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比起步的階段,目前的自主品牌汽車在綜合技術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公升?

時間 2021-05-31 21:31:27

1樓:熱心市民王先生

長話短說,從之前的一窮二白發展至如今真是難得,畢竟大多車企才30-40年,能這樣離不開中國共產主義領導下的政策和保護,以及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

所有中國產車企三大件均衡來說發動機已經不弱於合資,但變數箱和底盤調教仍存在差距,且還是不小。未來雙離合或許是中國產車企的突破口,因為AT幾乎是被國外壟斷,中國產的盛瑞老實說還是和愛信、采埃孚有差距的,值得高興的是這種差距越來越小。CVT我並不看好能成為中國產車企的成功石,雙離合還是有希望的,而且很大。

至於底盤倒沒這麼難,因為中國產的底盤調教都是優先給中國消費者,合資也會為了銷量,不得不向中國消費者妥協,因為車子是開的2分爽快不如8分的舒適。寶馬這麼多年了出了名的操控運動,新3系不也向舒適妥協了,而新A4則為了消費者調的運動了。

所以眼下搞好變數箱,能搞雙離合就搞雙離合,能搞出更好的AT自然更好。5年以後中國產和合資的差距絕對沒有,且大概率超過合資,目前差距還是有的,這還只是最基礎的三大件,像品控和做工也有差距,但也不算大事。至於品牌影響力三大件超過之日便不攻自破,畢竟他們合資幹的齷鹺事消費者也不是看不到。

等他們品牌影響力用的差不多了,就是他們落敗之時。

最後囉嗦一句,屬於中國的任何東西都會跟著國情走,假設明年中國復興國力昌盛,任何東西都會一飛沖天,諸位品、細品。

2樓:木村

就拿我現在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所有國內所有車廠應該都買了BYD的車,還有上汽榮威550的PHEV車型拿來做benchmark吧,這算不算進步呢

3樓:

我覺得要有長期穩定的發展還是要想辦法留住人才,重視技術,重視工程師,讓有經驗的工程師踏踏實實搞技術,而不是爭相去轉管理轉行政,其他沒有其他捷徑,工業界拒絕浮躁。

4樓:花-若初

從外觀及內飾做工來說進步幅度相當大

從發動機底盤來說基本上落後合資企業十年

從售後服務意識來說基本平分秋色

必須承認我們的自主品牌現在正在粗放型進步經常會看到某某自主品牌化巨資研發發動機等新聞

本人在一家中國產大牌4S店工作顧客主要反應的問題有:

1 各種異響問題

2 空調問題

3 四門公升降問題

……由此可見我們的自主品牌的車外表看具有很高的價效比但是確實是出於可以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我們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我相信自主品牌一定會成為我們未來汽車行業的主流

5樓:符巨集

但是我們必須嚴肅對待技術這個詞,我們是什麼水平就是什麼水平,不要認為出了哈佛神車我們技術就NB了,當年夏利可是稱霸全國的。

6樓:范偉

看自主品牌整車的技術能力範圍很龐大,

簡單說兩點

1,任何技術的核心本質是人才,自主品牌能留得住年輕一代的人才嗎,能擁有很多逆天頭腦的技術人才嗎,答案可能是不容樂觀,作為零部件公司,忽悠那些來抬著"正式認可"大旗卻抱著"學習心態"的客戶,秒秒鐘隨便忽悠,你還指望他們可以判斷什麼嗎

2,看整車技術不如看零部件技術,就好比看手機真不如看高通的技術一樣,整車涉及到的零部件更多更複雜,再往下走就是各種原材料的工藝處理技術,越是這些微觀的東西越體現了什麼是核心技術,如今體制下的中中國人才制度真的很難

其實一切都歸根於人,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拿到合適的薪水,才有合適的技術出現,這些在馬克思體制下很難

7樓:future

少見對中國產品牌說句話的人,往往鍵盤抗日滑鼠愛國的人多,可就是不買中國產有用嗎?

中國汽車品牌曾經崛起過,顛峰時期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但以前的崛起不過是類似波導夏新在2023年左右手機行業的崛起,不具備可持續性,目前中國汽車正在二次崛起,此次崛起則類似於中國產手機行業的全面趕超,

8樓:路德維希聖

開車15年,這已經是第三輛了,三輛全是標準的自主品牌。15年的感受就是,自主品牌一直在進步,製造技術和工藝沒有問題,只是自主開發能力欠缺。這三輛車都好好的,從沒趴過窩,相信會和電視機冰箱空調一樣,自主品牌最終占領絕大部分市場。

馬上要換第四輛車了,還會選自主品牌。

9樓:唐納德

有人看到聽到合資品牌外資品牌利潤高就心生不快,非要殺富濟貧才覺解恨。但忽略了這些車企在成本控制上的投入;也忽略了他們需要投入巨資做正向開發和各種前沿探索,這些探索有失敗的風險,所以必須把風險攤牌到現有產品。

10樓:張維

如果內在真的有提公升,早就拿出來做為賣點大吹特吹了:「支援國貨」、「支援民族產業」、「中中國人,騎牆!」……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賣點還是抄襲的外觀,抄襲的內飾,抄襲的車名,甚至LOGO都是抄來的,什麼時候他們做出有底氣的真傢伙來了再談這個話題比較好。

