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給劉備提的上策可行性有多高?會對劉備集體有多大影響

時間 2021-05-12 05:27:05

1樓:蛇頭

下策不用看了,廢材劉表之流才會選。

上策冒險度很高,收益也更高,但其實當時劉備並沒有實力吃掉劉璋,一旦失敗,後路都沒有。

中策算是最穩妥的,龐統其實也是選的這個,化了三年慢慢分解蠶食,完成度還是蠻高的。

不過龐統也就這水平了,自己也獻身中策。

實際後來諸葛亮後面清算發現,當時還有更好的方法。

以劉璋對劉備的不設防,劍閣都能主動送給劉備了,其實益州已經在手了。這個時候如果主動攻打漢中張魯,然後養精蓄銳,不斷抽調劉璋的良將,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打下張魯,並且和劉璋力量對比也會此消彼長,劉璋有極大機率會投誠。即使不投,以劉璋的能力也只能死守成都,絕對不敢野戰,那益州就等於在手,時間問題。

而這個時間,孫權還在忙著攻略合肥,曹老闆還在和馬超過家家,劉備有更多機會,關中,西涼,襄樊,都在打擊範圍內。

2樓:

換曹老闆,必然選上計,他用兵賭性很大。

所以劉皇叔早年一直打不過曹老闆是有原因的,不單純因為資源少。

中策害得皇叔丟了張松,如果不是帶路黨很多殺不過來,幾乎就會喪失內應了。

別小看益州帶路當,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從來都捨不得自己的富貴,很少抵抗的。張松法正龐統這些人算看透了他們,所以說姜維弄險「誘敵深入」真的玩大了,算不得一流謀劃。

3樓:thomasyin35

可行性不低。

龐統上計原文: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很多答主已經從各種方面分析過此計的可行性。

歷史上有沒有人嘗試過用【上計】成功消滅蜀地政權呢?

其實是有的。那位仁兄名叫【桓溫】

時桓溫謀伐蜀,眾以為不可,喬勸溫曰:「夫經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後舉無遺算耳。今天下之難,二寇而已。

蜀雖險固,方胡為弱,將欲除之,先從易者。今泝流萬里,經歷天險,彼或有備,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鬥絕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戰之具】,若以【精卒一萬,輕軍速進,比彼聞之,我已入其險要,李勢君臣不過自力一戰,擒之必矣。

論者恐大軍既西,胡必窺覦,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聞萬里片征伐,以為內有重備,必不敢動。

縱復越逸江渚,諸軍足以守境,此無憂矣。蜀土富實,號稱天府,昔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國。今誠不能為害,然勢據上流,易為寇盜。

若襲而取之者,有其人眾,此國之大利也。」《晉書. 袁喬傳》

桓溫當時形勢更不如劉備, 劉備總算入了蜀地腹心才發難, 桓溫還剛就任荊州刺史, 連蜀地的邊也未摸到。然而桓溫也有他的龐統,【袁喬】。 他比龐統更激進, 沒有分上中下三策, 只有一條計策:

【精卒一萬,輕軍速進,比彼聞之,我已入其險要,李勢君臣不過自力一戰,擒之必矣。 】, 就是龐統的上計

對於很多表示這條計策太危險的人,【袁喬】不廢話直接開頭來一段:夫經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後舉無遺算耳。別說龐統的上計是由陸路而進, 桓溫則是由水路而進, 兩條計策的核心思想無二, 就是以輕兵直插蜀地, 在蜀地反應過來之前就快速瓦解其腹心。

