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過度進入虛無主義極度消極,如何走出?

時間 2021-06-01 02:30:35

1樓:幹知大始

遠離西哲,皈依儒學。意義問題本質上就是「愛」的問題,儒學就是生命的學說、愛的學說。有空讀讀《論語》、《中庸》、《易傳》,或許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

2樓:

你說話挺幼稚的,

但我能感受到你的真誠。

我的回答大概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虛無主義

二、定命。

如果你很有錢,

你還會消極嗎?

可能會。

你有錢過嘛?你都不知道有錢是個什麼樣的快樂。

那麼多人追求錢,是乙個可笑的虛無主義能對抗的?

你看穿的現象太少了,所以你得到的本質不正確,你的語言和行為就錯了。

讀一本書非要從頭讀到尾嗎?

你非要讀我也沒辦法,那不需要讀太多,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那什麼牛馬一系列的。讓別人總結就行了,總有聰明人站出來精簡這些。

我們的時間有限,寶貴。

你只需要知道該怎麼做,怎麼活?

那麼,「人要對抗虛無主義」,用什麼對付它呢?

1.人是什麼人?世界是什麼世界?

用我和人們,一起創造的基於我們想象的假象世界,沉浸其中,製造乙個完美的遊戲世界,上癮,更深的上癮,即滿足各種慾望。

2.否定和發展之前的方法。

用對抗,用不對抗。

3.物件是什麼?

用虛無主義的定義,我們用虛無定義這個世界,一定對嗎?

我只知道世界在流動和變化。

下乙個問題是,定命。

解決方法是不定命。

至於如何認識這個,境界太高遠了,知道這個對你沒有好處。

除非你願意追求世界上最崇高的事業。

3樓:意識的問詢

思考過度分腦力的過度和思考物件的過度等幾種情況。

腦力的過度是很容易進入虛無和虛脫的狀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的狀態,此時的人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支撐,就會進入虛無主義和極度消極。面對這樣的情況,休息是走出困境的最好的辦法。

思考物件的過度可以理解成你思考的問題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你又無法判斷是非,這時的你是很容易對自己否定加否定,從而陷入虛無主義而極度消極。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應該停止對頭腦中的問題的思考,因為這是在無端的浪費時間和造成了頭腦裡的空虛;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恢復自信,從而走出虛無主義和極度消極的狀態。

4樓:王斌

別曲解叔本華好麼。

叔本華確實說過

我們不應該為了獲取快樂而以承受痛苦為代價,就連冒著這樣的風險也不行,不然我們就是犧牲了肯定的、真實的東西而換取否定的,所以是虛幻的東西。

但是他也說了

就像當乙個旅行者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之後,才能回過頭來完整、連貫地看到自己曾經走過的曲折道路,與此相同,只有我們已經度過了一定的生命時光,甚至在我們的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才能將我們的所作所為,創造的功業或作品聯絡到一起,包括其中正確的因果關係,甚至這時才能懂得它們的價值。只要我們仍然身處其中,我們的行為就不得不遵循我們業已形成、無法改變的性格,並且受到動機的影響和自我能力的限制。因此,我們的行為始終是必然的,每時每刻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當下我們認為正確的合理的事。

只有之後產生的結果才能讓我們明白事情的真相;我們只有在整體回顧這件事時,才能夠清楚事情是什麼樣的,以及原因是什麼。所以,當我們正埋首於偉大的事業或不朽著作時,也許自己對這一點並沒有清晰的認識,我們認為這些工作只是為了完成當時的目標和計畫而已,它們是當時該做的合理的事。只有把整個生命串聯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的性格和能力才會將自己的本色展現出來。

我們會發現:在遇到某件具體事情時,我們在自己的守護神的指引之下,從各種紛亂的岔路中選擇出了那一條正確的路,彷彿靈感乍現一般。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理論上,也存在於現實中。

