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為什麼不進入緬甸? 按道理,順著河道南下不是難事啊。而且還靠近印度,諸葛亮就那麼閉塞?

時間 2021-05-29 22:56:36

1樓:Chen Qian

以乾隆的國力,四徵緬甸結果三次慘敗一次慘勝,死掉連續三位兵部尚書(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傅恆)。大清國運從此走下坡路。

蜀國如果這麼幹、那早就把自己折騰死了

2樓:馮利波

古代的氣候比現代熱,曹沖秤象的故事說明當時南方是有大象的,大象又是乙個對溫度很挑剔的動物,當時的蜀國到宜賓瀘州一代已經是不毛之地了,只有少量土人。而雲南緬甸根本就沒有人類,炎熱的氣候和瘧疾阻止了當時的人向南遷移。

3樓:ZEGBUL

遠征軍表示,野人山好玩得很哩!你看我就玩兒脫了!

真正去過橫斷山區就知道,那地方根本支撐不起大規模軍隊行軍和駐紮,古時候條件不如現在,更不可能。古時候沒有公路,遇到下面這種情況,怎麼行軍?橫斷山區河谷發育非常年輕,意思就是土壤很薄,發育不了大型樹木,而且濕度大,季節不對的話,連火都生不起來。

這種路是直接在山崖上鑿出來的,不然就跟河對面一樣

再看看成崑線怎麼修的

到現在四川都還有很多地方交通方式非常新潮,以至於城裡人不惜花大價錢在城市周邊的景區裡複製

看清楚,全靠自己手拉

如果順著河漂呢?

真以為這幾條江跟長江中下游一樣是一條大河波浪寬麼?確實有這樣的河段,但也有很多河段驚險萬分,走近了看,有點像水快燒開的時候,不停地翻湧,就算穿著救生衣,乙個不小心被水流卷進去,浮都浮不起來。長江漂流了解一下?

1985 年,西南交大教師堯茂書隻身漂流長江,在金沙江段壯烈犧牲。2023年,由中中國人自己組建的漂流探險隊首次全程漂流長江成功。在這次世界探險史上「最後的偉大征服」中,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中美長江漂流探險隊共計有10位壯士長眠於長江。

漂嘛,這個筏子是全密封的,都死了人,諸葛亮時期這麼幹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補個鏈結,當年的漂流隊員日記 https://

別忘了,諸葛亮北伐走的是棧道,早就被古蜀中國人民修好了,而且由於是橫穿大巴山和秦嶺,路程短。往南征服是縱向穿越,沿途一兩千公里都是這樣的橫斷山區,硬闖怕是送死。直到明朝後期改土歸流,雲南貴州才得到比較成規模的開發,在這之前,呵呵。

雲南迪慶州,四川鹽源縣,都有蒙古族聚居,你猜猜他們是咋回事?

所以諸葛亮真的那麼閉塞嗎?不見得

4樓:知足常樂

你要知道,蜀漢缺的不是土地,是人口!可以說古代所有弱勢的割據勢力缺的都是人口!

那邊窮山惡水,都是文化不同的少數民族,打下來非但不會提供給你補給人口糧食,反而會消耗大量軍隊糧草去維持治安,平定叛亂。

5樓:雨瀟瀟

諸葛亮為什麼去緬甸?諸葛亮的畢生志向是收復中原,光復漢室還於舊都。人家的目標和志向都在北方,而不是隨便找個地方當土皇帝。

先不說緬甸的雨林氣候適不適合住人。就緬甸那地要人沒人,要人才沒人才,要那塊地做什麼,大家過去了離中原越遠,鬥志就越沒有。

6樓:範大俠

-。-三國晉朝的時候廣東大部分福建全部廣西大部分雲南全部貴州大部分全是土人,基本沒有漢族的有效統治好嗎。。。真以為歷史書的地圖是真的啊-。

-怎麼說到緬甸去了。。上面這很多地方是到宋朝才開發和真正統治的。。。

7樓:清風明月

我覺得題主應該和葛大爺有共同語言,建議深入交流一下。

葛大爺的巨集偉藍圖

8樓:村山大明神

看歷史不能不配地圖。最簡單的地方就是開啟谷歌然後用維基查古代城市現在在哪。如果說今天有什麼和古代是一樣的,大概就是山脈走勢和大概地理狀況了。

9樓:

笑出聲,誰給題主自信說別人閉塞的?光榮的三國志嗎?

你以為向南經營是幹什麼,是玩文明走格仔關蠻鋪分城還是帝國時代派幾個農民去錘市鎮中心?

能問出這種問題最差也就是有點蠢,要覺得自己是在釣魚那就...噗魏國為什麼不進入歐洲? 按道理,順著西伯利亞西進不是難事啊。曹操就那麼閉塞?

吳國為什麼不進入東南亞? 按道理,順著太平洋南進不是難事啊。孫權就那麼閉塞?

題主為什麼不原地上天? 按道理,平地向上蹦不是難事啊。你就那麼閉塞?

好玩嗎?嗯?