事實上, 當時成漢李勢的情形和劉璋形勢相去無異, 蜀人都【不武】,又【素無預備】及【不修攻戰之具】。

結果: 桓溫接受了袁喬的上計, 一舉消滅成漢

【溫從之,使喬以江夏相領二千人為軍鋒。溫從之,使喬以江夏相領二千人為軍鋒。師次彭模,去賊已近,議者欲兩道並進,以分賊勢。

喬曰:「今深入萬里,置之死地,士無反顧之心,所謂人自為戰者也。今分為兩軍,軍力不一,萬一偏敗,則大事去矣。

不如全軍而進,棄去釜甑,齎三日糧,勝可必矣。」溫以為然,即一時俱進。去成都十里,與賊大戰,前鋒失利,喬軍亦退,矢及馬首,左右失色。

喬因麾而進,聲氣愈厲,遂大破之,長驅至成都。 】《晉書. 袁喬傳》

至於部份答主提出, 劉璋手下有不少軍隊, 而且還有很多效忠的將領, 如張任、嚴顏等, 很可能反包圍攻下成都的劉備。

這點是不錯的, 然而這點難道桓溫沒有遇過嗎?只要瓦解了腹心, 蜀地諸將其餘不足為患。

朝廷以蜀險遠,而溫兵寡少,深入敵場,甚以為憂。 ......及軍次彭模,乃命參軍周楚、孫盛守輜重,自將步卒直指成都。

勢使其叔父福及從兄權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溫又擊權等,三戰三捷,賊眾散,自間道歸成都。勢於是悉眾與溫戰於笮橋,參軍龔護戰沒,眾懼欲退,而鼓吏誤鳴進鼓,於是攻之,勢眾大潰。

溫乘勝直進,焚其小城,勢遂夜遁九十里,至晉壽葭萌城,其將鄧嵩、昝堅勸勢降,乃面縛輿親請命。溫解縛焚親,送於京師。 《晉書.

桓溫傳》

李勢既降,【勢將鄧定、隗文以其屬反,眾各萬餘。溫自擊定,喬擊文,破之。 】《晉書.袁喬傳》

劉備用中策破劉璋其實也不能算錯,畢竟他最後都成功入主蜀地。只是,單純以為上策太險而沒有實現可能的,未免太低估龐統。

4樓:Kason

可行性100%。

看了不少人說龐統就是要給老闆面子,讓劉備自己選的。其實不然,智謀之士之所以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於對整個事態的判斷。注意是事態,就是這件事從發生到結束,整個過程,他們都瞭如指掌,每一步都在掌握之中。

只是劉備不敢冒這險。

詳情可參考鄧艾滅蜀,偷渡陰平800裡山路,後主投降。我不覺得劉璋就比阿斗優秀。龐統的上策其實一樣,劉備要是真能像鄧艾那般像天掉下來一樣出現在成都,劉璋也絕對投降,而且毫不猶豫。

他自己知道自己和父親在蜀幾十年無恩德加於百姓,到後面跟劉備磨也就因為張任、李嚴這些主戰派不肯降而磨著的。

而縱觀結果得到蜀是無論哪一策都必然的。而得失上劉備因選中策得到馬超,卻失去了龐統。並不划算!

5樓:麥一發

先看上策是什麼: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也就是古代版的斬首行動,通過打掉對手的領導核心而迅速解決戰事。

有人說這個計謀不現實,畢竟鬼知道劉璋到底軟弱無能到什麼地步,萬一打不下來不就雞飛蛋打了。龐統素有智謀之士的賢名,為啥要出這種詭異的主意?

你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首先,劉備入蜀主力部分應該是1w人,後來湊到3w,說明什麼?說明有一大半軍隊都是劉璋送他的,這些人的態度就很值得懷疑,我們一群蜀人要跟乙個外來戶去砍本地的老大?

這種軍隊仗打的好當然一路順風,萬一打不動怎麼辦?我們關二哥也是治軍水平優秀的一流將領,結果老窩丟了,被東吳打打情感攻勢,軍隊都溜號了。龐軍師不可能不考慮這些問題。

其次,劉璋的部隊佔據了關隘,劉備的糧食主要是靠他前期送的,萬一這傢伙真堅壁清野打消耗戰,軍隊沒了糧草又該怎麼辦?

當然第三,就是「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出其不意本來就是兵法的絕妙之處,大家也許都習慣了丞相算無遺策的安穩,但是打仗很多時候就有賭博的成分,以最小的戰損獲得最大的利益,當然有賭的價值,鄧艾不就賭對了。

6樓:張某天

零。

先不論劉璋佔盡兵力之優、民心之向、城牆之堅、糧草之足。張任不破、嚴顏未降,攻下成都,拿什麼守?到時候張任盡起西北向之兵、嚴顏統東南地之將,將成都一圍,豈不是坐以待斃?

