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狩獵民族與游牧民族有何區別?

時間 2021-05-31 00:28:30

1樓:優優優花裡

先說結論,採集遊獵與游牧都是不同自然環境下的民族生產方式,以生產方式這單一標準並不能定義民族的文明程度。

比如先秦時代活躍在東北北部地區的濊族,濊族居住在松花江流域中上游一帶,其地多森林與小型湖泊。自然而然的濊族選擇了以漁獵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一地區的濊族在稍後乙個時代演化出了東北歷史上第乙個比較大的奴隸制國家—扶餘。

而同時代活躍在東北地區南部的貊族,因其自然環境限制生產方式則以游牧為主,在稍後一些時代貊族與濊族融合成為濊貊族。並且南下的一部分扶餘人與當地貊族結合發展出了高句麗這一新的民族。

採集遊獵與游牧並不是決定乙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指標,其只是相同或不同民族在不同自然環境下選擇的不同生活方式。

別的地方不熟悉,單說說東北這一地區。

採用採集遊獵生產方式的多位於北部地區,以游牧為主的民族多存在於西南部與西部地區。

並且一些跨地域較大的民族共同體其內部不同部落所採用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例如隋唐時代的室韋族,較靠南部的室韋部落不僅飼養家畜並且還從事農業,有簡單的木製農具。

《新唐書》:剡木為犁,人挽以耕,田獲甚褊。

北部的北室韋則因氣候寒冷無法從事農業活動,所以以狩獵與漁業為主。

《新唐書》:饒獐鹿,射獵為務,食肉衣皮,鑿冰沒水中而網取魚鱉。

南室韋中地理位置偏西的塞曷支部則以游牧為主,並且因其草場肥美,故人畜眾多。

《新唐書》:稍東有塞曷支部,最強部也,居啜河之陰,亦曰燕支河;

看似南北兩部室韋生產方式不同,更有南室韋從事簡單農業,南室韋文明程度可能較北室韋更高一些。但是其實整個室韋民族共同體當時都處在簡單的部落體制下,南室韋並沒有因為農業而產生大的部落聯盟或其他形式的集權體制,其互相之間的「文明」程度也相差無幾。遊獵與農業或者游牧這些東西並沒有影響其之間社會發展程度。

2樓:猛士賈德

科技樹:

.....—漁獵採集—動植物馴化(原始耕作養殖)—農耕/游牧(二選一)—......

游牧的先決科技是馴化動物,比狩獵採集的文明程度高、和農耕文明處於平行的發展階段。

至於農耕和游牧如何選擇,和自然條件有關,土地肥沃,可以種菜;土地貧瘠,只能放羊吃草。

3樓:南極熊

一方是被動的靠天吃飯,比如獵物的多少果實的數量,技能有製造工具,狩獵,採集。雪災旱災蟲災都是大殺器,而且通過狩獵可能造成食物鏈的波動也是變數。另一方是主動的靠天吃飯,比漁獵民族多出了馴化技能,有了牲畜的繁殖穩定係數更高,同時還能保命和代步,移動和範圍的大小還能帶來其他的機會,另外游牧也並不耽誤打獵,相對的傷害主要是雪災。

4樓:忘川先生

以現在眼光來看採集狩獵的民族相對於游牧民族而言對環境的破壞更小抖個機靈

農業文明基本定義是

農業精神來自於中國傳統農業,體現和貫徹中國傳統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自然界各種物質與事物之間相生相剋關係的陰陽五行思想,精耕細作,輪種套種,是它的典型工作生產模式。中國在長期的農業社會中形成了,具有典型的農業特點的農業精神。由於中國農業人口多,耕地相對不足形成了具有滿足個人溫飽,在一小塊地上自耕自作,無約束、無協作、無交換而長期形成的一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就是所謂的小農意識,也就是中國的農業文明。

摘自度娘

所以馴化動植物顯然不符合農業文明的定義

國家為什麼鼓勵游牧民族定居,游牧民族對定居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某火山 草場退化是因為牲口吃草的速度大於草生長的速度,特別是有山羊這種能刨草根的神奇存在,和游牧或者定居無關。草生長的速度主要取決於雨水,畢竟400公釐等降雨量線是是客觀存在。但玉公尺這個神奇作物還是到中國,而且工業的力量遠大於農牧業,工業決定了把羊宰了裝冷藏車拉走比趕羊幾百里划算,工業決定了建一座...

哥薩克人是否屬於游牧民族?

聽天由命 哥薩克不是乙個民族,屬於同一生活習慣,方式的群體。我好友 中中國人 還有哥薩克認證,也就是哥薩克群體承認你是哥薩克的乙個證書。當然,證書象徵意義更大一些,估計類似榮譽市民之類的 咬鵑 1,哥薩克不是民族,而是乙個有獨特文化的社會群體,或者是一種亞民族或者叫民系。2.哥薩克的生產形式主要是農...

匈奴 突厥 蒙古 韃靼這個幾個游牧民族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穆然 草原民族逐水草而生,由於氣候因素,蒙古草原表現出了很強的向西遷移的傾向,道理很簡單,枯水期牧民傾向於向河源移動,豐水期聚集河源的民眾會四散,不一定都東行。蒙古草原西高東低。這也帶來了乙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草原的黃化。歷史記載的匈奴人高鼻樑深眼窩,應該比現在的突厥更加的高加索化,說他們是現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