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國有樂毅有田單有李牧有廉頗,為何派趙括。而趙括為何選擇主動出擊?

時間 2021-05-07 14:05:12

1樓:憤怒地憤怒

想請教一下眾位歷史專家,白起之前在哪?在秦都咸陽養老?

恐怕他那時在秦韓的前線吧?韓趙當時是軍事聯盟,眾位覺得和白起在秦韓前線對戰的是哪位韓軍將領,是哪位趙軍將領?

為啥戰爭一開始趙王問了那麼多將領,卻沒有問趙括?按理將領們都不願意接收上黨,趙王起碼應該找個支援自己的將領出來說幾句話。除非這個將領領兵在外,和重要的敵人對陣。

還有,趙王賜趙奢為馬服君,他的兒子是不是理所當然的改姓」馬服」或者」馬」?

當然我知道有些人要說馬姓的得姓始祖是趙括的侄子,不過嘛,這個侄子的爵位有點特殊,「武安侯」,他侄子憑啥得到這個爵位?難道不是因為他家有人打敗了「武安君」?把手下敗將的爵位奪到自己的手裡?

戰國時,社會就是這種風氣。

趙括的真實姓名是不是應該叫「馬服括」?而作為馬服家族的真正得姓始祖,他本身能力強的話,大家是不是該叫他「馬服子」?

2樓:沒事玩

因為出擊是趙王的意志,趙王把廉頗換下來,就是因為廉頗不聽他的話出擊而防守!!說白了,趙王和趙括一樣的毛病,把戰爭當做兒戲!趙括能上來是因為秦國的反間計,趙括父親的事蹟讓年輕的趙王也想賭一把!

3樓:貌似高手

田單當時已經不可能出戰了,李牧還年輕的很,還沒到走上舞台的時間。

撤回廉頗,能派上用場的只有樂家兄弟和龐瑗。問題是這三位還不如廉頗是明擺著的。

馬服君要是沒死肯定是馬服君上場,胖揍秦國小兒,但是他死了。

那咋辦?馬服君的兒子唄!

4樓:宇文

1.趙括無知者無畏,兵書戰策瞭如指掌,吞食天地不在話下2.趙王應該是分別召集各個將領問訊過,廉頗主張持重,樂毅也是保守派,田單不能考慮(外人+戰略一般),李牧還年輕,

3.趙王給趙括的任務就是結束長平對峙,主動出擊是必然選擇。打了三年了,耗不起啊。

賭國運,結果慘敗而已

5樓:禁與千尋

簡單的說,就是,趙王要勝利,只有趙括敢說可以勝利。

第一,長平之戰一開始就派的廉頗,是後來廉頗抵擋不住秦國進攻一直防守,才使得趙王想找乙個可以主動進攻改變局勢的人。

第二,當時的李牧還是不是後來的李牧,當時的趙王不大可能想到他。

第三,趙國面對的不僅僅只有秦國,還有匈奴,還是燕,這個時候李牧就是負責這一塊,所以,如果把李牧調過來就會造成防守空虛。

第四,樂毅是燕國跑過來的,外來者一般都是會被排擠的,不會輕易重用。

第五,趙括的老爹趙奢曾經大敗秦軍

前270年,秦胡陽攻閼與;秦客卿灶攻齊,取剛、壽。

前269年,趙將趙奢敗胡陽於閼與。

第六,當時的形勢,趙王想找的是說能打贏秦軍的人,這一點,不管是李牧廉頗還是樂毅都做不到,恰恰他們是真正的將領,所以才不會隨便亂說。而趙括恰恰是沒打過什麼仗,又善於理論,於是認為可以贏。

第七,秦國反間計。 這一點是在滿足以上條件下助推而已,事實上沒有反間計,廉頗依然只能防守,而這是趙國國力不允許的,或者說因為趙國國力不足,趙王才會想要進攻速戰速決。

6樓:Yue Liao

我的猜測是:秦國把長平之戰當決戰對待,趙國沒做好這個準備。

秦軍進入上黨高地前,白起在野王一帶活動。此外,王齕也不大可能統領30萬人以上的大軍。上黨秦趙爭奪戰不會一開始就有那麼大的規模(佐證:

王翦滅楚時要了60萬大軍可謂傾國之力;上黨周邊秦軍多條戰線,加起來有60萬就不錯了,而白起的資歷能力地位決定他統領的部隊應該是最多的,至少不會比上黨正面少太多)

