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聽龐統法正計不殺劉璋,是不是太過優柔寡斷了(或者說迂腐)?

時間 2021-05-06 08:00:43

1樓:oli

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

「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

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優柔寡斷?迂腐?劉備是梟雄,該殺的時候就殺,該俘的時候就俘,從來不手軟。

2樓:

劉備不是亂世白蓮花,而是乙個梟雄。你大可以創造歷史,但不能挑戰公眾的智力水平。類似問題實在太多了,答乙個推送兩個,這裡貼一下我上乙個對類似問題的回答。

明明是劉璋先翻臉,為何有人說攻取西川是劉備的黑點?

okay,現在簡要貼一下你溫順純良的優柔寡斷的迂腐的小備備是如何出淤泥而不染的,幫助劉璋同學攻打張魯抵禦曹操,然後一不小心被劉璋逼迫到造反,然後再一不小心十分不情願地奪取了益州的悲慘故事。

時間線:收買張松、法正——誤導劉璋迎劉備入蜀——獲得劉璋兵馬錢糧,收買民心——藉口回援荊州,暴起發難——兩面夾擊,調張飛張云沿江而上——以本土士兵家人為人質,脅迫他們成為攻克涪縣的生力軍——圍攻雒城一年不下,急到勸降——打下雒城,兵臨成都。

一、殷勤款待,收買松、正

吳書曰: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裡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先主傳》、

二、收買成功,法正獻計

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後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徵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令正銜命。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

「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與璋會涪。北至葭萌,南還取璋。

——《三國志·蜀書七·法正傳》。

法正到了荊州,暗地裡給劉備獻策「以明將軍之英才……」,裡應外合,拿下益州。劉備猶豫不決。龐統說,「荊州荒蕪殘破,人力耗盡,物資匱乏,東邊孫權,北邊曹操,你施展不開啊。

現在益州人口百萬,土地肥沃,財產富饒,果真拿到手的話,大業可成!」劉備說,balbala,「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奈何?

」,意思就是,我要麵兒。龐統說,一步一步來,到時候局勢不一定怎麼滴,而且你事成後封給他劉璋一處地方,面子上過得去了,而且你不拿,留給別人(曹操、張魯)嗎?劉備拍板了,讓諸葛亮、關羽留守荊州,趙雲任留營司馬,然後劉備就率領步兵數萬人進入益州。

——筆者對《資治通鑑》的大白話翻譯

三、誤導劉璋,迎劉入蜀

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璋曰:「曹公兵彊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禦之者乎?」璋曰:

「吾固憂之而未有計。」松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魯破,則益州彊,曹公雖來,無能為也。」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

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傳》

四、立足未穩,不能殺璋。

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說,便可於會所襲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先主傳》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龐統傳》

五、「北至葭萌」,收買民心

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璋資給先主,使討張魯,然後分別。(注釋:

吳書曰:璋以公尺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以資送劉備。)。

——《劉焉傳子璋》

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隷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與璋會涪。

北至葭萌,南還取璋。——《三國志·蜀書七·法正傳》。

六、藉口回援,暴起發難。

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杖彊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乆矣。

」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龐統傳》

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

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

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魏書曰:備因激怒其眾曰:

「吾為益州徵彊敵,師徒勤瘁,不遑寧居;今積帑藏之財而恡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

」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逮己,白璋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構矣。益部耆舊雜記曰:

張肅有威儀,容貌甚偉。松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然識達精果,有才幹。劉璋遣詣曹公,曹公不甚禮松;主簿楊修深器之,白公闢松,公不納。

修以公所撰兵書示松,松飲宴之間一看便闇誦。修以此益異之。璋勑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傳》

七、內外夾擊,脅迫本土士兵,攻克涪縣。

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益部耆舊雜記曰: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

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皆破敗,退保緜竹。——《先主傳》

八、圍攻雒城一年不下,急到勸降。

十九年夏,雒城破,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笁、簡雍為賔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羨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

有志之士無不競勸。——《先主傳》

及軍圍雒城,正牋與璋曰:……事變既成,又不量彊弱之勢,以為左將軍縣遠之眾,糧穀無儲,欲得以多擊少,曠日相持。而從關至此,所歷輒破,離宮別屯,日自零落。

雒下雖有萬兵,皆壞陣之卒,破軍之將,若欲爭一旦之戰,則兵將勢力實不相當。各欲遠期計糧者,今此營守已固,穀公尺已積,而明將軍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敵對遂多,所供遠曠。愚意計之,謂必先竭,將不復以持乆也。

空爾相守,猶不相堪,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本為明將軍計者,必謂此軍縣遠無糧,饋運不及,兵少無繼。今荊州道通,眾數十倍,加孫車騎遣弟及李異、甘寧等為其後繼。

若爭客主之勢,以土地相勝者,今此全有巴東,廣漢、犍為過半已定,巴西一郡,復非明將軍之有也。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壞;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為亂者十戶而八;若敵遠則百姓不能堪役,敵近則一旦易主矣。廣漢諸縣,是明比也。

又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福禍之門,今二門悉開,堅城皆下,諸軍並破,兵將俱盡,而敵家數道並進,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勢,昭然可見。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以正下愚,猶知此事不可復成,況明將軍左右明智用謀之士,豈當不見此數哉?

