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和法正,誰的死對蜀漢影響更大?

時間 2021-05-05 16:44:05

1樓:惟道是從

若龐統不死,丞相不必過早入川,而於關羽同守荊州,則荊州可不失。從漢中,荊州兩個方向取曹魏,則隆中對可實現,大漢可中興。

若法正不死,或可製劉備東征,即便東征亦不至於大敗。則重新佔據荊襄,另漢中軍牽制曹魏,則可順流而下江東,與曹魏劃江而治,而後徐徐圖之。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痛哉龐士元,惜哉法孝直!

2樓:Element1217

這個問題可以換個角度。也就是荊州之敗和夷陵之敗,哪個對蜀漢影響大。龐統不死,劉備不會著急調諸葛亮和張飛趙雲入蜀,而且平定巴蜀後大概率也會讓諸葛亮留守,再加上關羽,孫權絕不敢背刺,隆中對戰略可以順利執行。

而法正不死,其實就劉備東征態勢來說,只要指揮得當,斷不至於大敗夷陵,甚至能奪回荊州,起碼保留住鼎足之勢。

3樓:是時間呀

看了幾個回答,基本都是從劉備對誰更重視,或者兩個人誰更有能力,更招人喜歡的視角來看的。

這裡換個視角,重新推演一下兩個人的死亡對蜀漢政權的影響。

劉備入川的時候,身邊主要的謀臣是龐統,主要的武將是黃忠、魏延。把跟隨自己最久的大將關羽、張飛、趙雲和最重要的謀臣諸葛亮留在了荊州。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把荊州降將帶離本土,消除不穩定因素的同時,他們也更渴望建功立業,更有衝勁。

劉備原本的設想就是給新人上位的機會,牽制老人,武將裡的黃忠、魏延都是成功上位的。如果沒有黃忠的上位,趙雲妥妥的後將軍,如果沒有魏延的上位,也只能讓張飛去做漢中太守。

龐統,和諸葛亮一樣是軍政雙優的人才,和諸葛亮出身相同,甚至在身份上和荊州士族的牽扯更深。如果他沒有早死的話,很大概率諸葛亮入蜀的時間都要推後很多年。

也就是很可能是趙雲、張飛入川。關羽、諸葛亮守荊州,一文一武彼此制衡。甚至可能是諸葛亮主荊州、趙雲或者張飛留下乙個管軍事,關羽入川。(考慮到關羽成功轉型水軍將領,方案2可能性較小)

但無論哪個方案,都不會向關羽一樣在荊州玩兒這麼大,被呂蒙輕取荊州。

那法正呢?

法正的死,對蜀漢最大的影響,就是劉備要討伐東吳,很多人反對。諸葛亮看胳膊擰不過大腿,感慨的說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夠勸服劉備。

其實我直到今天,也不覺得劉備討伐東吳是百分百錯。對於劉備來說外部矛盾是丟了荊州,蜀漢政權被困在四川。內部矛盾是他隊伍的構成,是比較依賴北方來的老人的,關羽被殺劉備不強硬一點對內其實是不好交代的。

如果有錯也只是尺度沒把握好,如果對手不是陸遜,換個人能在夷陵之戰把劉備打敗麼?概率是比較低的吧。

作為當事人的劉備,更不可能直到自己對面隱藏著乙個軍事奇才,苟了幾個月就為了給他來一下狠的。

如果法正沒死,他或許可以做到以下兩點中的1點:1、勸說劉備放棄攻吳。2、以更強的指揮才能,避免蜀漢的潰敗。

但是這兩點,依舊只是止損。

4樓:

龐統先不說計謀,龐統可能是三國中最有才的人。

善於扯淡,曾經跟司馬徽在一顆桑樹上扯淡,司馬徽坐在樹上,龐統在樹下,倆人說了啥不清楚,但是倆人硬生生從白天嘮到晚上。

本來蜀漢的節奏就是諸葛亮坐鎮荊州,龐統跟著劉備一起打益州,然後再北伐。結果龐統一死,基本全盤計畫全亂了。

5樓:塗景鑠

很難講,但從他們死時的影響上說的話,龐統之死,並沒有影響劉備集團拿下西川。

法正之死,影響到了劉備稱帝後蜀漢的政治格局。法正不死的話,恐怕會分掉諸葛亮很大一部分權力。

6樓:毛茸茸

按照時間順序看,似乎是法正的影響更大。但那時候龐統已經死了。如果這個問題是,誰的死亡這件事的直接影響更大,我覺得是法正。如果問兩人對於統一天下戰略的影響更大,那是龐統。