後來趙國派趙括,以及趙括信心十足剛上任不到乙個月就全軍出擊,推測趙括認為此時趙軍有大的兵力優勢,想趁秦反應過來前抓住機會反推。趙方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裡增兵換將,不知道他們預想的增兵反推已經變成雙方都增兵的大決戰。趙國和趙括在沒有決戰意識的情況下無知地陷入了一場超大規模決戰。

這口鍋,趙國情報系統被秦國完爆是其一,趙括上任後戰術偵查瞎眼是其二,趙括的出擊過於冒險不留後路是其三。劣勢一步步累加,最終造成全軍覆沒的後果。

7樓:

淮海戰役老蔣有那麼多人可以選,為啥偏偏選了劉峙這頭豬呢?無非此人可以按照Quattroporte的意願行事。

既然秦國選擇趙括作為謠言物件,那麼至少趙括在當時的名聲和地位不會比廉頗低太多。打給比方川普派人來放個謠言:幸虧來談判的不是王思聰,不然肯定輸。

你覺得這計策能成功?就像劉峙雖然在淮海戰役裡無能,但之前也和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並稱五虎上將,這裡面至少有兩個還是很能打的不是。

8樓:lastbee

李牧沒到出場的時間呢,太年輕了。趙括肯定在30歲以上甚至40歲都有可能。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前面廉頗敗了三年。

乙個秦國左庶長王齕把廉頗打成啥了,空倉嶺防線,光狼城沒了,二章四尉全沒了,最後在丹朱嶺磊了百里長城。這是最後的一道防線了。廉頗肯定不行,一定要換他。

其實趙國已經不行了,糧食什麼都基本上沒了,秦國也一樣,其實換成趙括時候,根本不知道武安君是統帥,趙軍一定要進攻(消耗不起了),就中了埋伏,被圍46天,突圍無望投降了,其實秦軍死亡人數應該在20萬甚至30萬,白起王翦列傳裡面有說。有個很奇怪的問題,長平之戰為了上黨,秦國勝利了,為啥上黨沒佔,還要再打一次。

9樓:鹽選推薦

如何從「趙括與長平之戰」中看歷史?

關於長平之戰,《資治通鑑》裡有相關記錄,你可以看看復旦名師對《資治通鑑》的長平之戰的分析。

10樓:人工智慧測試版

是啊,有時候歷史真的很奇妙,明明有那麼多好牌偏偏不用,非要被打輸了滅國!

你說長平之戰要是用廉頗可以守,用樂毅、田單可攻,為什麼就是不用呢?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秦朝滅國時候不也沒用白起,漢朝滅亡時不也沒用張良韓信嗎?

11樓:風溫2019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來自少兒讀物《上下五千年》,是現代中國人杜撰的。這個事,差不多誰都不知道。

范雎說的白起怕趙括,白起應該是真的怕趙括,范雎和白起不對付,長平之戰結束的時候,他整了白起,應該不會幫白起,畢竟對於范雎來說,白起才是敵人,趙國不是,正常思維邏輯,范雎是出賣了白起。

《六國論》裡說,六國滅亡,是因為「賂秦」,對敵人妥協是不道義的,但趙國只有趙王、趙勝是主戰的,趙奢是趙勝的人,閼與之戰後,就再沒機會上戰場了,不過他兒子早在20年前的麥丘之戰就出名了,從軍至少20年,從趙母和趙王的對話來看,趙括已經「為將」多年,治軍嚴苛,不結黨營私,屢獲封賞,拿錢買房,是極佳的人選。「及括將行」了,趙母出來阻攔,你怎麼不早說?這就是添亂了,就常理推斷,趙括的任命是秘密的,直到出征才公之於眾。

趙括資歷很高,怎麼看都不像是趙王被忽悠了才任命的。

這段歷史懸疑太多,從澠池會到閼與之戰,不過十年,澠池會還是個「趙國不敢說不」的局面,十年後就華麗轉身敢刀兵相見了,沒幾年長平之戰直接公升級為全面對抗,趙國國力增速何以如此神速?

12樓:風之輕羽

1蘇代的話並不能作為依據,因為蘇代連基本的情況都不知道,趙國估計一度以為趙括投降而非戰死

謂應侯曰君禽馬服乎

原文:謂應侯曰:「君禽馬服乎?

」曰:「然。」「又即圍邯鄲乎?

