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很難處理與開國功臣的關係?

時間 2021-05-06 01:44:41

1樓:聽風者

好比每張撲克牌代表統治「權利」,皇帝是發牌手他要向權貴分配來確保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牌越分則權貴勢大皇權俞弱,所以帝王們也玩起一套先發後收迴圈往復的遊戲,遠的白起韓信近的康熙撤三藩都是如此。

2樓:帝國遊俠

為何後代開國君主們不能效法呢?

為什麼要寫史書?為了以史為鑑,對吧。

但是,歷史早就證明了,「以史為鑑」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要不然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王朝都是200年左右的壽命呢?

所以,後代開過君主們不能效法漢光武帝和宋太祖,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嘛,有什麼好奇怪的。

往小了說,你父母上學時做錯的題目,你上學的時候基本都會再錯一遍,然後你的孩子還是會繼續再錯一遍,你說人類怎麼就不吸取教訓呢?

3樓:江潭漁翁

不是「都」,應該說,除了朱元璋其它開國皇帝在處理功臣集團問題上都有頗多可圈可點之處,有的甚至充滿了人情味。

朱元璋的問題更應該從他本身的性格中找原因。他個人童年的成長經歷過於悲慘,使他在性格養成中發生了比較嚴重的問題,成年後很難與其它人真正建立起信任關係。這也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專家為什麼說,給孩子乙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對她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的原因。

4樓:zhang boyi

秦漢以降歷史上朝代存在時間長短排名最長的4個朝代,和他們清理元勳的操作分別是:

5.西漢西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 210年劉邦的一系列操作

4.清朝公元1644-2023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 268年

多爾袞、四大輔臣

3.明朝公元1368-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 277年朱元璋系列操作

2.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 290年凌煙閣24功臣大多沒活到自己受封;活著受封者也有數人不得善終1.宋朝公元960-2023年,分為北宋(公元960-2023年)、南宋(公元1127-2023年),共計 320年

杯酒釋兵權等

反之也基本成立。

有意思不?

5樓:英國留學君

你看祖龍,司馬炎他們不就沒有麼,因為他們不存在「草莽兄弟與朕一起打江山,打下江山後不拿朕的皇上身份當回事」這個難題。而平民出身的陳勝、李自成、洪秀全等人則與劉邦、朱元璋一樣面臨該難題。

6樓:老李

不是所有的開國皇帝,是出生比較低的皇帝才會這樣,基本上也就朱元璋和劉邦比較明顯,道理也很簡單。太熟了!比如你小時候生長在乙個小村莊,因為家裡的教育等原因你小時候比較皮,闖禍,鬧笑話,糗事無數!

有一天,你居高位了,老家來人,天天和你聊你小時後的事情,話裡話外的透露出,你狗日的就是運氣好,當年還不如我,要不是我,你怎樣怎樣的,你會怎麼辦。殺了他難道不是最簡單的事情嗎?呵呵!

7樓:李文強

慾望的滿足會出現新的慾望,這個新的慾望要實現,必然會引起自身思想和行為的轉變。

說簡單一點,理想(心)是隨著慾望的變化而變化的,理想變了,認知和行為也跟著就變了。

最初打江山的時候,目標(慾望)是把盤子做大,這時候創業者身邊最缺乏能力超強的那類人,管你是什麼牛鬼蛇神,只要能打江山(能力強)就行。但能力強的人往往也是有野心的人,乙個人沒有野心,能力也強不到哪去...(大概率)

江山打下來了之後呢,要的是穩定,這時候,身邊需要的就是那種忠心、踏實幹活的人,而那些一起打江山的人呢?一方面他們太不安分了,另一方面能力還強,會妨礙自己的「穩定」計畫。

所以...