……左將軍從本舉來,舊心依依,實無薄意。愚以為可圖變化,以保尊門。——《法正傳》

我要偷偷的收買民心,然後驚豔所有人。

3樓:

眾所周知,在三國的歷史當中有著許多的英雄人物,而可以說三國歷史正是由這些人書寫的。而魏蜀吳作為三國時期成功建國的三大勢力,可以說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而在這其中有一位謀士,被陳壽稱之為:

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伉儷邪?這就是蜀漢的謀臣法正。可以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那麼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接下來就以正史當中的記載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在陳壽口中與程昱郭嘉齊名的法正,以及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法正的一生。

許多人對於法正其實並不了解,演義當中對於法正也沒有加以太多描述,而在正史當中法正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十分的短暫,去世時僅僅四十五歲。但是雖然短暫,但是法正對於三國歷史可以說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法正,字孝直,扶風縣人。最早是益州劉璋的部下,但是在劉璋手下,法正的地位可以說是十分的低微。法正在劉璋處入仕之後,久久得不到重用,幹了許多年,也僅僅是乙個縣令。

法正感慨於自己的懷才不遇,以及劉璋的識人不明,對他頗有怨氣。於是就與好友益州別駕張松一起,暗中與劉備相通奉劉備為主。

後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劉備率軍進軍蜀地,劉璋無力抵擋,在成都被劉備所圍困,法正向他說明利害,最終促使劉璋投降,完成了蜀地統治的平穩過渡。而在此之後,法正還參與了漢中之戰,獻計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

據《三國志》:

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赤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其次再來分析一下法正對於蜀漢的影響。

如果沒有法正的存在,就不會有蜀漢。當時來說,劉備委身於荊州,而荊州是四戰之地,東面的東吳與北邊的曹魏都對於這塊肥肉虎視眈眈。如果不是當年曹操一心北伐,促使劉備孫權結盟,或許東吳早就對劉備下手了,而這種覬覦,從後續的關羽失荊州這一事件當中可以看出。

既然荊州難以保全,劉備就不得不另尋他處用作根基。這時地處西南,山高林密的益州地區就成為了劉備的首選。但是益州牧劉璋可以說還是比較仁德的,從其父親劉焉手中接手益州之後,在成都民眾當中有仁德之名,這從當時劉備圍困成都,民眾願意為劉璋與其決戰可以看出。

但是在其他地區,因為劉璋為人優柔寡斷,並且識人不明。導致法正等人與劉備暗中聯絡,最後裡應外合之下丟失了益州。

最後再來分析一下法正是個怎樣的人。

陳壽將法正與郭嘉程昱相比,可見法正的能力還是很強悍的。而其獻計斬殺夏侯淵的事情當中,也不難看出其足智多謀。而除此之外,法正雖然改變了蜀地鬆散的作風,但是也殺害了一批無辜之人,可以說雖然法正善於軍事謀略,但是在政治方面還是略差一籌。

據《三國志》: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由此來看,法正這個人完全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乙個人。如果用正面評價來說是恩怨分明,如果要是從反面來說就是不夠大度,小肚雞腸。但是就演算法正這樣子做,諸葛亮卻不敢把他的行為告訴劉備,因為從當時的地位來說,劉備更加親近法正,而並非諸葛亮。

雖然法正的為人過於計較,但是其能力與對於蜀漢的貢獻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在蜀漢勢力當中,法正作為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之一,其家族勢力對劉備穩定益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幫助很多,也就難怪有人會提出了,法正不死便無三國這個說法。但是雖然法正很強,但是這一說法顯然用力過猛,有捧殺的嫌疑,畢竟蜀漢先天不足,想要一統天下何其難也。可惜法正英年早逝,不然也可對此說法驗證一二。

如果龐統法正不死 劉備死後託孤會託給誰?

璧月蓮燈 肯定都託,估計沒李嚴什麼事了。不過他們之間恐怕會有一場撕逼大戰,畢竟劉備生前,諸葛亮和法正已經就蜀郡太守一職槓過一回正面了。撕到什麼程度未可知,輕一點的像陳群司馬懿一樣相安無事 司馬懿曾買通曹丕寵臣吳質說陳群壞話 重一點就像孫綝等人一樣撕出人命來。以劉禪那德行恐怕治不住這些人,最後一定會打...

劉備的四大謀士是諸葛亮 龐統 法正 徐庶嗎?都有什麼特點?

水鏡先生曾說 臥龍 諸葛亮 鳳雛 龐統 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軍事謀略看鳳雛,治國理政看臥龍。可惜鳳雛在落鳳崗受劉璋埋伏而死,三國演義裡面是說鳳雛故意去 送死 然後給劉備乙個取西川的原因。鳳雛死後,軍事謀略就靠法正,法正略輸於鳳雛,不過也是乙個強大的人物。徐庶就不說了,他。是個孝子 愛很重他不懂 諸葛...

龐統和法正,誰的死對蜀漢影響更大?

惟道是從 若龐統不死,丞相不必過早入川,而於關羽同守荊州,則荊州可不失。從漢中,荊州兩個方向取曹魏,則隆中對可實現,大漢可中興。若法正不死,或可製劉備東征,即便東征亦不至於大敗。則重新佔據荊襄,另漢中軍牽制曹魏,則可順流而下江東,與曹魏劃江而治,而後徐徐圖之。可惜,歷史不能假設,痛哉龐士元,惜哉法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