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釋一下大腦如何看懂文字的?

時間 2021-05-12 03:09:39

1樓:王易甫

我們理解文字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看到文字字形,調出文字的發音,大腦在文字的形和音之間的記憶神經元迴路被啟用。很多人甚至必須在大腦中把看到的文字默念出來,才能理解下一層的文字的意義。

這一層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大腦活動。如果文字不認識,大腦沒有儲存文字的發音,則會跳過這個不認識的字,或以這個字的認識的部分的音來代替。

第二層:被啟用的字音對應的記憶神經元,會進一步啟用字義或字的形象的神經元。為什麼是字音對應的神經元啟用字義或字的形象的神經元,而不是字形對應的神經元?

因為字音比字形使用得更頻繁,神經元之間的通路更順暢。當然也不排除字形直接啟用字義神經元的情況。具體詞語對應的字義神經元是乙個形象的記憶,如桌子,蘋果;抽象詞語對應的字義神經元是一組建立在其他具體形象基礎上的複雜神經元的集合,比如思想,哲學。

這一層不是所有看到文字的大腦活動都會進入的活動層次。有些人看文字時只進入第一層大腦活動,有些部分進入第二層。我們所說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就是沒有完全進入第二層神經活動。

第三層:結合上下文的文字意義及形象,把乙個句子串成乙個的事件或整體意義,找啟用這個事件的記憶神經元。如果這個事件不存在,則大腦會利用涉及的具體形像生成乙個新的記憶。

2樓:

在人類的語言文字中,有很多詞語和短語是抽象的,不可被形象化的,不是所有的詞語都可以被轉化為影象,兒童智力發育就是從形象到抽象,如果每乙個詞語都要被轉化為影象,第一,大腦會裝不下,(英語詞語有多達100萬+,阿拉伯語1000萬+)第二,我認為不現實,第三,大腦想象力沒有那麼豐富,就這樣

3樓:王先生

你問題不是問題,關鍵你這樣理解是強迫症……研究語言你這個是第一主觀視角去理解的,科學家一般都是第三視角解釋理解的,你的主觀視角文字閱讀交流很少有具體影象出現的,幾乎都是抽象的腦部理解,你說控制還有人生。屬性等等還有嗅覺。聽覺開心。

等等這些詞你大腦理解成影象?這些都是乙個過程詞……乙個狀態詞……你非得理解影象只是後期想象的,真實交流時候幾乎沒什麼影象的,不然一句話理解半小時……語言人類進化而來的大自然的產物……你說的問題起其實在死磕11為什麼等於2 借網友一句話,你是想思考自己是怎麼思考的乙個過程……第一視角你是思考不了的……

4樓:robert0505

與其說是看懂,不如說是識別吧,是頭腦經過不斷訓練後的機械反應,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對形象的反應,不是麼?而頭腦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基於過往的經驗和記憶運作的,無論是如實反應呈現記憶,還是對原有材料的加工改造想象,其執行機制並不神秘複雜,可以說是一種現象而已,無需過度解釋,但值得仔細觀察了解。

5樓:Demon

我提乙個我的額。。猜想吧

腦海裡閃過影象或者靈光一現突然有了什麼好點子,都是你能意識到的,是你知道你明白你了解的。

快思考和慢思考以及潛意識。慢思考耗能高,快思考耗能低,潛意識是你意識不到卻已經在你腦海裡發生過的思路,而之前說的兩個例子則相反。

我認為,兩者耗能不同的原因是快思考只提供乙個結果給你,而慢思考卻給了你整個過程,也就是說,這個過程的每一部分都是一次快思考的結果。

如此看來,人類很像一台高階的電腦,既可以用來做極其簡單的邏輯運算,也可以用來思考人生哲理和社會問題。快思考是兩者的結合,用你已有的一些觀念,比如關於什麼是壞人什麼是好人,接受到某人的資訊,直接判斷他是壞人還是好人。這是快思考,顯然不是簡單的知道四則運算和兩個數字是幾就能得出結果的,因為四則運算那裡它把過程全給你,你只要罩著他一步一步做就行,而判斷好人壞人就沒有這麼簡單(學過程式設計的應該知道程式設計就是給電腦的命令,你得一步一步教他做事,缺一點都不行,比如讓某機械人起來撒尿,即使它會自動判斷廁所在哪,會自動調節什麼的,但你還是得先命令他睜開眼睛)

6樓:深圳老土

有些文字可以轉譯成場景,有些則無法轉譯成場景,比如虛詞「的、地、得」等。

不管是文字還是圖,不同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

文字可以分為三類: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最原始的自源文字大多是圖畫符號,即通過象物來表達,但能表達的東西比較有限。而拼音文字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文字的發明克服了了語言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能更好記錄人類的文化活動,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了文字,人類不僅通過表音符號思維,而且可以通過表形表意文字思維。