7樓:喻大俠

法正法正活著的時候,劉備有什麼問題第乙個問的肯定是他,而不是豬哥,更不會是龐統。

法正之於劉備,就好比郭嘉之於曹操。但法正對劉備的影響是大於郭嘉對曹操的影響的,兩家主公性格不同,導致對謀士的倚重也不同。還有一點,曹魏家大業大,郭嘉死了,曹操少了個知己而已,於大局無礙,法正沒死,劉備派遣守荊州可就不止關二哥乙個了,可能還加了個豬哥。

可法正死了。

8樓:安國大將軍

當然是法正

在劉備生前,諸葛亮的大多數時間的任務就是留守看家,幹蕭何的活

——換句話說,劉備一般不需要諸葛亮也衝在一線,他的職責就是「調其賦稅、以充軍實、足食足兵

(當然你們要覺得,諸葛亮這是被冷落、靠邊站,那我也無話可說(笑))

安國大將軍:【雜談】小議諸葛亮的軍事水平

而龐統和法正,他們是劉備的參謀長,幹張良的活

證據一:劉備晚年的兩大戰役中,徵蜀由龐統策劃,徵漢中由法正策劃;然後龐統陪同劉備去打劉璋(然後掛了),法正陪同劉備去打漢中——可見兩人的職責相似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裴注·引《九州春秋》)》

亮留鎮荊州。入蜀。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行……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證據二:兵敗夷陵後,諸葛亮的感慨: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起碼諸葛亮認為,法正的早逝導致了劉備折戟夷陵,進而導致劉備集團元氣大傷,差點崩潰

我們知道龐統死了劉備很悲傷,法正死了劉備也很悲傷

——但是說句殘酷的話:龐統死後,法正頂上;法正死後,誰來頂上?(什麼,你說李嚴?)

而法正的死,一定程度上導致劉備找不到合適的參謀長,最終導致其在夷陵的悲劇;而這對蜀漢的打擊,可以說是實打實的

9樓:jamesme

法正不掛,劉備可能不會伐吳,蜀漢就能保住一股有生力量,這是上策法正不掛,劉備伐吳,託孤重臣有可能就是三個了,然後北伐前掛了,這是中策

法正不掛,諸葛亮北伐,恐怕是第二個李嚴……這是下策龐統死的早,材料不多,難以評價……

10樓:流雲追風

很明顯是龐統。

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被陳壽比作劉備軍的荀彧。在三國演義裡不可避免被黑了,死的窩囊。現實中龐統作為龐德公之侄,少年成名,被司馬徽稱為南州士人之冠冕,「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最後帶隊攻城期間死於流箭,十分可惜。

法正作為成都太守,「外統都畿,內為謀主」,被陳壽比作劉備軍的郭嘉。

然後說下龐統和法正的比較。

法正「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這種臭脾氣的吊絲官二代是搞不了政治的,跟著大佬混就是尚書令,跟著鹹魚混就是一輩子的縣令。

龐統比法正強的地方在於,他雖然自負但是情商很高。他第一次見司馬徽時那個馬屁拍的就很高,後來見劉備時更是裝逼,明明是親友黨,卻非要裝萌新路人求關注。有高才,有性格還兼具高情商,這種人在現實中極為難得。

之後劉備軍入川,所向披靡,只有最後圍攻雒城時花了點時間。龐統身為軍師帶隊攻城,最後死於流箭。大概因為過於裝逼,而被GM強制下線。人生慘事也莫過於此。

11樓:半似月

龐統啊,龐統不死,則二川有龐統,荊州有孔明,荊州有孔明則荊州不會丟,待天下有變,隆中對的終極計畫二路伐曹就能實現,孔明向宛洛,士元出秦川,漢室可興,霸業可成啊;法正不死,頂多勸住劉備伐吳,二川主力可儲存,但仍達不到劉備鼎盛時期,最多讓六出祁山順利一些,或者法正根本勸不住劉備,法正隨劉備出征,但我不認為能和黃忠合夥懟死夏侯淵的法正能陰過陸遜,最多敗的不那麼慘而已,然後劉備撤兵回二川,於大局無補

12樓:三腳架

應該是法正無疑.

入蜀後, 對劉備來說重要的戰役就是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打贏, 或者不打, 直接決定蜀漢的命運和三國的新格局. 在這場戰役上, 法正的影響力遠遠大於臥龍鳳雛.

龐統和法正出謀劃策的能力孰高孰低不得而知, 但是相對於龐統, 法正提出的謀策劉備更容易採納. 龐統即使做出了正確謀劃, 劉備仍然會做出自己心中的決策. 那麼龐統無論多麼算無遺策, 都是沒有用的.