孔明不得被迫出兵?這可與請諸葛亮協助入蜀完全是兩碼事了,協助入蜀時孔明知道先頭部隊無性命之憂,可選取良策徐而圖之。若是先頭部隊已在成都被圍,危在旦夕,孔明救援之兵已盡在明處,全然被動。

更何況後來就算後來四路大軍圍了成都,若不是劉璋決意投降,等待劉備的也必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城戰。

更不用說此時劉備在蜀地人心不足、幫手極少,作為劉璋的盟友突然毀約、攻人都城,定會使劉皇叔名譽掃地、蜀地軍民上下一心,抵抗皇叔之軍,這對後續作戰簡直是災難性的影響。

這事不能幹,送的太明顯了。

7樓:未完待續

龐統這樣一流謀士的上策。肯定就是上策。

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風險。(否則就不叫上策,就叫險棋)

那是因為,三國時代,那些智計過人的人,把人和事,分析的特別清楚、透徹。

我舉個例子。鄧艾知道奔小路襲擊成都。是因為他知道:

1、成都沒有重兵

2、成都沒有名將

3、成都指揮者是劉禪

綜合這三點,他必然選擇偷襲。雖然非常危險,但他算準了這三點以後,危險就自然而然解除了。

換句話,假如那時候

1、成都有劉備或諸葛亮

2、成都有五虎將。

即使兵源乙個沒增加,他還敢偷襲嗎?萬萬不敢。

所以這就是三國時代的智囊,算準了人,算準了事。

龐統算準劉璋的表現可能會和劉禪一樣。就想大膽前往。如果換乙個君主,比如曹操,這就絕非上策。

(龐統的策略能成功,就是基於:「劉璋沒有戰略才能,又向來缺乏守備措施,我們大軍突然到達,一舉便可平定成都。」)

所以,聰明的人就在於看人,看事,驚人的準。這才叫聰明的人。

另外,之所以叫上策,就是一舉平定,絕不拖泥帶水。

時間上,成本上都是最佳。時間最短,成本最低,可行性最大。

所以才叫上策。

也能解決問題,但磨磨蹭蹭三年五載。就不叫上策。

因為遲則生變。夜長夢多。誰也不知道未來幾年會有何變數。

時間上越快實現,變數干擾的可能性就越低。

以快制變。

還沒等到變化產生,我就已經成功了。

這是曹操當時說袁紹的:見事遲。算準了見事遲,就可以以快制變。

劉璋應該不會比袁紹更高明。

也許在猶豫不決間,大事已定。只好屈從。

1、編輯於 2018-11-25

8樓:騎著蝸牛去旅行

原文: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上計為奇襲,主張一擊而定,但是同時也產生三個問題。

第一,就是蜀中氏族人心不服,容易引發動亂,劉備從未進入過蜀中,與當地氏族毫無交往,就算是奇襲而定,也不一定能守住,只有把他們打服,才有治理的希望。

第二,劉備入蜀軍馬只有三萬左右,再除去防守的士卒,能去攻伐成都的應該不是很多。劉焉劉璋父子治理蜀中數十年,成都城牆高大,尚有精兵三萬,公尺粟可支一年,就算是抵達成都城下,天時地利人和具無,也不是一定可以攻下。

第三,就是能不能抵達,劉備第一次進入蜀中,對蜀中的人文地理都不甚熟悉,選擇小路奇襲雖然有大概率可能成功,但劉備作為乙個統帥,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劉備承擔不起失敗的代價,就必須選擇謹慎的計謀。

所以,龐統上策雖然可能達到一戰定勝負的結果,但同時會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劉備不是曹操,沒有那麼多的資本,所以劉備不會採用。

手機給電動汽車充電有多大的可行性?

容量,手機電池那點電容量,你弄了那麼多複雜電路,還不夠損耗,電路都驅動不了幾秒。說下技術問題,真要衝,不需要任何外圍電路,只需要你多串幾個手機電池保證電壓滿足要求,直接連線蓄電池,本就是直流對直流,你還弄成交流,然後再交流對直流,真不知道怎麼想的。最關鍵問題是沒多大效果,手機電池容量太小 我是在新聞...

草原變成農田現在的技術有可行性麼?

王凱 額,我大部分時間的工作就是把過度開墾的農田變回草原。1.把草原變成耕地不划算 上面的知友提到了,草原的土層很薄,下面是沙層,開發成耕地後,能夠供給的養分非常有限,產量也受限制,只能依賴於化肥。中國草原基本都位於半乾旱氣候區,而中國北方農業基本上都是依賴灌溉的,大規模開墾,會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反...

春運期間走路歸家的可行性有多大?

killa 為什麼要如此自虐。在安飛士上租輛車不好嘛,春節期間hin便宜啊,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方便舒服,隨時都可以走,別想徒步啦 下午去趟新德里 誒呦我滴天吶,和不食肉糜!白領走路回家是一種增加運動量的健康活動,農民工有那力氣肯定再幹乙個月兒活兒了好不,又能領幾千上萬的,又能積累工作經驗,早日當上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