要看例子的話太簡單了,最近那個抄襲PRADO的什麼H9,去搜一下評測吧,除了個兒大(抄襲的物件就這體型)、看上去有麵兒(SUV,呵呵)、便宜(不然呢)以外,想不出什麼賣點了。

11樓:宋堅強堅強

自主品牌(現在都稱中國品牌了)和國外品牌的合資發展中,品牌實力肯定是有增不減的,比如外觀質量動力等等,真的都可以和外國一些汽車相媲美了,雖然有很多看起來是仿照的,但核心技術還是有較大差距,動力總成,操控,發動機等畢竟還是有差距的

12樓:格雷

中國產車通過象國外車合資車學習了這麼多年還是蠻有成就的。硬體學習還是比較容易的如發動機、車身製造、焊接、鈑金、內飾等但是軟體的學習還不行如發動機電控、整車電控也就是所謂的核心技術並沒有完全掌握。中國產車大多數是模仿國外車並加以改造,然後誕生了貌似高大上的中國產車。

雖然不能讓國人滿意但和十年前比我們的技術的確提高了一大截。

13樓:孫少軍

進步速度放緩了很多,前幾年因為逆向開發幾乎是一躍千里,現在遇到瓶頸了。但是民族品牌生命力很強大,像吉利這樣的真的是民族自豪。至於像一汽紅旗之類國企的,看著吧,所謂的自主研發謊言肯定會被撕得粉碎的

14樓:丁卡

完全是有的,因為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隨便弄一台車都有人去買的了,就是十萬一下的低級別車型也有很多合資車型,所以行業競爭壓力還是有的,所以中國產車企也被逼必須做出一些提公升,另外很多企業,奇瑞,長城,吉利等企業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也開始慢慢的轉型,並且靠著那麼多年的經驗也有能力做出一些公升級。再說了,消費者現在也不傻,好壞還是有很多人分辨得了的。其實中國產車進步很大的,雖然技術上還是有差距,但絕不是當初那樣寒酸了,奇瑞成為了唯一國內掌握發動機研發各項技術的企業,也有了自己研發的變速箱,長城的H6已經佔據suv銷量排行榜很長時間了,觀致汽車研發設計出了歐洲五星安全,並且質量不低於合資車型的轎車,而上汽的五菱榮光銷量簡直就是他媽逆天的存在……總之,完全看好中國產車的未來會有更大的驚喜,這不是個壟斷的行業,全憑在市場上競爭出來,而很多非國企車企,他們的管理會更加靈活多變,對於國外的經驗吸收的也很快,那麼多年了乙個個都不是菜鳥了,是該做出點成績了。

作為企業行業的人,能看到很多車企都在招聘大量的國外研發設計人員,去吸收一些正確的造車理念……未來值得期待,但是困難也在那裡,是死是活,隨便他們……反正國家管不了

15樓:

基本同意趙小西的答案

進步是有的

但是問題在於,產品開發模式還是逆向道路

這條路有盡頭的。。

走不下去怎麼辦?

轉正向開發可不是說轉就轉的,至少得一兩代車型,4-7年時間。

16樓:趙小西

至少在外觀方面提公升很大。車身鈑金製造工藝跟前幾年相比完全是質的飛躍。內飾做工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我自己開的是合資車,但看到吉利博瑞時還是覺得非常不錯

17樓:朱磊

外型上模仿奧迪路虎的品牌都是在設計上不用心得企業,說明這個廠商的實力是相對有限的,產品成熟度還不高,自然整車的行駛質感和質量就不怎麼樣了,真正的一分錢一分貨。還是關注些經過長期積累長期沉澱的企業吧,像長城,奇瑞,吉利,長安這些企業,經過數代產品的積累,H6,瑞虎,博瑞,CS75,這些產品已經和合資車沒有什麼差距了,甚至有過之。

18樓:

你可以看看街上的自主車,然後再回想下,那些剛推出的自主車,頭幾年挺多的,但是沒幾年就不見蹤影了,而那些合資車,十幾年前的現在還經常在路上見得到。

有哪些不買自主品牌汽車的理由?

黃燜雞不吃公尺飯 我覺得得有幾個方面,1,想挑一輛不錯的中國產車也不是沒有,只是挑車花費精力過大,左後還不一定能買到適合自己的車。2,普遍行駛品質太差,不跟腳,不跟手的情況太過明顯。至於質量問題目前已經和合資車區別不大了。 大家回答的這麼多?首先,合資車 我都不想買。中國產車更不用說了,發動機怎麼研...

汽車自主品牌的安全測試表現怎麼樣

林花著雨 也許你不知道,每個品牌車都是經歷了殘酷的試驗才能上市的,有無數的新車通過自發或被動接受 碰撞與安全測試 這種測試的結果,才反應出了這輛車的安全效能情況。因為,汽車安全效能已經成為當今衡量汽車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汽車安全效能的評估之一,便是依靠殘酷的汽車碰撞試驗做出來的。所謂的碰撞試驗,它...

現階段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靈魂像風 配置上要優於合資車。比如很多合資車要頂配高配或者幾十萬的車都不帶一些舒適配置,比如中國產車堆配置,十來萬的車什麼電動座椅氛圍燈360倒影電耳舒適進入陡坡緩降各種四驅系統一應俱全。發動機馬力引數高的嚇人不帶天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賣車 什麼你跟我說電子裝置其實成本不高不值錢?那我們說說底盤調教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