皇帝首先是個人,其次,他才是皇帝。

這個皇帝換做任何人,都會做著相同的事,這就是歷史為什麼總是驚人的相似的原因,因為,人性都是一樣的。

其實,不僅僅是慾望的滿足會改變理想、認知、行為;慾望的不滿也會改變理想、認知、行為。

人在落難的時候,會無限放大眼前的困難,如現金流吃緊,把房子抵押給朋友借錢的人一樣,那時候能借到錢會特別感謝朋友。然而這個困難度過之後呢,他會認為朋友在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8樓:鵲華清揚

首先,要搞清哪些開國皇帝與大臣搞得好關係,那些搞不好關係。

搞好關係的比如:秦始皇,隋文帝,唐高祖和唐太宗,宋太祖,努爾哈赤

搞不好的比如:劉邦,朱元璋

對比一下找到什麼規律沒有?能跟大臣搞好關係的開國皇帝,大部分是貴族出身。在他們打江山之前就自帶著乙個班底。而越是出身低的開國皇帝,越不容易跟大臣出好關係。

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從蒙恬的口中尋找答案。

秦二世派人賜死大將蒙恬。蒙恬說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翻譯從我的祖先到後代子孫,為秦國累積大功,建立威信,已經三代了。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叛亂。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寵。

蒙恬家族侍奉秦國,已經是三代人了。在他的觀念裡,君臣尊卑是從童年就刻畫的記憶。雖然自己掌兵三十萬,控制過秦國最精銳的北方軍團,勢力足以造反,但跟他一樣的千千萬萬下屬觀念中,君臣尊卑的名分是多年刻畫的。

與之相反,劉邦,朱元璋創業期間,他的部下跟老闆是差不多的人,甚至有人因為出身高貴看不起老闆。這種觀念形成於多數人的觀念中後,就會出現「我為什麼要服從你」的想法。待到布衣成為皇帝,君臣之間的戒備就會增大。

劉邦61歲去世,當時韓信34歲。試問劉邦憑什麼相信自己去世後主少國疑,兵仙韓信不會造反?造起反來誰攔得住他?劉邦殺韓信是必然。

反過來,野心勃勃桀驁不馴的大臣,如英布,陳郗等人面臨的是同乙個邏輯——既然自己大概率要被清算,為啥不掙個魚死網破呢?

結論:開國皇帝越晚獲得服眾的威望,他最初帶的班底起點越低,就越無法跟臣子處好。反之,如果開國皇帝本身就比臣子身份高貴,帶的班底身份越高,就越能跟大臣處好關係。

9樓:陳老師的忠實粉絲

很多人可能是清朝的電視劇集看多了,以為所謂的功臣就是電視劇集王剛老師演的和珅,整天在皇帝面前大喊奴才奴才的家奴。

其實所謂的功臣,在歷史上不管是哪個時代,都只不過是跟皇帝合作的夥伴,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帶著這幫人去創業,然後得了天下以後,股權分成,。皇帝佔大頭,功臣佔小頭,這就是皇帝跟功臣的關係

所以皇帝跟功臣的關係沒有什麼忠肝義膽,也沒有什麼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更沒有什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像什麼射鵰英雄傳裡面,黃藥師把自己幾個徒弟的腿打斷,然後幾個徒弟還死心塌地的幫黃藥師賣命,這在真正的功臣跟皇帝之間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劉邦在得了天下以後,跟張良曾經有過這一段對話。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①,上曰:「此何語?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

」上曰:「天下屬安定②,何故反乎?」留侯曰:

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③,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

「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

」上曰:「雍齒與我故④,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有一天劉邦看到一些小功臣在一起私下聊天就有些不大明白,就去問張良這些人在做什麼,張良說這些人在策劃謀反,劉邦嚇住了,就問天下都已經平定了,還反什麼呀?

張良告訴他,天下雖然平定了,可是皇上你之前冊封的功臣,都是跟你最鐵的幾個,比如說蕭何曹參,還有我,然後你又把你看著不爽的人殺了(並不是韓信,這時候韓信還活著),然後按照軍功來說,如果要完全冊封這些人的話,恐怕不夠分,所以這些人就害怕,漢王你不但不冊封他們,還會把他們都殺了,所以在一起謀反

換句話,這一幫人就是第一害怕分不到好處,第二,害怕你算舊賬,把他們殺了,所以就要造反

因此皇帝跟大臣的關係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忠肝義膽,並沒有什麼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開國功臣跟皇帝的關係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糾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皇帝跟功臣會因為分贓不均而鬧翻,而本質上還是因為權力的鬥爭,因為權力的威脅而鬧翻。

