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國後期換將趙括有糧食不夠的原因嗎?

時間 2021-05-07 03:58:11

1樓:美疫宗愍焬懂皇帝

目前為止,所有人絕對找不到任何一本史料記載長平趙國缺糧。

我在這裡放話,找到的拿來。

所有史料,無一例外記載秦國缺糧。

史記,六國年表。

齊王建6年,長平已經涼了

@風之輕羽

小學數學都學不會的先生,如果太史公明確列出來的年表不能讓你清楚,請學小學生的手段,拿兩個確定的的時間,乙個個推。

齊王建6年是幾年,這是最簡單的,可以數到100的小孩都能推出來的。

推導方法如下

連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不去做,在這裡胡扯八道,證明你沒有腦子。

2樓:水潤萍

沒有任何一段史料明確點明換將有缺糧的因素,所有提及換將這件事的地方,說的都是趙王怨前線未傳捷報多有損失,再加上秦人遊說,有的這個結果。

向齊人求糧那段記載沒有任何地方標明是在長平前期。

3樓:鄭三發

有的人啊,說的好像趙王不換將廉頗能贏似的,事實上廉頗一直被王紇按在地上摩擦,趙括上來後雙方交換比才能看了,秦王換將事實上才是無奈之舉

4樓:風之輕羽

那是主要原因

之後趙王在廉頗打不過王齕的情況下不停要求他進攻換上趙括齊楚立馬與趙國聯盟,與此同時因借糧聯盟崩潰所以缺糧是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廉頗消極防禦不敵王齕

原因三,趙國那階段外交能力不行,這也導致趙括被白起打敗

5樓:諏訪上下大朙神

當然有啊,按廉頗的策略是接著堅守下去,避免與秦軍正面決戰,依託地形消耗敵秦軍實力。

但是長平前線人數太多了,趙國的存糧根本不夠支撐長期作戰,最好是在半年內解決戰鬥

6樓:一塊錢

是真有。

秦趙在長平拉鋸數年之久,這是一場拼上全部國力和未來命運的戰爭。

昭襄王搜刮所有糧草,從巴蜀源源不斷的運來糧食,送往函谷,出關轉長平。

趙王也一樣,不僅是自己,拉上整個國家一起喝粥,甚至到後面都只能喝水,整個貴族階層都在挨餓。

但是沒有誰敢鬆懈。其餘五國都在看,都在等。

如果趙國贏了,秦國就永遠被閉鎖在函谷關內,除非再迎來乙個「奮六世余烈」。

如果秦國贏了,其餘六國再也沒有能夠與秦國爭雄的強國,除非合縱,否則就能一步步被蠶食,各個擊破。

後來趙國耗不起了,貴族實在是吃不下糠菜了,國內的矛盾已經激化到快壓制不住的地步,廉頗一味防守,秦國雖然攻破不了他的防線,但是趙國沒有佔半點便宜。

秦國國內情況要好一些,巴蜀的餘糧續上了,秦國君主的統治力強大,國內舊貴族衰敗,國內的矛盾相對趙國較為緩解,有一定的階級基礎。

所以趙國的朝廷想改變,不能再耗了,再易子而食也沒得吃了。

趙括說自己能贏,於是在紙上聊了聊戰略,大家覺得不錯,趙王說行,那你去換廉頗吧。

於是趙括去了。

秦國說不能吧,那我把白起也換去。

於是趙軍被一分為二,二十萬降卒成了肥料。

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將廉頗沒有被趙括調換,繼續採取堅守戰略,那麼趙國抗秦的歷史將會延續多少年?

龍楚象 從趨勢上講,秦趙決戰不可避免,而趙國的覆亡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趙括替年邁的廉頗背了鍋,讓後者的一世英名沒有毀在長平之戰上。以秦國東出的決心和統一六合的戰略論,趙國的死都是遲早的。搞定趙國這個刺頭,再南下,或者說合圍其他諸侯,於大秦最有利,因此秦趙的長平之戰演化為國運對決,早已經超出趙國能不能...

長平之戰趙國一度以為趙括是投降的,為什麼有一部分人用蘇代的話來證明秦長平之戰沒損失

公子之 不是吧,高平有大量屍骨出土。想想,兩千多年了,還能出這麼多白骨,可見當年死了多少人。而且,四十萬人啊,這麼大的數字,投降了,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必有記載。 小白 買了本史記就答下吧,不過倒是沒怎麼看。就隨便答答吧。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因為史記是本古書沒標點,你可能會有誤解。我書裡面加了標點,所以...

長平之戰,趙括怎樣做才能贏?!

想太多了,這個是屬於戰略層面的。秦國的既定方針就是對耗。趙國肯定最後頂不住要主動進攻。廉頗的戰術是對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問題是戰略上有個巨大的短板被忽視了。還有一點你應該考慮。就算秦國敗了,秦國還有能力在短時間進行動員然後接著跟趙國對耗。這個你可以參考一下秦滅楚。天時地利人和全在秦國,政治經濟軍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