大腦要看懂文字,肯定要先學習文字作為符號所代表的意思(文盲是看不懂文字的),雖然有些可以用右腦轉換成影象去理解,但有些則只能用左腦來記憶和理解。

7樓:一念一世界

應該是不斷地加強訓練,重複記憶吧。主要還是靠記憶能力,如果能搞清楚記憶怎麼產生的,我覺得那才是找到本質吧。

人如果沒有一定時間的記憶,生活就會陷入混亂了。更別提識別字了。

文字不過是人類用來代替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遠古人類都是口口相傳,後來隨著社會和人口發展,需要更多的團隊合作和交流,才發明了文字。

8樓:小明

文字只是一種載體.是為了表示某種物體或者事情,所人為設計的一種符號.

人類是先有語言.而後才有的文字.

所以.文字本身沒有意義.當人類.某個字代表某個意思.文字才變得有意義.

所以.我們如何看懂文字的.只是讓大腦把某個圖形符號與某件事/某件物體聯絡起來而已.

9樓:有點兒意思

題主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不全面。文字有象形文本、楔形文字、字母文字等等之分。中國文字屬於甲骨文,有說屬於象形文本的,表達的意思又有抽象具體之分,人類一開始出現文字,是為了記憶記錄某些事物,先畫下來,或者做個記號,到後來有了思維,文字的發展也就興盛起來。

大腦理解文字形成的詞語、語句,一開始很有可能是以場景套用的形式來理解,但是當抽象的含義越來越多時,這種套用場景應該就不夠用了,靠推理,模擬等等方式更多了。

這是本人的一點判斷,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

10樓:銅鼎金盾

有關係,但不一定總是這樣的關係。例如「聲音」一詞,你在腦海裡就想象不出聲音的形象,那是關乎聽覺的問題了。文字是代表事物意義的符號。

最初是象形文本,古人直接畫物體的大致形象來象徵物體。以後人們的交流、思想伴隨著勞動實踐以及造字方法和組詞造句的發展而發展的。以後的字採用了假借、指示、轉注、會意等方法來造。

光是造字還不夠,又造詞、造句子。它們表達的不僅是物體的形象,更多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了。。既然前人能根據表達的意義來造字造詞造句子,後人通過一代代學習看懂它們也不是難事了。

11樓:

這個是視覺反映到人腦形成的文字圖形,或資訊整理,就是理解意思並讀懂;這個其實在現代對其進行解釋並不複雜,只是,文不如圖,圖不如表,這是工作模式上的,因為文字還是比較抽象的,不如圖、表具體和形象,顏色能夠直觀的反應並容易記住;

12樓:掉下個小石頭

關於人腦的研究目前都只是推論,想研究清楚,基礎研究差的還很遠,不支援。

關於文字認知有三種推論,其一是語音中繼同路,意思是說人腦看到文字後先聯想相應發音,然後獲取對應意思。另乙個推論是直接識別,就是直接根據字形獲取文字意思,比如中文認知。最後一種是聯合識別,既有語音中繼同路又有直接識別同路。

也有認為對於熟悉的文字是直接識別,對於不熟悉的是中繼識別。

語言認知過程由於時間解析度比較高,十年前認知神經科學領域與之相關的ERP研究很火,可以搜一下。當前結合核磁應該也有零星研究。感興趣可以搜一些綜述讀讀。

誰能解釋一下the train is delayed 的語法 主係表嗎 delay不是動詞嗎?

真諦 翻開新牛津英漢双解大辭典,赫然可見的第乙個義項就是 使擱置,使延遲 如果用日語的思維來理解,就是 他動詞 可對應為 遅 孟話英語 如果要表達 火車被延誤了 應該是the train was delayed或the train has been delayed,不會是問題中的句子的一般現在時。一...

有誰能解釋一下這個嗎?

成柏 可以換乙個思路,遊客其實就是障眼用的。假設沒有遊客。旅店老闆拿著賭徒的千元欠條給屠夫,說咱倆的帳清了,賭徒欠我1000元,你找他要。於是屠夫拿著賭徒的欠條找農夫說,你把我給你寫的欠條還給我,我給你賭徒的欠條你找他要錢,以後咱倆互不相欠。然後農夫帶著賭徒的欠條又找到了飼料商說,我欠你的錢你找賭徒...

有沒有大神能解釋一下normal bias到底是怎麼作用的

Panda 一般來說,不做任何處理的shadowmap,由於精度問題,會出現陰影鋸齒,就像z fighting一樣 最簡單的優化手段是在深度上增加乙個偏移,形象點就是把物體向遠裁剪麵推了一段距離,這樣原本因為精度導致的鋸齒被拉開了,這個偏移就是經常看到的bias,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但是,存在一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