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三國本質上是亂世,諸葛亮姜維都是窮兵黷武,蜀國早日投降對魏蜀兩國的人民都好 的言論?

時間 2021-05-07 01:47:58

1樓:Gothelf Diors

任何祖先早早投降任人宰割的行為,都影響不到三代後的後世是否統一。但大多數祖先不死磕抵抗的話、可能連後代都沒了。

把江東吳人、四川蜀人、東北魏人都當成一國同胞,那是統一後才能有的概念。三國時這仨地方人可不信啥叫一國同胞,他們之間是長平秦趙、靖康宋金、抗戰中日那種世仇敵國關係。不死磕等滅族麼?

被滅的族群還少麼?

你能出生在大一統國家,這統一主權、可能是你少數祖先向優待俘虜的鄧艾早早投降得來的,但你能出生、必然是你大多數祖先向屠徐州坑官渡降卒的曹老闆拼死抵抗、死磕死戰爭取來的。兩國交戰、遇上鄧艾很少見、但遇上曹老闆很常見,換了你你敢投降麼?

你知道長平秦趙後來統一成一國同胞了,那你穿越回去讓趙國早早投降統一,都是同胞和平共存。可能你回現代一看,哦豁、至今還在各省軍閥割據加五胡亂華加八國聯軍。就是因為趙國早早投降任白起宰割,很多開國功臣的祖先都被你害死在趙國了。

後世那麼多遷族滅族事件全被打亂洗牌了。

扔貓貓戰爭

2樓:斷腸人在天涯74624

投降的人之所以會被優待,是因為有人在堅持抵抗,如果一開始劉禪諸葛亮就放棄所有抵抗投降的話,你看那些投降的漢臣會不會被優待,曹魏會不會花這麼大功夫安撫蜀地。你一開始就投降了,人家就不會再把你當人看了。

3樓:Tony

說這話的人有一顆不可形容的心,居心叵測。

不能說魏國強大,並且佔據著長安洛陽就是正義的。

問一下校長和領袖打仗,誰強誰弱?

你讓弱者投降?我們還有今天的生活嗎?不四分五裂就算不錯了!

4樓:黑子

看的角度不同,觀點也就不同。誰不希望對手能夠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可問題是,誰是投降的一方?誰都不願意當投降的一方。

不要說為了百姓,要照這麼說,為什麼那諸侯不歸順董卓?曹操官渡之戰的時候為什麼不投降袁紹?不一樣能統一嗎?因為都想統一天下,拿百姓做什麼幌子?

5樓:陰陽

我認為蜀吳明知道打不過還在打,只是為了君主本人而不是為了百姓。若是南北隔江而望還有機會一拼。當時北方占有大量人口,孫劉明知自己不能完成統一而在堅持。

不能說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君主。首先魏國不是異族,因此孫劉敗後百姓不會成為二等公民。反而可以活的更好。

魏國也不算侵略者。這與抗日戰爭有明顯不同,只能算是統一戰爭。最後阿斗孫皖也都得了善終。

6樓:KnightFall

覺得怪就對了,因為這個問題的論點和王朗辯諸葛亮一樣,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三國確實是亂世,但是諸葛亮窮兵黷武?諸葛亮治下的蜀漢甚至是三國裡民風最好的地區。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開誠布公,吏不容奸,道不拾遺,這是什麼概念,這是太平盛世才有的景象。然而在三國這個亂世裡,諸葛亮在蜀漢做到了。

曹魏那邊,搞九品中正制,士族權力急劇上公升,平民百姓永無出頭之日。皇帝兩度被廢,內部叛亂不斷,派系鬥爭不可開交。最後終於被後繼者西晉搞出了八王之亂。

孫吳也好不到哪去,父殺子,兄殺弟,朝野上下亂七八糟。中間還有個真正窮兵黷武的諸葛恪在到處折騰。

按著問題論點邏輯,真正為了三國百姓著想,那應該魏吳兩國早日歸降蜀漢,以諸葛亮之大才,治理華夏如同探囊取物。到時三國百姓,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7樓:天涯倦旅

題主也說了,三國本質是亂世,那麼避免群雄割據陷入亂世百姓受苦的辦法自然是回歸大一統。當然,三位都是當世人傑肯定不會願意投降彼此,但是,這個國家的合法君主漢獻帝還活著啊。

那麼,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時間點自然是赤壁之戰前,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曹公決定還政於皇帝,自己交出一切權力官宣下野,然後又因為自己殺戮過重愧對百姓決定帶著所有親曹派自殺以謝天下。

後面就是獻帝自己操作了,命令劉備劉璋入朝,兩個人都是宗室,如今實權在握的皇帝下詔倆人也就沒有什麼割據的理由了。剩下十萬兄用腳趾頭思考想必也不會負隅頑抗,然後國家基本一統,文臣武將雲集,天下布武四方來朝豈不美哉?