」曰:「然。」「趙亡,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

武安君所以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鄢郢、漢中,禽馬服之軍,不亡一甲,雖周呂望之功,亦不過此矣。趙亡,秦王王,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欲無為之下,固不得之矣。

秦嘗攻韓邢,困於上黨,上黨之民皆返為趙。天下之民,不樂為秦民之日固久矣。今攻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楚、魏,則秦所得不一幾何。

故不如因而割之,因以為武安功。」

所有的記載都是秦軍對外宣稱,其細節粗糙完全宣稱秦軍有利的一面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

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趙人大震。

長平的地形來看在某一處無法展開40萬大軍,趙括即便追擊要分兵駐守占領的地方,最少也是分段推進,並非大家所想象的40萬大軍堆一起一直衝

趙括被圍到底等待的是誰的救援,趙括帶著前軍去造秦璧被切斷,後面的大軍見主帥被圍難道不會救援嗎?

白起5000切斷趙括軍隊將面臨趙括分為兩部的夾擊,5000人不需要支援嗎?

再來看看後面的描述,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放回去的可不一定是趙國的士兵,有可能全部是上黨幼童

秦國只不過將白起的策略描述出來至於其它都是按照秦國的需要來寫的,各國毫不知情,都是記載秦國對外宣傳

13樓:水煮皮皮蝦

沒有溫習史料,大致解釋自己的看法。

樂毅,田單都是客居趙國,並且,樂毅當時應該已經去世了吧,當然樂乘肯定在。

李牧在守衛北部邊疆,不到最後時刻,趙國是不會調北方部隊南下的,趙國的匈奴就是秦國義渠加強版。

撤換廉頗方面,所謂反間計應該效果有限,趙中國人才濟濟,當時趙國執政一線為趙孝成王、平原君、虞卿,此外廉頗、藺相如也尚在,這樣的班底不是那麼容易忽悠的。

這種全民動員出征打持久戰,對於軍事化強國趙國來說,他農業的弱點就充分暴露了,趙國本身先天領土就只是山西北部(太原大同一線),河北平原西南部(緊鄰太行,今邯鄲一帶),主父開拓了中山地區(今石家莊至張家口一線),也開拓了雁門、代郡、雲中(河套一帶),總體來看,人口不稠密,產糧不多,中原對於趙國來說,始終就是乙個夢一般的存在。

在一切外交努力都失敗的情況下(無論是秦國還是齊國魏國),要麼和秦國繼續拼內力(參考北丐西毒華山絕頂之戰),要麼就一泱雌雄,及時止損。政治決定軍事,必須得派遣主攻派上場了。趙括正值壯年,理論雄厚,最重要的是,他父親曾在閼與之戰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多好的buff加成。

可能還有其他考慮,最後把趙括推了上去。

如果趙括還不打?

沒事,還有李括,孫括,王括。以上。

長平之戰時,如果趙國想起主父舊策,以李牧率領精銳騎兵,偏師偷襲秦國後方,會有效果嗎?

六點 歷史無假設,這是研究歷史的基本準則。以下內容純屬個人閒聊。先說一下當本人的閒扯淡觀點 長平之戰,趙國從雁門關調兵,繞道偷襲秦軍側翼,效果不大。不一定是李牧率軍 理由 2 地域方面 長平之戰的主戰場位於趙國的西南,而李牧駐守的雁門關,位置在趙國的東北,如果調兵過來,幾乎是要縱向穿越整個趙國國境,...

長平之戰中趙國有無其他計策可以獲勝

實際上長平之戰時趙國還有李牧,藺相如,田單 火牛陣那個 樂毅 差點滅掉齊國那個 廉頗這樣的人才。只需要給廉頗派田單和樂毅兩個參謀,允諾封侯,趙國還是很有可能獲勝的。可是歷史沒有假設。 六點 先評價一下之前的關於呼叫李牧的回答,李牧成為趙國大將還是長平之戰十年後,當時基本不可能。個人以為,長平之戰時,...

長平之戰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沒有戰勝的可能?如果戰勝戰國形式會有什麼變化?

Eva Lau 長平之戰趙國不一定會輸,如果堅守廉頗戰術,秦國大概率撤兵。年輕的趙王在軍事和外交上均表現出了不成熟,趙國即便不贏,也完全可以不輸。首先要明白戰前兩國實力對比 秦趙兩國戰前均是軍事強國。秦國尚武,經過孝公商鞅變法,惠文王持續深入改革對外擴張,武王對外擴張 雖然很快就舉鼎去世了 昭襄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