曹操和諸葛亮都說過類似的話: 若郭嘉/法正活著, 魏/蜀在赤壁/夷陵未必會敗的那麼慘, 以至於改變三國格局.

赤壁之戰結果的改變的條件是:

郭嘉還活著(我們YY)

郭嘉在赤壁問題伐與不伐的問題上做出了正確的決斷(相信郭嘉一定會做出正確判斷)

郭嘉進諫

曹操採納郭嘉的意見.

我們看看曹魏陣營, 在1.2.3.

做出一樣貢獻的賈詡. 赤壁之戰前夕, 賈詡同樣勸阻曹操不要伐吳, 曹操是不聽的. 事後也沒有悔過,說明他自己知道, 如果在給他一次機會, 他恐怕還是不會採納賈詡的意見.

賈詡的能力在軍師型人材中已經是一等一了, 但是無論才華如何, 你的計謀在重大關鍵點上不被採納, 你的影響力就是0.

反觀郭嘉, 無論他的官職, 出身, 是不曹魏集團的謀主, 他影響力最大的關鍵點就是他有足夠大的能量改變曹操的決策. 曹操何許人人也, 曹魏集團帳下有都是何許人也, 但是郭嘉對赤壁, 對曹操,對曹魏集團的重要性體現在這裡: 他可以勸的動曹操, 加上他的謀劃又100%是正確的, 所以郭嘉是無人可以替代的.

反觀法正就一目了然了.

劉備集團不缺謀主, 諸葛亮的存在幾乎乙個人把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能做的都做了. 夷陵之戰前他同樣做了勸阻, 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不聽他的了. 這時候諸葛雖然位居2當家, 但是在重大關鍵點上, 他對劉備的影響力就是0.

而法正則是劉備的新歡, 相當於三顧茅廬時期的諸葛之於劉備, 郭嘉之於曹操. 法正如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劉備一定採納, 從而改變夷陵之戰的結果.

所以說三國的君主都還是講感情的. 你說的對不重要, 你和我關係私交要好更重要. 賈詡沒有這個條件, 龐統也沒有這個條件, 後來的孔明也也沒有這個條件.

郭嘉為人存粹, 其一生就是為曹操的利益而服務的, 是否光復漢室和他郭嘉沒又一丁點關係,只要曹操過的好就行了. 郭嘉在, 斷然不會讓曹操在赤壁時期伐吳, 因為伐吳必敗, 而一旦失敗則曹操有生之年不能一統. 這不符合曹操的利益, 所以郭嘉一定會勸阻.

法正同要如此, 法正這樣的人, 劉備如次待他, 他又怎不會一心一意輔佐劉備? 光復漢室什麼的和法正有沒有關係, 關鍵看劉備怎麼想的. 如果劉備真的有充分的理由而戰夷陵, 那麼他應該不會勸阻, 會具體的思考如何伐吳(法正在必不會大敗甚至可能得勝, 巔峰陸遜 vs 暮年劉備+法正, 陸遜未必有優勢的), 如果夷陵之戰不符合劉備的利益(比如說根本打不贏或者即使打贏也無法取一城一郡),則法正一定會勸阻。

法正就是這麼重要.

如果龐統,法正不死,最後蜀國可以滅曹魏和吳國嗎?

Tkim 不清楚是根據演義還是史書了。歷史不可辨不可查。不過諸葛亮擅長的是內政和整體布局。龐統所學多數為軍事,做軍師會更好。法正這個人吧,兩者都沒什麼特別過人的,但是他屬於明白局勢的人而且是最得劉備信任的人。能選擇出最好的方案並且讓劉備信服並執行。至於能不能滅亡其他兩個,天知道。又不能重演,無法辯證...

如果龐統法正不死 劉備死後託孤會託給誰?

璧月蓮燈 肯定都託,估計沒李嚴什麼事了。不過他們之間恐怕會有一場撕逼大戰,畢竟劉備生前,諸葛亮和法正已經就蜀郡太守一職槓過一回正面了。撕到什麼程度未可知,輕一點的像陳群司馬懿一樣相安無事 司馬懿曾買通曹丕寵臣吳質說陳群壞話 重一點就像孫綝等人一樣撕出人命來。以劉禪那德行恐怕治不住這些人,最後一定會打...

劉備不聽龐統法正計不殺劉璋,是不是太過優柔寡斷了(或者說迂腐)?

oli 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 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 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 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 王忠擊之,不克。優柔寡斷?迂腐?劉備是梟雄,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