8樓:雪名.Yuki

抗戰時期,那也是亂世啊,十四年抗戰,靠的可都是四萬萬中中國人不計代價的流血犧牲,然而那後半句,你敢說一下試試?對於當時的蜀而言,這也是一樣的。至於說出這種言論的人,基本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站著說話不腰疼

9樓:

底層人民肯定是覺得不打仗最好,畢竟打仗就死人這也沒什麼不對的,但是封建君主還是有區別的,曹操動輒就屠城,你作為屁民就是想當奴隸都不可得。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論調其實也是一種雞湯,乙個會治理的,和乙個智力有缺陷的能是一回事麼?

晉朝一統天下了又怎樣?屁民有好果子吃麼?這種只要不打仗怎樣都好的心態,就是奴隸主最喜歡的型別,反正你沒有政見,你也不會用腳投票只要活著就行,欺負你你都不反抗,還有比這更好的奴隸?

10樓:歐陽赤龍

這種言論一般屬於小資腐儒言論,這批人生活小康,但是又不具備大的財產來抵抗風險,也就沒有豪賭的野心,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別人咋樣不想管也管不了,所以對戰爭這種特大風險本能的抗拒……畢竟一定會破壞自己安定的小日子……

這番言論的謬誤在於,他相信人類都是平等友愛的,合併之後就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對人性有著過於天真的想象,所以才討厭戰爭,覺得那都是當權者私心作祟 ,不顧人民死活……

但現實是殘酷的,人類真的平等是很難的,地域民族人種等等差異造成的歧視鏈一直存在,當權者一定會優先照顧自己親近的人群……所謂有國才有家,例子不想舉了,有點思想不正確……

11樓:SpaceXI

蜀國還是多抵抗下好一點,否則淝水之戰時沒謝大人的真·力挽狂瀾,前秦不滅,哪來後來的大唐盛世?曹操對自己兩個親兒子都那麼狠,是在想不出會如何對待黎民百姓,雖說司馬家更不堪。

12樓:五個橘核

先糾正一點。漢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極其好戰的民族,不放過任何開疆破土的機會。帝國的疆土都是通過侵略戰爭來擴張,再通過文化融合來鞏固統治的

古時候所謂熱愛和平的主張「仁」的文化是外交需要,「不仁」所以「仁」掛在嘴邊。

請對歷史保持清醒。這麼熱愛和平,開始就乙個個小國,廣闊的疆域怎麼來的?

第二點,中國歷史上任意一名統治者都會認為自己掌握了某種真理。「以有道伐無道」、「公有十勝」之類的政治檄文,是出於包裝自己政治目的,而不一會反映事實。歷史由勝利者書寫,這使得被擊敗的一方總是無道昏君,而勝利的一方卻現出冰清玉潔

如同聖杯戰爭一般,各方勢力手中都握有真理,都有統治經驗與政治手段,但要想檢驗「誰的真理更真」為了開疆破土和攫取更大的權力,兼併戰爭就由此而起。

以上是從統治者出發,被統治者呢?

被統治者容易被各種敘事的視角影響。換句話說,改乙個講故事的方式,你的立場都反過來了。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傾向於蜀漢的,整個故事都是蜀漢講給你的乙個王朝興起與覆滅的故事。

如果有人改寫這個故事,從曹魏來講,你又會把兩個南方政權看成阻礙和平統一冥頑不靈的反派。

所以看歷史故事要先找到「錨」。像詭秘之主裡的諸神為了維持人性,要先認識自己並給出乙個認定標準。

如果你認為,我家皇帝無論怎麼樣,都應該千秋萬代。那你一定是蜀漢的鐵粉,其他所有威脅漢室江山的反賊都是你在道德上唾棄的物件。但即使如此,不篡漢的曹操前期也不會給你太差的觀感。

如果你認為,公升斗小民只希望和平與治世早日到來。那你一定會支援曹操,因為曹魏政權統一速度最快,涉及的平民百姓更多。荀彧為了早日恢復和平與秩序選擇輔佐曹操,眾多的謀士將領也是。

哪怕讓百姓投票表決,曹魏統一也是歷史趨勢。

當然,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正統思想的

正統,也就是我家皇帝賣官鬻爵、土地兼併、荒淫享樂,但是也該千秋萬代。你呢?

13樓:

從漢人整體利益來說,我認同。不過肯定不能套用到所有的國家和戰爭,畢竟兩漢四百多年,大家說到底是同文同種的自己人,這跟隨便哪蹦出來的蠻族入侵完全不同。有個答主提到日本和汪精衛,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嗎。

不過這個事還是要尊重三中國人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兩漢三國時期的價值觀。我尊重蜀漢一系為延續漢朝所作的努力。曹操畢竟沒把皇帝怎麼樣,最後其實孫吳最沒道義和理由割據造反。

歷史總是很多巧合,只要沒有後來的五胡亂華一起都好說。

14樓:莊蘇谷

這個言論真是……有點不知道屁股坐哪兒。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

諸葛亮和姜維都不是老百姓!

