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明朝會覆亡?

時間 2021-05-06 09:51:26

1樓:瀟湘夢雨

在想乙個問題

如果永曆帝朱由榔能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遁入緬甸,堅持跟李定國抗擊平西王。上策進入川西抄吳三桂後路,中策於滇流動作戰,下策死守昆明不退。

你說至於搞出咒水之難這種奇恥大辱的事嗎?

要真的一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南明應該還能續。

2樓:藍皮不是真的皮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氣節,而王朝覆滅是才不配位。

明朝前期的許多君王還是很靠譜的,開國皇帝白手起家打江山,朱棣雖然搶的皇位但也治理好了天下,可是到了後面萬曆專心煉丹、正德荒淫養寵物,幾十年不上朝,重用宦官等等諸如此類的各種奇葩劇情出現,到了崇禎的時候,空有治國之心,去除了魏忠賢等奸佞,但是也因為猜忌害死了袁崇煥等;再加上朝堂上大臣結黨,也根本指望不了。於是就被闖王滅了。

綜上,「死社稷」是君王氣節,並不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3樓:密特拉蘭卡

哈哈哈,「 研究也算多」也不知道研究什麼,「經常在知乎上逛著看」估計差不多,「最趨向於資本主義社會萌芽狀態」這個就是自己說自己樂呵的話,還有結束明朝的是漢族農民起義軍,結束南明的是吳三桂和滿清

4樓:啥也不知道

可別給明朝臉上貼金了!什麼天子守國門,明朝根本就沒有什麼天子守國門,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在此之前北元勢力經過洪武年間近二十年的持續打擊,基本已經退出漠南地區,成祖以藩王篡位之後於永樂八年和永樂十二年兩次北征,將繼承北元勢力的韃靼和瓦剌勢力重創,遷都之後的三次北征基本和武裝遊行差不多,明軍達到河北宣化府和張北一帶的時候蒙古各部就已經跑沒影了,遷都是因為北京是成祖的老巢,留在南方擔心建文的殘餘勢力暗害自己。

天子死社稷,你要死在皇極殿那是殉社稷,你死景山,根本就是出逃北京無望自殺。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那叫殉社稷

5樓:阿靈穆

為什麼好多人要把傳統封建的地主壟斷體系當做資本主義萌芽?

在常公的時代,整個國家還是半資本主義半農業、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靠著買辦階級和搭乘二次工業革命中後期的快車根本都沒萌發出完全規制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怎麼到了你大萌就資本主義萌芽了?

資本主義體系的根本是什麼?不是自給自足和自由市場麼?

老百姓被大官僚士紳集團扒皮吸血,還分賤籍分三六九等階層,「足」了麼?大官僚士紳除了兼併土地以外,「給」了麼?

難不成就因為大官僚士紳集團跟朝廷對著幹,你就認為是自由市場經濟了?

6樓:汪達爾薩維奇

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其實是當年搞意識形態教科書的時候,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而人為發明的乙個偽概念。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不存在所謂的先有萌芽再成熟這個過程,而是從一開始誕生就是成熟的變異現象。按明代那種找幾個類似的特點就尷吹成資本主義萌芽的做法,羅馬共和國吹成四分之三資本主義都綽綽有餘了——但是,只要沒有邁出最後那一步,那就不是資本主義,同樣也不會存在什麼臆想中的國力提公升,因為根本沒這事。

7樓:岐山臊子面

小冰河期

氣象學家竺可楨曾經考證過,明末的氣候反常,低溫,乾旱並行。異常氣候造成糧食減產嚴重,農民得不到食物進而饑荒,農業國家陷入動盪。最後綜合因素造成了覆亡。

只能說是中國歷史和人類文明的又一次悲劇。

8樓:zqinfo

漢人先進的國家的實力,遠遠強於滿韃子的公社;

但是國家機器一旦腐敗,就將一無是處!

漢人失敗不是因為儒家,不是因為文弱等,就只是因為腐敗! 只要漢人國家不腐敗,各種韃子們,一點機會都沒有!

9樓:Chris Yu

明之亡,始於嘉靖,急衰於萬曆,促於壬辰倭亂,亡於李自成而滿清,應該是明朝社會經過災難性的內耗後,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吧,所以談不上先進生產力被落後生產力打敗。相比之下,宋朝之亡蒙古更符合這個論點~~~~蒙古人太能打了啊啊啊啊!!!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可以算大明的寫照嗎?

這明明是遺民的反思 反思啊!是自我反省,反省為什麼成祖的大寧衛後撤,直到等於沒有,而北京城變成了國門。這很不正常好伐!不是啥好話。 斷續寒砧斷續風 李賊佔了西邊疆土,折磨大明二十年,殺死孫傳庭,逼反吳三桂,耗盡大明主力,摧毀大明根基,最後殺進北京,崇禎帝上吊,明朝滅亡。這些不僅在明史上寫的清清楚楚,...

明成祖之後的明朝君臣對「天子守國門」這種態勢是怎麼看待的?

忠心耿耿梅思祖 遷都是不可能遷都的,這輩子不可能遷都的。御駕親征又不會做,就是修邊牆 調邊兵,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在北京感覺像回家一樣,在北京城的感覺比南京感覺好多了!塞外的蒙古老哥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如果從太宗駕崩 1424年 算起到毅宗登基 1628年 為止,總共204...

為什麼孔子對於臣子輔佐君王的看法不同於後世的為臣死忠?

流浪漢 你覺得孔子是一根筋的人嗎?凡是聖人,他的心事,透徹明亮而清淨的。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因為事情的不一樣,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一般人只看到了外在,而很少深入去看本質內涵。 王樂平 不論前世後世,都有為臣死忠者。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為臣死忠者,並不是簡單的為君王,實際是為了天下百姓,豈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