反過來,這一道理也適用於那些我們所做的沒有價值的事,和失敗了的事。我們很少能當下就認識到此時此刻的重要性,而是要等到很久之後才能認識到。

我很淺薄,但我能理解到的是叔本華提出不要追求快樂的定義是沉迷享樂主義,感官的刺激或是其他一些低階趣味。

同時,不要執著於未來或者過去,在當下做到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這並不是什麼消極的理論。

所以我們應當快樂地迎接當下,有意識地去享受每一段沒有直接煩惱和痛苦因而勉強可以忍受的短暫時光,亦即,不要因為以前的希望沒有達成而導致現在的不快,也不要為了將來憂心而破壞了現在的心境。對過去的悔恨和對將來的擔憂,讓我們將現在的美好時光拒之門外,或者糟蹋了它,這是非常愚蠢的。

5樓:

我們拆解一下「思考過度」這個問題本身,並引出解決辦法吧。

首先問一下,思考「適度」的度量是怎麼確定的呢?相對於哪個標尺呢?

我認為是相對於「經驗」,一方面是通過在生活中行動實踐而獲得豐富地直接經驗,另一方面是通過閱讀、交談在認識中獲得豐富的間接經驗。思考「適度」的人,總是能夠將自身抽象的思考匹配以具體體驗過的經驗,而經驗與抽象思考的不同在於它具有豐富的細節,細節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基本上遠不至於陷入絕望中。

因為思考哲學問題常常是一種「還原」,嘗試把生活中能夠大大小小的問題還原到高度抽象的終極目標上,因此,「思考」本身會對經驗造成閹割,沒有豐富的經驗與思考相匹配,便會出現「思想」唯我獨尊的現象。但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並不是依據「思想」獲得生存意義的,而是依據非反思狀態下的生活實踐本身(根據海德格爾),你用思考不斷抽離出生活實踐,遭遇虛無主義情緒是必然的。

解決辦法就對應於兩種經驗的獲得方法:

子曰思而不學則殆

我覺得光思而不投入實踐,改變自己的行動,那麼思想不過成了現實的避難所,一種逃避的藉口,它終將會是無源之水,進入虛無中是必然的。

6樓:朱七

學習下莊子,內篇第六大宗師。

大宗師講,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活在別人價值觀裡的人,被莊子稱作假人。

比如父母希望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現實中的我們往往達不到父母期望。

活在自己價值觀裡的人,莊子稱作真人!

我穿不穿秋褲,自己說了算!

我什麼時候談戀愛結婚,自己說了算!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朋友,你現在接受了叔本華,尼采的觀點,你就是個假人啊!

趕緊找回自己,做真人!好的辦法就是多去看批判叔本華,尼采的書。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值得一看!

虛無主義是什麼

1.任何形式虛無主義都是對絕對和確定性的否定。2.虛無主義的根源是本體虛無,也就是對這個世界存在普遍 本質的事物或規律表示否定和無能為力。嚴格說本體虛無就是道 佛 上帝,所謂不可思議。3.虛無主義更多指價值虛無 簡單說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這個問題在生活中很好解決,平常語境中慾望決定意義,你想吃飯 吃...

道家與虛無主義?

個人認為虛無主義肯定不可取。如果認為道家是虛無主義就不可完全接納道家了。但是道家的可貴之處應該是指出了許多事物辯證的影響。最好的應用道家的辦法應該是綜合事物辯證的兩面仔細考慮然後再下結論。 文蒼 自然滋生出科技,但科技卻想顛覆自然。道本是無,其無生有。一種形態而已。自然,潛力,科技 道德經第一章就講...

陷入虛無主義怎麼破?

已登出 虛無主義是一種錯誤的世界觀,它可以消解意義一切吃穿住行和生命的意義,但是無法直視生命本身,一切都是一種臆想。要破虛無主義就從虛無主義內部瓦解它,僅此而已。我的結論虛無主義就是錯的 無律排反 真的存在概念中說的虛無主義者,也基本無法做到行知合一 姑且認為是由物質屬性決定 而且虛無主義者這定義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