指望他們的軍事行為能夠完全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真是太超前了。

要知道那是三國啊,不是二十一世紀,那會兒講的是「天命」,而不是「人民的名義」。

雖說統治階級在征伐之事上不會以百姓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但聰明的統治者都知道,要實現自己的政治軍事目標,至少得讓治下的老百姓活得下去。

從季漢君臣的角度講,光有復興漢室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你得讓蜀地百姓甘於為你驅使。

諸葛亮在這點上做得很好,他的北伐,從沒有透支過蜀地民力。

一方面,他每次出兵,時機和節奏都掌握得很好,都充分與民休息。

於是考微勞,甄烈壯,引咎責躬,布所失於天下,厲兵講武,以為後圖,戎士簡練,民忘其敗矣。

——《三國志·諸葛亮傳》

另一方面,平定南蠻,收其財富為軍隊開支,變相減輕蜀地老百姓負擔。

率眾南征……其秋系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三國志·諸葛亮傳》

還有,諸葛亮派人管理都江堰,制定詳盡的維護措施,這是以興修水利的方式保障農業生產,其實也是保障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

——《水經注·江水》

諸葛亮死後,蜀地百姓自發按時祭祀。百姓是最樸實的,在諸葛亮的治下,蜀國百姓肯定不止於「活得下去」,應該過得還不錯。

至於姜維,的確難比丞相,九伐中原,其志可嘉,其情可泣,卻終難免「玩眾黷旅」(《三國志·姜維傳》)之譏。

那麼拋開姜維的屁股坐哪邊不談,咱就從老百姓的角度講,投降就一定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嗎?

答案是未必。

季漢滅亡之初,司馬氏一度對蜀地百姓的賦稅進行了減免。但隨後晉吳邊釁不斷,蜀地成了晉國的伐吳基地。

其中與吳國相鄰的巴郡百姓苦於戰爭徭役,甚至到了不願意養育男丁的地步。這種情況直到王濬任巴郡太守後才得以改善。

除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

——《晉書·王濬傳》

這日子,莫說和諸葛亮時期的蜀國比,就是和姜維時期比,只怕也大不如吧?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更深遠些,從三國再往前看,大一統後老百姓的生活還真不見得一定比之前的割據亂世強。

秦始皇統一天下,築長城、修陵寢、開北疆、拓南荒,又好求仙與巡遊。當是時,「天下苦秦久矣」(《史記·陳涉世家》),六國百姓的日子肯定過得還不如戰國末期。

漢武帝上承文景,使漢帝國真正凝聚成乙個統一帝國,然後就頻繁地討匈奴、徵大宛、賣官鬻爵、任用酷吏,在其統治後期致使關中「盜賊」蜂起。這些「盜賊」不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嗎?他們的日子難道就比諸葛亮治下的百姓強了?

由此可見,在割據結束後的大一統時期,老百姓要是碰到一位有雄心(愛折騰)的皇帝,日子可能過得比所謂的亂世還不如。因為統一的國家通常對基層有更強的管制力,只要皇帝和官僚階層願意,就能更大程度地榨取民力。

所以,如果你現在就是屁股完全坐在老百姓這邊的蜀中國人,拋開所有的立場和氣節不談,你還會高舉投降大旗嗎?

說穿了,如果你願意投降,其實只是為了你自己(以及你的家族)。

如何評價諸葛亮 諸葛瑾 諸葛誕分侍三國?

人菜癮大與民同樂 一切的一切,就僅僅因為曹丞相愛屠城,好死不死,諸葛家的徐州就被屠了 諸葛瑾去東吳那是逃命到了江東,不是計畫安排有預謀的,可以參考他給諸葛亮的家書 諸葛亮和諸葛均因為還小和叔父來到荊州當了10年宅男,更沒有自己有計畫有預謀的去接近劉備,何況當時劉備也就是個客將,滿打滿算也就控制個新野...

陳壽在《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是否公允?

陳聖 陳壽的評價只能代表陳壽個人的意見。如果誰認為陳壽的評價就是蓋棺定論,那就錯了。不能拿某個人的評價作為論據。如果不是陳壽寫的,換個人寫,那評價又不同。再換個人又不一樣。 Yue Liao 林小溪那個回答其實是說到點子上了,定位太高,不完美就變成毛病了。陳壽給司馬炎上亮集時的表 然亮才,于治戎為長...

在通訊落後的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如何為大家所知曉的?

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 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 聞君擇婦 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 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襄陽記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 鳳雛。備問為誰,曰 諸葛孔明 龐士元也。襄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