語和通用語的區別很普遍,但當口語詞被吸收進普通話,就出麻煩了。為了照顧北京話和某些方言,也因為口語裡讀mu子,模mu具的人很多,mu這個音就被保留了下來。至於保留mo,mu的區別是不是很必要,就見仁見智了。

我個人支援把mu併入mo,只保留乙個mo,反正口語裡沒人在意二者區別。但我的話沒用哈,為了考試還是記清二者的區分吧。

同樣單音字變多音字的,石這個字古代也只有乙個讀音,表示重量的「五千石」和「石頭」的石是一樣的讀音。但大約明清時期,出現了dan這個音來表示重量單位「石」。所以現在石有兩個讀音,畢竟兩個詞性都不一樣,區分一下還是很用必要的。

3樓:

你們日常讀作mó樣,但同樣有許多人讀作mú樣啊,不能為了順應一部分人而把這個本來沒有歧義的讀音給改了,因為一旦更改,會讓本來發音正確的人產生混亂。

為什麼學京劇要一模一樣

所有的肢體藝術都有固定的基本套路,跳街舞也有基本動作,無非是各種不同組合,為什麼學街舞要跟老師一模一樣?為什麼跳芭蕾要一模一樣?為什麼民族舞要一模一樣?因為你在學 陳知節 我個人的理解吧,因為京劇是程式化表演,這裡走幾步,那裡水袖抬多高,都是前輩們一點一點摳出來的,能夠達到最好的表演效果,都是把這出...

話說臨摹漫畫到底要不要畫成一模一樣啊?

巧可冰 一,追求完全相似的臨摹是為了提高你對於外形和取色的準確度。這個能力可以讓你以後在學習任何新的繪畫技能的時候學的更快,畢竟你外形都畫不准,顏色都選不對,怎麼學習別人的教學。我讓你畫個橙色的火焰,畫個梯形的車子的外形,你給我弄了個金黃色的火焰,多邊形的車子上去,你怎麼接著往下學細化。這兩者練習的...

如何能找到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蒹葭蒼蒼 照鏡子。開個玩笑,我倒是沒有故意去找,但是的確有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我們很像。像到什麼程度呢,老師和同學分不清我倆,兩個人絕無血緣關係 我們兩家之前不認識,因為我倆認識父母們才認識的 有時候我媽媽或者她媽媽帶著我倆出去,都說這是我家雙胞胎女兒,不過隨著大學不在一塊,漸漸也就不像了,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