劉邦罷免韓信的楚王其實還並不是因為當年他索要齊王的事情,而是因為韓信佔據的是楚國那麼大一片地方,那麼大一片地方都被韓信給佔據了,對劉邦來說第一次是不安全,因為韓信割據南方,如果一旦造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也是韓信乙個人就分成那麼大一片肉,所以說不解決他的話,他們劉家還有他的功臣集團就少分一大塊

然後之後的唐太宗李世民,他乾掉的功臣最著名就是侯君集,而侯君集本身來說,跟李世民是最鐵的兄弟,但最終依然還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而幫助太子李承乾造反,所以本身來說什麼兄弟之情什麼忠肝義膽根本比不上利益的分配不均,為了利益這些人什麼都能夠捨棄,功臣可以背叛皇帝,皇帝自然也要殺功臣

後面清朝那個吳三桂之死,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之所以沒在開國時期被乾掉,那是因為那個時候清朝還用得上他,而到了後期的時候,康熙時期,三藩已經沒什麼作用了,反而成了拖累軍費的巨大累贅,所以康熙才要將吳三桂除掉

換句話說,功臣集團跟皇帝的關係,沒有什麼鳥語花香,沒有什麼兄弟之情,更沒有什麼古惑仔裡面的義氣,功臣跟皇帝之間的關係只有一種,利益

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我有利用價值,我就善待你,你對我沒有利用價值,那你就只有被扔掉

所以本質上皇帝跟功臣的關係處的不好,就是因為他們之間只有利益關係

10樓:哈哈哈咯咯嗝

其實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最好處理,共事這麼久,開國皇帝撅屁股,開國功臣就知道開國皇帝要拉什麼屎。一般開國功臣不會叛亂,因為都心知肚明,你想幹什麼皇帝心裡都知道,古代做人講究的是忠,有的時候為了忠可以放棄孝,這就是古代為人臣的霸道之處,很少有為了孝而放棄忠,除非剛認識不久。往往難相處的是皇帝的後人對上開國功臣的後代,這就難辦了!

乙個心裡想,要不是你爹我tm早誅你九族,天天想著造反。另乙個心想沒我爹你爹當個雞毛皇帝,還侖的到你指手畫腳?我爹比你爹有本事,憑什麼你們是皇族我不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必須到我家!

所以基本個個朝代都能找到,開國功臣後代慘遭滅族。基本沒有好結局,除非你回家種田,或者後代生個傻子出來。就算本分做事,皇帝也要找機會滅了,因為他們家族號召力太大,先祖本就是基本可以和先皇平起平坐,然後後代再籠絡人心,拉幫結派,皇帝不怕拉幫結派,就怕只有一人拉幫結派。

整個朝廷皇帝做上面,看他指手畫腳,其他大臣對他唯唯諾諾,這皇帝還當不當了?

歷史上,那些皇帝都有神馬才藝?

黑曼巴 OUT 要說古代帝王在寫詩方面的本領,曹操的詩很不錯,就是有生之年沒有稱帝,所以只能把作詩最好的皇帝讓給他兒子魏文帝曹丕了。在寫詞方面,那毫無疑問就得首推南唐後主李煜了,當仁不讓。在戲曲創作方面,就得是梨園行的祖師爺,唐玄宗李隆基了。在書法方面,宋徽宗的 瘦金體 真心666!還有明熹宗朱由校...

為什麼歷史上第二個皇帝都很厲害?

安愚 大一統的天下,肯定經過了多年戰爭摧殘,第二個皇帝正值休養生息階段,要是還繼續窮兵黷武,興建廟堂,大搞勞民傷財工程,根基未穩,人民沒有經過國泰民安,對新建的朝廷也沒啥好感,也就不介意接著造反推翻你。漢有文景,唐有貞觀,明有仁宣。 屈子行吟 不由自主就想起了秦二世 隋煬帝 唐中宗 明建文帝等等等等...

歷史上被權臣架空的皇帝都是怎麼反抗的?

傑林修 皇帝是什麼?乙個人。最多比別人多吃幾碗飯,多睡幾個女人。權臣是什麼?權利的代表,一群居心各異的利益團體的妥協結果,代言人。乙個人能和這麼大的團體,一整個階級對抗嗎?不能,你要說你能,說明欠氪石砸了。所以出路只有乙個。用魔法來打敗魔法。用權臣來調整權臣。用心的利益分配來對沖老的利益分配。 溫酒...