10樓:都督六合諸軍事

照你這樣說,孫權怎麼不進入南越,台灣,曹操怎麼不進入蒙古,西域,占領土地不是跟遊戲裡派個兵就行,要派軍隊鎮壓土著,文官管理收稅,幾代人的時間融合,還要修路加強聯絡,三國鬥爭有精力搞投資收益不成比例的這些事嗎?就說乾隆遠征緬甸,封建王朝的巔峰,也是空耗大量人力物力,還有過雨林裡的瘧疾,當時也沒屠呦呦找到青蒿素,更別提當時蜀漢對雲貴高原也根本控制不強,長期搜刮壯丁關係緊張。

11樓:四七

這個「按道理」,是按得什麼道理喲。

是滑鼠一點,大軍向前,只要有移動力就能往前走?

這個「就那麼」,就怎麼了惹著您啦?那合著沒在古典時代搞出全球化的都「閉塞」?

把一切都想當然,把古人當傻子?

您是真聰明。

12樓:

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些山路在現代都不太好走,何況科技遠不及現代的古代,諸葛亮與其大費周章地去開發乙個山路難走、充滿未知、環境惡劣的地方,還不如安心經營蜀地更保險

13樓:「已登出」

圖啥呢,在那個年代,土地不是稀缺資源,人口才是。你看孫權打仗從來不占地,搶些人就跑。佔了那麼大的地又沒人開發,不划算呀。

另外占領了緬甸,怎麼管,誰來管,蜀國統治區域本來就拉的很長了,為啥劉備要封漢中王,因為漢中是連線西蜀和荊南兩片統治區域的關鍵地區。再加個緬甸,戰線就更長了...而且也沒有人能管了,能管好西蜀那幫老百姓就很不錯了。

另外丞相的夢想是興復漢室,往南打就好比亞歷山卓大帝一樣要星辰大海征服全球。要不是孟獲擾民,丞相估計也懶得搭理...

14樓:明月嬋娟

不是諸葛亮閉塞。是你生在資訊發達的2023年,竟然敢如此輕視雨林!拿著熱兵器的遠征軍在緬甸幾乎全軍覆沒!這才幾年啊?你是認為諸葛連弩比衝鋒槍厲害嗎?

聽說過茶馬古道嗎?你認為那地方方便行軍?

15樓:

氣候。不要以為古代氣候和現在差不多。

自秦漢以來,東亞大陸的氣候整體變冷,雖然有所反覆,但溫帶不斷南移大致不差。

所以漢代的江南,不是如今的魚公尺之鄉,而是類似亞馬遜一樣的熱帶雨林,可以參考如今泰國的氣候。那個時候雲夢澤雖然已經逐漸消亡,但主體作為洞庭湖,比現在大很多。長江更是象海峽一樣的天塹。

相對的北方反而比現在溫暖多雨,導致如今的平原地帶在古代卻較少大城,多數大城反而在山腳的河流沖積扇地帶,比如河北的太行山東麓沿線城市。例如著名的琅琊郡在如今的窮山溝沂蒙山一帶。

所以當時雲南,以及更下游地帶,比如今亞馬遜或者剛果盆地更加濕熱,雨林氣候不利於人類生存,難以產生高階社會形態。連江南都被視為瘴蠡之地,北人去了就死,那麼更可怕的雲南以及更南,誰敢去呢?就算諸葛武侯勇敢無畏揮師南下,路也沒有啊,只能一路砍樹,在原始森林裡面強行開路。

不但行軍緩慢、補給困難、疾病叢生,而且占領了也無法種地,為古典王朝所難以利用的領地,十足雞肋。

16樓:「已登出」

《三國志卷四十三》: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縣,去郡八百餘里,其郡徒有名而已。

17樓:歪事一籮筐

緬甸北部是熱帶,又地勢低窪,大量積水導致蚊蟲橫行,各種疫病是軍隊天然的克星。

外部軍隊深入這種地區別說作戰了,幾個月下來自己就大量減員並且崩潰了。

牛群為什麼不進入德雲社?

來自市井的六子 牛群原本是常家的徒弟,文字輩。後來英達成了大徒弟,這個身份本該是屬於牛群的,由此引發了一些不愉快,牛群選擇成為海青,算是和常家有點過節吧,老郭如果想要牛群,需要考慮一下這點。然後從藝術方面來說,牛群的相聲非常好,但是更適合晚會和電視,而德雲社主打劇場和商演,各有所長,但是兩者合作未必...

為什麼蜀國不重用馬超?

甲蟲汁 難道不是因為死的太早嗎 演義裡馬超還發揮挺大作用,一直利用在羌兵的聲望在西線防衛,鎮守邊疆,是平西將軍,同為五虎上將,這對於投降沒多久的人來說夠重用了吧,歷史上馬超投劉備後六七年就因病去世了,沒有太多的戰績記載,給人存在感不高的感覺,實際上的官職地位應該也是不低的。 storm 這問題下扯淡...

上課知識不進腦子為什麼?

很正常,人都喜歡接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感興趣就很快忘掉。就如同我上英語課,看見單詞就頭疼,根本記不住。但換成日語的時候就學的很舒服,因為我比較喜歡看動漫,算是愛屋及烏吧。你學會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一面或許你就能學的進去了。祝你好運 沒有開啟思路。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